张燕秦
摘要: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构想的推进,世界经济合作进程加快,为了适应新的市场经济形势,必须深化国有企业现行运行机制改革,特别是需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实现国有企业担保或增值的必然手段,资产管理是国有企业管理中最为关键的内容之一,其与企业的长久发展和员工的自身利益有着密切关联。国有企业要突破自身的限制,利用先进的资产管理理念加快企业的发展。本文阐述了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本文提出的措施和建议可为国有企业更好地提升资产管理水平提供参考,助力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国有企业在經济发展和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之后,国有企业根据社会变化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方案,促使国有企业原本的资产管理体系得到优化,虽然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获得的成效较为显著,但是在实际运作中,由于工作体制不顺、职能定位交叉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资产管理问题,进而影响了国有企业的运作发展。因此,为了找寻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本文研究基于国企特点及相关概念,对其资产管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应对方案。整体来看,本文的探索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从宏观层面来讲,资产管理水平可以得到有效强化,通过这种方式在保障改革国家和党开展各项工作的同时,也可以为保证发展质量提供一定保障。而在微观层面上,可在提升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一、国有企业资产特点及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一)国有企业资产特点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资产不仅是重要条件,而且还是必要的物质基础。因此,无论是对企业的发展还是对经济收益,资产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具体来讲,资产管理指的是企业对持有的资产进行管控的一个过程,对于企业而言,资产管理的重心往往在运营资产的合理管控。目前,企业的资产管理基本分为三大类,即无形资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这三类资产管理。国有企业资产隶属于国家,其特征具体如下:第一,唯一性,这类资产归属于国家所有,故而所有权具有唯一性特征;第二,增值性,国有资产经营的根本目的是提升资产价值,即达到增值、保值的目的;第三,运行性,在资产运作过程中,国企会通过利润分配、经营等反复运行行为来实现价值的提升和增加;第四,多样性,国有资产种类众多,包括无形资产、有形资产、财产权等多类。通常情况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水平不仅影响资产收益水平,而且还影响着国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1.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完善
国有企业通常指的是具有国家所有制性质的一类企业,由于这类企业隶属国家所有,因此可以将其资产视为国有资产。从国内近年来经济发展来看,国企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经济发展和建设注入了一定动力,正因如此,国家若要取得更好的发展,国企需要在当前管理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加强对资产管理的重视,以便在资产和设备方面为自身提供保障。除此之外,资产管理的强化还可帮助国有企业完成资产结构优化,提升资产运用效率,降低资产流失或浪费情形的出现,同时还可确保资产完整性和安全性。不仅如此,资产管理的强化还可引导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协同发展。
2.规范管理的需要
近年来,不断对原本法规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这种发展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对企业各方面的需求。因此,强化管理体系建设不仅可满足企业实际发展需求,而且还能满足资产规范管理需要。
3.促进国有企业市场综合竞争力的增强
整体来看,国内市场经济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为国企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但也因竞争对手的增多而加剧了国有企业的竞争压力,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之后,外来资本不断涌入,其凭借资产管理优势力压国有企业,导致国有企业发展受到严重限制,因此,从资产管理方面入手不断强化国企当前竞争力具有一定必要性。在开展上述工作的过程中,不仅更有利于发挥出企业管理作用与价值,而且还可提升企业资产配置水平,让市场中的国有企业优势更加突出,不仅如此,还有助于将监管方向转变为资本资产,实现企业资产增值水平和运用效率的提升。
