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孟霞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退休政策改革成为全社会关注焦点。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从“研究制定”到“逐步实施”,表明正式推出延迟退休开始进入倒计时。本文在分析我国就业市场现状,延迟退休为就业市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对我国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提出一些建议。
一、我国就业市场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为经济平稳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1至2019年劳动力与就业人数年度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人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7.39亿人增长到2019年的8.11亿人,年均增长率达0.49%,但是环比增长率却逐年下降,2017年和2018年出现负增长,说明劳动力市场不断扩充,但是增长速度却在下降。从就业人数来看,2001至2014年就业人数增长缓慢,环比增长率持续下降,2015年以后开始出现负增长,表明在劳动力总量增加的背景下,就业人数却不断减少,失业人数在增加。2001至2020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处于3.6%以上,其中2002至2016年的失业率始终大于4%。尤其是2019年末新冠肺炎的暴发导致许多诸行业面临巨大冲击,就业岗位大幅缩减,许多工人无法返岗,造成失业人数剧增。
2019年8月2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十显示,自新中国成立,我国人口发展大致经历了高速增长、有调控增长、增速回升、平稳增长四个阶段,全国总人口由1949年的5.4亿人增长到2018年的14亿人,年均增长率约为1.4%。我国劳动力资源绝对量庞大,但是随着人口增长速度放缓,适龄劳动力数量减少将成为长期趋势,人口红利逐渐减弱,延迟退休政策的落地也迫在眉睫。
二、实施延迟退休为就业市场带来的机遇
(一)主动应对我国人口结构转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人口结构在发生转变。一是人口老龄化加速。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10.2%,表明我国已经正式步入老龄化阶段。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18.7%,比2010年上升5.44%。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预示我国将由轻度老龄化迈进中度老龄化。二是人均预期寿命延长。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统计公报,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15年的76.34岁提高至77.3岁。因此随着人口结构的转变,我国法定退休年龄设置偏低,不适应我国的发展现状。
2021年5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数据显示,2010至2020年全国人口总量年平均增长率约为0.53%,与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相比,下降了0.04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人口总量近10年呈持续增长的态势,但是增长速度却在下降。所以老年群体在人口总量中的占比会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劳动力严重不足等问题。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将为劳动力市场补充劳动力资源,缓解部分人才荒。
(二)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并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但也面临着多重挑战。伴随着我国人口基数大和人口老龄化加剧而来的是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快速上涨,将造成养老保险基金承受越来越大的支付压力,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逐渐严重。
通过比较分析2013至2020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与支出数据发现,2013至2019年基金收入规模逐年增加,但是收入增长率却在下降。2020年基金收入规模比2019年减少了13.7%,当期亏损约5427亿元。基金支出规模近年来一直在增长,且支出增长率高于收入增长率。因此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有待斟酌。一旦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增大,必将需要更多的政府财政补贴,增加财政压力。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可以减缓高额养老金的支出,也可以缓解中青年就业人员的赡养压力。
(三)提高人力资本利用率
根据《劳动法》,我国劳动者的法定最低就业年龄为16周岁,而《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制度的年限为9年,因此16岁刚完成了国家规定的9年制义务教育,处于受教育的初级阶段。处于该阶段的青年完成学业后立即投入到就业市场中,大多数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工作,或是经济附加值较低的工作岗位。如果继续在国内完成大学本科教育,毕业时已经年满22周岁;完成硕士研究生教育,毕业时至少为24周岁;完成博士研究生教育,毕业时已经年满27周岁。由此可见,在面对同样退休年龄标准的情况下,高素质、高人力资本积累的人群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断增加,所从事的工作时间却比较短,能够实现的经济价值创造反而更少,为国家以及社会带来的经济回报也越低。
通过比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二至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接受不同教育程度的居民数量占比发现,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我国居民受教育水平也在快速提高,其中大学学历以上人数的占比得到大幅度提升,文盲率快速缩减。在居民受教育年限越来越长的背景下,如果继续保持法定退休年龄不变,将造成整体就业年限缩短,进而限制高素质就业者的社会贡献度。因此随着居民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和老年人口的增加,需要更加重视老年人力资源的社会价值。
三、实施延迟退休为就业市场带来的挑战
(一)短期內青年就业压力大
一般来说,延迟退休会要求已经达到退休年龄的工作者继续在原有职位上进行工作,老年员工工作年限长,已经掌握比较娴熟的工作经验,对于工作内容也是驾轻就熟,可以减少企业的培训成本。但是这也意味着青年员工减少了进入职场的机会,挤占青年就业市场。即便老年员工要离职,留下的岗位也不一定适合青年劳动者。
鉴于我国目前经济体制的现状,许多企事业单位的就业岗位往往是固定的。只有当在职人员退休后,才会出现相应的空缺岗位,供青年劳动者选择。一旦实施延迟退休,意味着该企业或者单位短期内没有短缺岗位,无法提供新的就业岗位,无疑会使得整个社会承受过大的就业压力,对青年劳动者就业产生挤出效应。
