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库存管理问题和对策研究

2022-01-23 05:29刘玲
时代商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库存管理内部控制

刘玲

摘要: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重要产业,从2010年起,我国就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制造大国并不等于制造强国。要想成为制造强国,必须提升制造企业的管理水平。库存是制造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为支持生产、经营、销售、设备维护等目的而存储的各种物料,如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等,如何管理好这些库存是摆在所有制造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库存管理水平也是衡量制造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库存管理不到位,会引发占用企业资金、占用企业的仓储资源,增加仓储成本、加大存货报废风险等问题,会降低企业的运营效率及市场竞争力,甚至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障碍。基于此,本文以制造企业库存管理中存在的库存管理意识淡薄、未建立库存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库存管理制度流于形式以及信息化水平偏低等突出问题为切入点,简述了制造企业库存管理的重要性,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引导制造企业建立起规范、科学、高效的库存管理体系,既能满足市场供应又能让库存管理的成本降低,希望对制造企业库存管理有所帮助,推动制造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库存管理;内部控制

库存管理是制造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库存管理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制造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制造企业应当设置合理的库存量、采用科学高效的方法进行库存管理,以保证采购、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的正常运转,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制造企业库存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流动资产的重要构成之一就是存货,因此管理好库存对制造企业至关重要。库存管理不到位会给企业带来诸多的问题和风险,而好的库存管理则可以助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第一,好的库存管理,会节约企业的运营成本。有效的库存管理可以减少库存积压和存货报废的可能性,也可以减少资金的占压,仓储资源的占用,大大的节约企业的运营成本。

第二,好的库存管理,会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有效的库存管理,能够确保库存信息在公司内部及时准确地传递和共享,不仅减少了沟通成本,而且各部门可以依据库存信息快速决策,采取有效行动,比如采购部看到某个原材料库存低于安全值就会马上组织采购,生产部会关注库存信息并适时调整生产计划等等,进而可以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

第三,好的库存管理,会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一个库存管理规范、有序、高效的企业,相较于库存管理不到位的企业,其优势不言而喻,不仅能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能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二、制造企业库存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库存管理的意识淡薄

一直以来,大多数制造业企业都会重点关注市场、关注产品、关注技术,会考核销售部门是否完成销量指标,是否提升市场占有率;会考核生产部门是否按期生产出质量优秀、成本低的产品;会考核技术部是否开发出迎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但很多企业管理层恰恰忽略了库存管理,他们认为库存就是报表上的一个数字而已,不建立规范的库存管理流程,不重视库存盘点工作,不关心库存商品的库龄、状态以及结构是否合理。企业库存管理意识淡薄,很有可能导致库存变成了企业的一个避风港,掩盖企业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采购部门只管采購,生产部门只管生产,销售部门只管销售,却没有部门综合考量采购生产销售是否进行有效衔接、公司是否保持合理库存的状态。部门间一旦衔接不畅,会产生库存积压、报废等问题,影响生产销售。

(二)企业未建立库存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有的企业认为库存管理很简单,拟定一个简单的流程,派几个员工收货、发货、清点库存就行了,没有必要过于复杂化,一定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殊不知,如果没有制度和流程,员工就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或者无所适从或者按自己的理解去操作,执行下来的结果可想而知;再者,如果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建立起监督和约束机制,那么公司的库存很有可能变成自家的仓库,出现失效报废毁损等问题,从而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常见的存货管理中应关注的风险点有:库存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不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或者存货业务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而导致资产损失;存货请购依据不充分,采购批量、采购时点不合理、相关审批程序不规范、不正确,可能导致企业库存积压、资源浪费;存货入库验收程序不规范,可能导致资产账实不符或者资产损失;存货管理不善,可能导致存货损坏、变质、被盗或流失等;存货盘点不规范,可能导致未能及时查清资产状况,财务信息失真。

(三)企业的库存管理工作未落到实处,存在盲点、漏点

大多数企业都有自己的库存管理制度,但有制度并不代表库存管理到位。一方面,考量各级人员是否严格按照制度将各项库存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还要考量库存管理制度是否全面合理,是否符合企业实际,是否存在盲点、漏点。在很多制造业企业中存在以下问题。