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国有企业是重要的动力来源之一,其凭借强大的实力和雄厚的资产,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动力,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资产管理方面,国有企业根本无权决定管理制度的修改与创新,当需要改进资产管理制度时,首先要向上级进行汇报,只有在上级批准之后才可进行,然而市场是时刻变化的,所以资产管理制度的改进需要做到实时进行,否则将无法获得所需效果,而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面临资产管理制度更新滞后的问题。除此之外,在资产管理制度方面,一些国有企业还呈现出碎片化问题,尚未构成完整体系,一些管理内容停留在考评、职责划分等方面的界定上,对资产的日常处置、合理配置等问题并未过多关注,所以现行管理体系往往缺少实操性,且相关配套体系也并不完善。
(二)资产管理工作未得到充分重视
管理者与工作者思想意识尤为重要,然而部分国企在该方面却存在问题,并因此浪费了一定资源。部分国企因此并未制定合理的资产配置方案,导致自身资产运用效率严重下滑。除此之外,一些国有企业在购置完固定资产之后并未立即投入使用而是闲置在一旁,又或是对同类型固定资产反复购置,这样不仅无法发挥固定资产效果,而且还导致固定资产预算占比过高,进而引发资产浪费现象。一些国有企业只注重成本考核,并没有关注折旧成本考核,只是注重日常成本费用管理,并未将资产管理视作重点。一些资产管理人员认为资产管理工作只是资产记录、登记的工作,并没有关注如何找寻资产效益最大化的实现方法,进而也就根本未曾认识到所处岗位的重要性。
(三)资产的账面价值不能反映资产的真实状态
目前,一些国有企业无法通过资产账面价值来显现当前真实的资产状况,之所以存在如此问题,其原因具体如下:一方面,企业尚未构建资产价值与风险评估体系,仍旧通过传统的资产计量、记录方式来进行会计核算,所以在资产减值、坏账准备等方面的计提并不准确,致使自身无法及时处理资产价值变化情况,最终引发账面价值无法反映真实情况的现象。例如,在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方面,虽无账面价值但其市场价值相当可观,这也就致使该类资产价值受到掩盖;另一方面,企业并未建立资产盘点机制,由于企业的盘点工作缺少严格管理体系,所以无法找出资产盘亏或盘盈的根本原因,进而引发账面价值无法反映真实情况的现象。
(四)只进行阶段性管理
在资产管理上,部分国有企业只关注资产保养、维修等问题,对处置中的“闭环”和事先论述工作并未过多重视,所以致使资产管理无法实现全周期目标,这也就导致企业资产呈现出阶段性管理。
(五)管理手段和方法滞后
在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由于我国起步时间较晚,所以相关变革时间较长,引发的资产变化频率也较高。在以往的记账、盘点方面,国有企业都是实施传统人工方式,容易引发账实不符现象,进而导致一些不必要损失。在信息时代到来之后,国有企业也开始通过信息技术来管理企业资产,但仍存在一些沿用传统方式进行资产管理的国有企业,导致自身管理手段和方法呈现相对滞后的问题。
(六)资产处置及资产管理考核评价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处置资产上,部分国有企业并未制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存在随意处理的情况。在此条件下,一些领导既不会事先开展可行性分析,也不会具有强大的责任性,而是大多都以投资作为主要目标,导致公司的无效资产、闲置资产数量不断增多,利用资产效率有所降低,因此需要进一步健全资产管理考核评价体系。
(七)专业化资产管理人才不足
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内部资产管理人在专业、數量上尚有不足。在结构比例上,仅有少数资产管理人员为专业人员,当前人员显然无法满足岗位需求。对于资产管理人员而言,若要胜任自身岗位,不仅需要掌握相应的资产管理知识,而且也要拥有一定的实践经历,然而在专业性的影响下,部分国有企业人员无法准确了解资产实物使用情况、技术性能等基本情况,从而增加了开展资产管理工作的难度。
三、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制度是企业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规范管理的关键,因此国有企业在管理资产时需要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一方面,基于明确岗位职责,在业绩考核指标中加入资产管理绩效考核,以便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自主权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因此企业要合理下放权力,如上级主管部门要做到减少限制、减少干预,为自主管理企业资产营造较好的环境。不仅如此,国有企业也要对自身资产管理制度进行审查,在建设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中纳入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建设的制度框架也要做到全面覆盖考评管理、资产处置管理等工作。此外,为得到更具实操性的资产管理制度,在落实岗位职责的同时,也可创建评价指标。
(二)提高认识与重视
国有资产若要将资产管理工作做好,则需在思想层面上入手树立正确的态度与观念,真正了解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在建设资产管理时,领导也要发挥引领功能,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动力,在此期间应注意参与并非干预,即做到合理、适度参与。不仅如此,在原本绩效考核中也可加入资产管理内容,并将其和员工自身利益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使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资产管理工作中,进而更好地完成管理工作。
(三)摸清家底,挖掘资产内在价值风险