(二)老年员工面临就业约束
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压力与日俱增,很多企业为了激发员工的斗志,采用“末尾淘汰制”,无疑会增加员工的身心压力。特别是老年员工会因为自身知识结构落后,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能力差而倍感压力,大部分想早点退休。但是延迟退休的实施,会使得老年员工不能按照预想计划过上退休生活,尤其是很快要退休却赶上延迟退休的人,会使其产生心理落差,需要多关注其心理变化。
在预期寿命一定的情况下,延迟退休使老年员工不便寻求新工作,增加老员工再就业的约束性,只能服务于原有工作或者被公司调岗,会使其产生倦怠、恐慌心理,甚至产生“等待退休”“混饭吃”的心态。这种心理会降低企业加快经营转型、促进技术革新的动力,长此以往会造成企业创新与转型能力的下降,进而加大企业退出市场概率,提高员工失业风险。
(三)提高企业的用工风险成本
延迟退休意味着企业要继续为员工支付薪资以及缴纳社会保险。根据《劳动法》相关规定,企业要承担超过员工工资额30%以上的社会保险,那么延迟退休会进一步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另外有许多行业,特别是生产制造型行业,存在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工种,对体力或脑力的要求比较高。而老年员工的体质与反应能力和青年人相比都比较弱,在老年员工集中的工作环境下,必然会增加该项工作的风险性,从而提高企业用工的潜在风险成本。
随着年龄增加,身体机能下降,老年员工患病的概率也会增加。延迟退休会使员工就业年限拉长,那么企业就要额外负担其中存在的员工患病隱患风险,或是保险费用,或是事故费用的支出,这些都会提高企业的风险成本,降低企业的经营效率。
四、实施延迟退休的对策
(一)实行渐进式延迟退休,完善基本养老保障
作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日本在提高退休年龄方面一直遵循渐进原则,把退休年龄逐步从55岁、60岁、65岁向70岁过渡,并实行年金制度改革,将领取年金年龄范围扩大到了75岁,也就是说其公民可以选择在60至75岁之间领取年金,给老龄员工提供了更多选择。我们可以借鉴其做法,在结合本国国情的前提下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将制度本身转化为可弹性执行的模式,预留一定适应空间。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安抚老年人群与青年人群的情绪。
对于老年人群,可能会因为无法提早过上退休生活而心生不满,因此不论从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与补贴,建立老年人参与的激励机制与辅助机制。在精神层面,不断尝试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比如组织、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工作,充分发挥其人际资源;开展“银龄讲学计划”,组织退休教师前往贫困地区支援当地教育,让老年人体会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在物质层面,健全医疗、工伤等保险制度,保障延迟退休者拥有与其他劳动者完全相同的权利,比如企业年金待遇、医疗保险待遇(包括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待遇)、工伤保险待遇、劳动合同签订等。
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人群,可能会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尤其是高学历人群,毕业之后可能会面临着生活压力,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打击其自信心,降低其生活品质。因此实施延迟退休的前提是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避免激化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
(二)制定合理的就业政策
为了顺利执行延迟退休政策,必须要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就业政策与之搭配。一方面,切实关注老年员工的技能和身体状况,建立“反歧视”制度。由于老年员工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较慢,要建立合理的培训机制,使其能够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出现身体问题、无法胜任现任工作以及从事高危特殊工种的老年员工,要及时调岗,特殊情况下允许提前退休;建立老年群体就业“反歧视”制度,避免其求职过程中遭遇不公平待遇。
另一方面,延迟退休政策的出台会导致现有工作岗位的空缺数量不会在短期内增加,青年劳动者将无法依赖于替代退休人员的工作岗位来实现就业。因此要求青年人不断
(三)调整养老保险缴费与领取标准
美国实行弹性退休制度,针对提前退休、正常退休、延迟退休的职工设置不同的养老金领取标准,既可以保证劳动者退休意愿自由,又可以缓解养老压力,对于我国调整养老保险缴费与领取标准具有借鉴意义。一是提高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可考虑将我国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15年提高到20年以上。二是建立养老金弹性领取机制,将退休年龄与领取养老金年龄脱钩,鼓励延迟领取养老金,并给予适当激励。三是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管好用好社保基金,确保其安全和增值。
(四)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人口老龄化本身并不必然是个负面问题。老龄化是社会、经济、科技各个方面进步的结果,比如医疗卫生水平、收入水平、教育水平的提升等。人口老龄化也在改变着消费结构。面向青年的产品和服务占比减少,但相应的老年性需求增加,因此要看到“银发经济”的潜在优势。
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健康照护需求也会成为重要的经济动力,比如银行、保险、医疗、旅游、养老地产、家政服务等传统行业,可以加强设计适合中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尤其是一些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比较优越的沿海城市,可以注重发展旅游业和养老地产。比如山东省威海市乳山银滩旅游度假区,被誉为“天下第一滩”“东方夏威夷”,保持了纯天然、无污染的自然生态环境,房价偏低,物价适中,非常适合养老。因此可以大力发展养老、旅游、地产等产业,完善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强化配套,打造便利交通。
五、结语
任何一项新制度的实施都具有两面性,延迟退休也是一样。随着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人口年龄结构、受教育年限、养老金储备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实施延迟退休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在推行“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时,要权衡利弊,结合我国国情,配合系统性、精细化的政策安排,预留一定的适应空间与时间,避免可能产生的损害。
作者单位: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国际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