1.盘点工作不扎实,走过场

比如,有些物料比较特殊,大块的金属板可能无法进行称重计量,盘点人员觉得操作上有难度默认账实相符了;比如,盘点时仓库保管员说物料被临时借走了,盘点人员不去核实就加以确认;再比如,有的存货单位价值低、数量多,就不盘点了。长此以往,盘点工作就形同虚设,无法发现问题与漏洞。

2.不关注存货的状态

有的企业认为账实相符,就万事大吉,从来不关注存货在库时间是否过长,是否超过有效期;不关注存货是否完好无损;不关注存货的储存环境如温度、湿度等是否符合要求等等。这样,一方面会导致有库存实物但库存实际处于不可用的状况,进而对公司的生产、销售造成重大影响;另一方面,还会导致已经失效的物料未能及时处理,不能如实反映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导致资产和利润虚增。

3.不关注发出商品、委外加工商品、代储商品

因为发出商品、委外加工商品、代储商品的实物不在公司,故常常被忽略掉;有的企业从来不派人去现场查看,或者从来不发放询证函进行核实,很容易形成库存管理上的真空。2021年2月,广州浪奇发布2020年业绩预告,净利润预亏24.60亿至35.6亿元。其中,拟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1.6亿元,其原因是该公司存放于江苏辉丰石化有限公司、江苏鸿燊物流有限公司共计5.72亿的存货离奇消失了。真正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表明其对代储商品缺乏管理,进而给公司带来了巨大损失。

(四)企业的库存管理信息化水平偏低,管理效率低下

部分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库存管理仍处于手工作业时代,也就是说大量的时间都耗费在日常繁杂琐碎的入库、出库、记账等工作中;有的企业虽然使用了库存管理软件,但功能非常有限,仅能记录出入库的情况,无法自动获取存货状态、在库时间等信息,无法在公司内部及时准确传递库存信息,低水平的管理手段必然会导致管理效率的低下。

三、完善制造企业库存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绩效管理,提升各级人员的库存管理意识

首先,要结合企业实际,设定库存管理的考核指标,明确企业库存管理的目标。我们可以设置存货周转率指标考核存货的周转速度、设置账实不符率指标考核账实差异、设置存销比指标考核如何保持合理的经济的库存量以满足销售的需要、设置在库时间、库存报废损失率等指标来考核是否充分关注存货的状况等。

其次,根据不同的岗位匹配不同的考核指标,使考核更具针对性。存货周转速度、存销比、库存报废损失率等重要的关键性指标,适合纳入分管库存的高管以及部门负责人的考核;而账实不符率、在库时间等这些基础性指标更适合纳入基层仓库管理员的考核。

再者,可以根据考核指标设置不同的考核频率。对于销售不均衡的企业,存货周转率、存销比指标更适于年度考核;而账实不符率、在库时间则可以按月度或者按季度考核。

最后,我们需要将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这样,才能让各级人员重视库存管理工作,真正提升各级人员的库存管理的意识。

(二)规范库存管理流程,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办理存货业务,一方面,定期进行政策法规及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另一方面,可以办理存货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避免舞弊的发生。企业应当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并确保不相容岗位相分离,比如存货的请购、审批与执行相分离,存货的采购、验收与付款相分离,存货的发出申请、审批与记录相分离等;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存货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并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

企业应当建立存货采购管理制度,比如,要依据销售计划、生产计划、库存状况合理安排采购计划,避免造成生产停滞或者资源浪费等问题;比如建立招投标机制或询价比价机制以及供应商评价机制来确定合适的采购价格和供应商,对重要或者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可以组织专家认证,以保证采购的物资质优价廉;比如,采购业务应当集中,避免多头采购或分散采购,从而提高采购效率等。

企业应当建立存货验收和保管制度。对入库存货的质量、数量、技术规格等方面进行检查与验收,确保存货符合采购要求;对入库存货建立存货明细账,详细记录存货类别、名称、规格型号、数量、金额等内容;对存货开展定期检查,并与财务部门就存货的品种、数量、金额进行核对;根据存货的特性匹配相应的储存条件,采取防火、防潮、防变质、防盗等措施,同时限制无关人员接触存货。

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存货领用、发出和盘点制度,存货的领用、发出必须经过恰当的授权批准,出库时要仔细核对品名、规格型号、数量,出库后要查验是否核查存货明细账;定期开展存货盘点,事前有盘点计划,事中有盘点记录,事后有盘点报告,分析盘盈盘亏的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