国有企业在清查资产的过程中,要严格根据纵向到底和横向到边的基本原则对资产进行清查,同时选择考评和查档相结合的方式清查存在争议的资产,以便得到全面准确的资产清查信息。而在清查过程中,国有企业只有真正了解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的收益规划才更为合理,才能尽量规避或减少风险。以此同时,在合理鉴赏原有资产使用情况时,可选择市场调研、现场勘测等手段综合鉴定资产状态及其面临的风险,一般可将其风险状态划分为损失类、可疑类、正常类等资产类型,其中损失类、不良类与可疑类资产属于重点关注和管理对象。国有企业可选择变现处置的方式来弥补和控制因此带来的损失,在完成上述处理工作后,也要对损失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避免此后出现类似问题。
(四)建立全维度的资产管理体系
国有企业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来创建全维度资产管理体系,以此来加强管理力度。首先,可在预算管理体系中纳入资产管理工作,同时创建相应的资产预算制度。在此过程中,可在预算管理流程中纳入资产配置工作,按照制定的绩效目标明确资产总需求量,同时按照更新资产数量、本期报废数量、资产存量信息等明确本次增量资产。不仅如此,为保证资产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可在编制中将资产配置标准作为考虑的主要因素,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资金使用效益,实现预期管理目标。其次,创建包括资产处置效益评价、资产采购审批和资产购置等内容在内的全生命周期资产流程管理。通过这种方式保证管理的全面性与可靠性,确保将资产管理工作落实到各环节中,进而借助资产管理信息平台高度融合各维度资产管理工作,有效提高其利用率。最后,在资产管理规范体系内纳入监督机构。在此过程中,国有企业审查监督资产管理的力度可进一步加强,或通过创建全流程、全方位的资产管理监督体系有效结合审计监督、专项监督和内部监督等内容,确保资产处置、使用和配置的整个过程中均能做到有效监督。
(五)引入信息化技术,实施现代化管理
目前,国有企业也开始步入现代化发展道路,如此条件下的传统手工资产管理方式开始被时代所淘汰,且开始引入信息化技术,进而引导资产管理走向信息化道路。在现代管理模式下,国有企业的错购、多购等现象所有减缓,且管理效率和运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相比于传统管理方式,现代化管理方式既提升了效率,又实现错误率的降低,尤其是扫描盘点方式通过各阶层对接,实现盘点工作的全过程控制,极大地提高了盘点的工作效率。
(六)完善资产使用效益考评,明确资产管理奖惩措施
国有企业对资产使用效益考评进行完善时,可从不同层级入手对工作质量进行衡量,以便及时将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找出,并通过及时制定应对方案尽量降低不合理购置情况,使之使用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与此同时,为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确保制定的奖惩依据具有公正性与公平性,在选择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时,则需从岗位职责和岗位需求方面入手,并将选择的特殊性与全面性考虑在内,不得出现笼统选取的现象。此外,在选择特殊性评价指标时,不仅要考虑通用指标,而且还要将企业自身经营特点考
虑在内。
(七)加大专业人才建设
国有企业要了解人才的价值及其对自身发展的影响,并在优化企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對资产管理队伍进行整合,通过及时调整和优化管理岗位人员的方式,确保岗位人员和岗位需求相符。在专业人才建设上,可综合选择实地考察、业务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与业务水平,并应用外引内部培训竞争机制不断强化管理队伍质量,进而为高效管理国有企业资产提供人才保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想要稳健发展就必须加强资产管理,做好经营风险防控,从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资产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基石,对国有企业的日常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资产管理关系到国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结合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完善管理制度、提高认识与重视、拓展资产管理范围、挖掘资产内在价值风险、建立全维度的资产管理体系、引入信息化技术、完善资产使用效益考评、加大专业人才建设这八个方面做出多方位的改革,促进国有企业良性健康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近珂.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市场,2020 (25):86-87.
[2]周燕萍.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21 (06):54-55.
[3]邹慧.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21 (30):104-105.
[4]孙为民.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市场,2020 (25):88-89.
[5]李方玲.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9 (24):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