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政策实施的障碍分析及相关保障机制的完善建议

2016-12-03 19:46吕媛宋宁宁
人间 2016年30期
关键词:延迟退休保障机制人口老龄化

吕媛+宋宁宁

摘要: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目前的人口结构、人口年龄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新的延迟退休政策出台后,其需要兼顾的各种矛盾也日益显现。就我国目前现状而言,延迟退休政策的相关配套措施仍比较缺乏,如何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更好完善相关保障机制则成为了目前需考虑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延迟退休;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D9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 035 -01

一、延迟退休政策的确定

自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很大的进步,与此同时,其带来的一些与之不相配套的问题也显现出来。就养老方面来说,如何保障老年人生活体面的同时,还可以为在职一代做好养老保障,并且适当减轻国家对于养老支出的负担,促进公平与效率的均衡,这是我国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退休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前不久最新的退休政策提出之前,我国退休年龄还是实行上个世纪50年代制定的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结构、寿命预期的变化,当初的政策与社会发展状况存在很大差距。2016年,我国养老制度提上了改革日程,其中退休年龄的最新规定已经开始执行。根据人社部方案,我国将实行“渐进式”延迟退休,即每年延长几个月退休年龄,直到经过相当长时间达到新拟定的法定退休年龄。

延迟退休政策的推行是有很多优势存在的,比如可以适当解决“空账”问题,缓解财政对于养老金支付的压力;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积累资金;对于一些技术行业及科技行业的人来说,延迟退休可以使其更好地发挥专业特长,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贡献;激励年轻人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为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及技术等等。

二、延迟退休政策实行的障碍

就目前而言,很多人对这一政策的质疑声还是比较大的。在经过对某地国企、私企、个体等不同职业类型的500位在职者中进行“关于延迟退休的问卷调查”后发现,55.4%的人选择退休后不再工作,在家里享受晚年生活;想要退休后返聘的人占到8.9%。除此之外只有35.7%的人认为如果自身情况允许,工作期再延长几年,或许也没有什么不妥。究其原因,大多数人对延迟退休持质疑意见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为适应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变化,人们的工作量日益增大。不管是从心理上还是体力上,人们都会有比较大的工作压力,与此同时若要再规定人们延迟退休,势必会增加人们的反感。

(二)就我国目前现状而言,由于体制缺陷和各种机制不完善,部分群体存在权力寻租行为。权力寻租有严重的不公平性。延迟退休意味着这一部分“寻租者”可以继续获得非生产利益,增加社会不公平,自然会遭到人们反对。

(三)延迟退休所需的保障机制不完善。

任何一项政策的推行都不是孤立的,都应有相应完善的保障措施。延迟退休政策也不例外。调查显示,人们对于政策配套措施的关注度还是很高的。但就我国目前现状而言,各种保障机制还存在着很大程度的欠缺。

1.就业机制。延迟退休会挤占就业岗位这一说法在某种程度上是成立的。目前我国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除了工作岗位的缺乏外,行业因素和个人因素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若是没有就业保障作为“保护网”,那么政策效果必然微弱,并且很可能引发社会不安因素的出现。因此,要想缓解就业形势,必须要有完善的就业机制,这与国家、企业、个人三者都是紧紧相连,密不可分的。

2.医疗卫生机制。在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突出的现状下,老年人对医疗需求增大,延迟退休政策实施之时,医疗卫生服务所起到的配套机制作用显得极为重要。目前在我国医疗行业领域,普遍还存在着“就医难”、“看病贵”等问题,社会医疗保险还存在着严重的“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问题,医疗保险基金的缴纳和给付、退休群体的医疗护理及康复等都存在着许多欠缺之处,这些都需要不断地加强和完善。

3.教育机制。延迟退休所造成的挤压就业效应客观上需要更高素质的人才供应。从我国目前发展状况来说,虽然教育水平较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还是缺乏高人才的精英教育。这将从长期形势下影响延迟退休政策的效果发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延迟退休政策的相关配套措施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因此,本文就完善我国延迟退休政策的保障机制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三、对延迟退休政策相关保障机制的完善建议

(一)完善就业机制。

为了缓解延迟退休政策造成的就业压力,有关部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制度完善。一是消除就业障碍,为自主创业者开辟“绿色通道”,并给予资金、技术、政策上的扶持;二是加强中老年人技能培训,并研究一些扶持中老年人就业的政策来保障中老年的再就业权,以保证延迟退休有真正的“用武之地”。

(二)重视发展老年福利事业。

受传统“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目前在我国还是以家庭养老方式为主。但是,由于计划生育等历史政策的实行,我国生育率较以前有大幅度下降,年轻人承担的养老负担也越来越重。因此,完善老年福利事业对于保障延迟退休政策的实行就显得十分必要。我国可以建立并完善一些老年护理保险、社区养老、以房养老等新兴的养老方式,在减轻年轻人养老负担的同时,还可以在中年在职者中形成乐观的退休生活愿景,使他们消除对于退休生活的顾虑,更加从容地接受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

(三)促进教育制度改革,注重培养素质教育及精英教育,使“延迟退休”带来的就业压力更好地与完善的教育机制相结合,从而减轻就业负担。

总之,针对延迟退休的质疑声,有关部门应搞清楚矛盾中心在哪里。并不是因为提高退休年龄的理论不足,而是更应关注人们的诉求。对在职人员来说,他们希望可以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对还未走上工作岗位的人或者在职人员来说,他们希望可以减轻就业负担。因此,国家应将重点放在如何加强各种配套机制的完善上。只有对相关保障机制加以完善,延迟退休政策或许才可以起到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金刚.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问题及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0,(2)

[2]李付俊,孟续铎,张超.延迟退休的影响效果分析[J].《西北人口》,2014,(2)

[3]刘妮娜,刘诚.延迟退休对青年人就业的影响分析——基于我国29个省份、18个行业的数据分析[J].《南方人口》,2014,(2)

[4]田月红,赵湘莲.人口老龄化、延迟退休与基础养老金财务可持续性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6,(1)

[5]王克祥,于凌云.关于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研究综述[J].《人口与经济》,2016,(1)

作者简介:吕媛(1993—),女,汉族,山西侯马人,管理学硕士在读,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

宋宁宁(1992—),女,汉族,山西晋城人,管理学硕士在读,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研究方向:住房制度。

猜你喜欢
延迟退休保障机制人口老龄化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延迟退休政策对企业员工工作动机影响的分析
延迟退休政策对企业员工工作动机影响的分析
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探讨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