总之,我们建立起存货业务从入库前、在库中、出库后的全方位、全过程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存货业务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合规性。

(三)关注细节,强化执行,将库存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有了制度和流程却不去执行,一切都是空谈,为此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关注,并强化执行。

1.盘点工作不可松懈

首先,将盘点工作列入仓库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职责,对盘点的频率、计量的方式、盘点计划、盘点记录、盘点报告、差异处理等做出相关的规定,明确盘点工作的具体操作流程和工作标准,并纳入绩效考核,要求仓库管理人員定期开展存货盘点工作。其次,财务部门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对库存进行抽盘,建立盘点监督机制。抽盘时可以实地盘存制,即见物盘物,记录实物数量后再来核对是否与存货账相符;抽盘也可以采取永续盘存制,即直接事先准备好账面结存的存货数量,到现场进行实物核对;不同的盘点方式可以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再者,每年财务部可以会同存货管理部门开展一次存货全面盘点,盘点时要求一个财务人员匹配一个仓库管理人员共同对存货数量、金额等进行确认。

2.存货状况要时刻关注

仓库管理人员不仅要对存货的数量负责,也要对存货的状况负责。仓库管理人员需要重点关注到存货的以下状况:仓库的温湿度等储存条件是否满足存货储存的需要,从外观上判断存货是否已经变质或损坏,存货在库时间是否超过一年,存货是否在有效期内或临近有效期。仓库管理人员要定期对存货的状况进行检查,形成书面检查报告,如实反映存货的状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3.发出商品、委外加工商品、代储商品要重点跟踪

企业应当建立发出商品和委外加工商品台账,详细记录发货时间、发货运单、发出商品的规格型号、数量、单价、金额以及接收对象、发货凭据等信息,商品发出后的合理时间内要求接收对象在验收合格后向企业出具收货凭证。企业应指派专人跟进发出商品是否及时确认收入,跟进委外加工商品是否已经按要求完成加工事项并及时办理入库手续,未能在合理时间内确认收入或者完成加工事项重新入库的要查明原因。

企业应当依据代储协议建立代储商品台账,详细记录代储商品的规格型号、数量、单价、金额、代储地点等信息,并定期前往代储地点进行实地盘点,确保代储商品的安全、完整。

(四)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库存管理的水平

库存管理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升库存管理水平、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必然手段。库存管理信息化应当包含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库房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由手工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作业转变;一个方面是库存信息在公司内部的流转,促进采购、生产、销售之间的联动;三是与外部的信息共享,畅通与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的对接,最终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库存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库存管理部门的事,更需要采购、生产、市场、财务等多个部门的通力协作,打通从供应商、原材料采购、检验入库到领用出库到生产流转再到销售、客户的全流程。

库存管理信息化建设也不是一朝一夕,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先从简单的库房信息化建设着手,用电脑账替代手工账,让库管人员从原来的繁杂琐碎的记账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库存管理。待时机成熟、条件具备后,再向供应链管理的方向迈进。

四、结束语

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在全球经济持续走低的時代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着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劳动力成本逐步攀升的多重压力,有的企业已经破产、倒闭,有的企业正在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双重考验。制造业企业要想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向内部挖潜、练好内功,拓宽企业的利润空间。而如何实现规范高效有序的库存管理,提升库存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则是当前制造企业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企业应当配备合格的库存管理人员,并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素养,应当结合业务实际建立库存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当通过绩效考核强化各级人员的库存管理意识和执行力,应当依托库存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库存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库存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企业持续向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微.浅谈制造业企业加强库存管理的意义[J].时代金融,2019 (24):53-54

[2]陈峰涛.当前制造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财会学习,2016 (22):181-182.

[3]陈俭明,张志峰.家电制造业库存管理新模式研究和应用[J].日用电器,2019 (04):21-23+27.

[4]冀雪艳.浅析改善制造业库存管理的方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9 (11):44+47.

[5]宋琼莲.制造业企业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 (02):145-146.

猜你喜欢
制造业企业库存管理内部控制
企业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研究
汽车售后备件物流服务体系研究
建立与技术创新同步发展的管理创新体系 打造企业软实力
生鲜食品超市库存控制研究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高管团队特征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