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庆玲
(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三血管外科,辽宁 大连 116033)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神经外科常见的危急重症。这种疾病一般多发于50岁以上的人群[1]。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呕吐、意识不清或者剧烈疼痛等。由于高血压导致的脑出血会对脑血管组织造成压迫,引发脑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出现生命体征紊乱现象[2-3]。临床上采用手术清除出血的方式进行治疗[4]。在围手术期进行预见性护理,可提高其预后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5]。本研究旨在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入组对象为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在性别方面,男女比例为4∶3;在年龄方面,其范围为50~80岁,平均(65.30±4.20)岁;高血压病史5~20年,平均(10.10±4.30)年。对照组在性别方面,男女比例为1∶1;在年龄方面,其范围为52~80岁,平均(66.10±4.50)岁;高血压病史6~20年,平均(10.30±3.90)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有多年高血压史,且符合高血压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6-7];经头颅CT或磁共振确诊为脑出血;行外科手术治疗。排除标准[8]:因其他原因导致的脑出血者;合并脑卒中或者癫痫以及有既往发病史者;合并其他重大器官疾病者;凝血障碍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并做好术前常规准备,引导患者进入手术室。做好术前麻醉和术中配合工作,观测患者生命体征和异常情况。术后对其进行用药、饮食等注意事项的告知。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①术前护理。患者入院后,协助其办理入院手续,并就疾病的发展程度、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做好手术护理人员团队的安排。为患者做好术前安抚工作,平复患者家属情绪,使其安心接受治疗,防止出现护患纠纷。协助患者做好术前辅助检查。指导患者家属做好术后生活用品的准备。②术中护理。术前30 min引导患者进入手术室,并对手术仪器、器械等进行检查,进行消毒,做好备用品的准备工作。协助麻醉医师做好麻醉诱导工作,建立静脉通路,行气管插管。对患者进行体位指导。为患者使用弹性好的体位垫,并在不影响手术进程情况下为患者活动肢体,防止压疮的发生。术中密切观察患者麻醉应激反应,对其生命体征进行观察。术中勤洗手,消毒,防止感染情况的发生。术毕,为患者进行创口消毒并进行无菌包扎,对手术器械、敷料等进行核对,防止出现不良事件。③术后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进行病房消毒,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穿着干净的衣物,定期进行清洁等;对其餐具进行消毒,并指导其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预防术后感染;及时为其为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异物,并为其进行拍背祛痰,防止出现肺部感染;准备气垫床,预防术后压疮的发生;勤翻身,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和水肿的发生;对其尿液情况进行观察,防止出现泌尿感染。观察患者术后的心率、血压、颅内压等生命体征,对其脑部引流量进行观察,防止颅内压过高引发再出血。对引流管进行护理,防止出现扭曲、脱落、堵塞等情况,保证引流管畅通。注意消毒,防止引发接触部位感染。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以提高身体功能,尽早恢复自理能力,降低残疾和病死率。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提高其肢体活动能力、语言能力和大脑思维能力。④出院前指导。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来说,其出院后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为此,在出院前,对其进行注意事项和危险行为的告知。并指导其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提高其预后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I)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9],项目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4项,得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10]。②对比两组护理效果[11]。以恢复良好、残疾和死亡作为评价标准。③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12],并发症包括感染、应激性溃疡、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比较(分,)
2.2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50.00%,对照组为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n(%)]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感染1例、应激性溃疡1例、压疮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2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感染6例、应激性溃疡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压疮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1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比较严重的高血压并发症。若患者的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导致患者脑底小动脉管壁发生玻璃样或者纤维样变形或者局灶性出血、坏死[14]。长此以往,血管壁强度和韧性遭到破坏,容易形成微小动脉瘤。当患者处于情绪激动或者过度劳累时,会导致血压急剧升高,引发微小动脉瘤出现破裂[15]。病情进行性发展会引发患者急性呼吸衰竭,甚至死亡。为此,需要及时的进行控制血压和降低颅内压,抑制出血的治疗[16]。行外科手术患者需进行有效的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和生活质量。
预见性护理是一种新型的临床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对其进行性发展进行预见性分析,并对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和并发症情况进行提前评估[17]。同时与多年临床护理经验相结合,对手术出现的风险进行准确的预见,对以往工作中的护理问题和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制订具有预防性的护理方案[18]。这种护理模式可极大的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还能够通过预见性护理措施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为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正向作用[19]。
本研究采用预见性护理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通过术前准备工作和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和手术方案的告知,可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的概率,提高手术效果。在术中进行麻醉和手术配合,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对手术器械等进行消毒,可保证手术效果,并预防医源性感染[20]。在术后进行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并对引流管进行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防止出现引流管堵塞情况,能够达到提升预后效果的目的。在出院前进行指导,可以减少患者发生院外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其早日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方面的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预见性护理可以使患者及早恢复躯体功能,改善其心理状态,对其社会交往和生活都有正向促进作用。观察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预见性护理可降低患者发生残疾和死亡的概率,提高其恢复效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进行预见性护理,术后并发症少,预后效果好。预见性护理以预防性护理为实施理念,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从手术方案、护理不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生活质量提升等方面进行提前考虑。通过在围手术期进行有效的护理,降低了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将患者术后残疾或死亡的概率降到最低。同时还能够提高远期恢复效果,改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从另一方面来讲,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家庭和社会负担。由此可见,预见性护理模式,更具有预防性,从预防不良事件出发,极大的提升了护理质量。在当前护患关系比较紧张的环境下,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提高干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