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焱,陈青宇,,吉俊盈,仲 琳*
(1.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60;2.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60)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群众口腔保健意识增强,对于口腔卫生服务的需求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然而我国现有口腔医生存在医生人均比低、本科学历结构占比低、教育背景专业化低等诸多问题,同时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数量和质量也有待提高[1]。培养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操作能力较强、临床思辨能力灵活和沟通协调能力良好的口腔专业应用型人才,是我校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必修的主干课程,也是学习各门口腔临床专业课程的基础,其教学质量至关重要[2]。
多年来,口腔解剖生理学沿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LBL),学生反映基础理论枯燥,死记硬背内容多,容易遗忘。多学科诊疗模式(MDT)是指以患者为中心,针对某疾病,多个交叉学科协作探讨、决策,制定个体化、规范化的诊疗方案[3-4]。许多临床课程的讲授基于MDT模式开展,引导学生全局、连贯及辩证地思考及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特点和诊治理念[5]。口腔解剖生理学与牙体牙髓、口腔颌面外科、修复、正畸等专业联系都很紧密。口腔医学院积极组织实施教学改革,摸索借鉴MDT模式开展教学,将解剖和生理学知识与口腔各二级学科的临床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临床实例巩固理解理论基础,再回归临床指导实践。本研究进行的结课成绩分析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基础知识掌握、教学方法改革、授课内容设置、课程参与度、临床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学生满意度上,基础融合临床的MDT教学模式均优于传统讲授。
本研究选取包头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2017级两个班级共计48名本科生进行。随机选取1个班作为实验组,另1个班作为对照组,两组各24人。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开展基础融合临床的MDT模式教学,对照组开展传统讲授教学。全部对象均完成了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的学习和统一考核。
选取从事口腔解剖生理学一线教学经验丰富并参加过教育教学改革相关领域学习和培训的专业教师2~3名。在牙体牙髓病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和口腔正畸学各科分别选取1~2名临床经验和教学效果等情况相似的教师参与教学。
课程内容涵盖教学大纲和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要求的重点、难点和考点知识,每周4学时,共24学时,完成理论授课。对照组以多媒体课件进行LBL传统讲授,实验组采用基础融合临床的MDT模式开展教学。
实验组由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师讲授基本概念和理论内容后,临床教师依据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选取相关典型的临床病例引出应用型问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自主思考。最后再由基础课教师梳理编制好与临床学科内容交叉的基础理论知识点,结合大纲网罗授课要点,总结理论,指导临床,规范疾病诊疗方案和步骤。具体实施如下。
1.2.1 问题导向、理论储备 将牙体解剖、形态的生理意义和牙髓腔解剖结合龋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尖交错结合错畸形正畸治疗;三大基本颌位及位置关系结合全口义齿修复;下颌运动及咀嚼功能结合口腔颌面外科的颞下颌紊乱综合征等内容,开展理论基础知识讲授,提出临床应用性问题。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课下查阅图书、文献、视频等资料或通过学习兴趣小组的形式分组讨论,使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
1.2.2 MDT交叉融合,临床应用基于理论基础(1)典型病例分析讨论:依据临床教师选取的典型病例作为教学实例,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相关临床专业知识中发掘理论基础,通过课上提问和讨论,总结深化理论要点并由教师进行总结和答疑。(2)实践技能讲授:对于部分较抽象、难理解的基础理论内容,可以通过相关实践技能操作的讲授和展示帮助学生学习。例如:下颌姿势位可以通过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图片、视频展示,模拟接诊、问诊和检查步骤,从而带动理解记忆基础理论内容。(3)影像病理资料展示:在课程选取的典型病例中有某些特异性影像或病理表现的内容,结合基础和临床知识“一站式”讲通讲透,这有利于学生从全局认知、理解和掌握疾病,利于学科间知识整合渗透,真正实现基础教学和临床教学的深度融合。
1.2.3 理论知识总结提升 课上还需针对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和重难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例如下颌运动的形式、范围及生理意义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同步进行下颌运动,感受自己颌、的变化及肌肉和关节的位置,还可以让学生分小组相互观察、讨论学习。
课程结束后,两组学生都进行统一考核(口腔解剖生理学卷面包括客观题60分、主观分析题40分,总分100分),并进行成绩分析。同时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无记名调查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授课内容设置、课程参与度、临床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满意度。以分级法核算满意度得分,将“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分别按1~5分赋值。问卷由研究对象独立完成并当场全部收回,以排除混杂干扰因素。对收回的问卷中填写不合格的量表予以剔除,选取有效问卷结果建立数据库。
口腔解剖生理学试卷成绩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主观题得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客观题成绩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课程考核成绩分析(±s,分)
表1 两组学生课程考核成绩分析(±s,分)
组别 客观题得分 主观题得分 总分对照组(n=24)实验组(n=24)t P 50.63±3.35 52.25±4.53-1.413 0.164 25.67±3.29 31.75±4.18-5.598 0.000 76.29±4.08 84.00±5.55-5.483 0.000
对包头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2017级48名本科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发放48份问卷,有效收回48份问卷,有效率100%。实验组学生对于教学方法、授课内容设置、课程参与度、临床思维培养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问卷调查的满意度结果分析(±s,分)
表2 两组学生问卷调查的满意度结果分析(±s,分)
组别 教学方法 授课内容设置 课程参与度 临床思维培养 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对照组(n=24)实验组(n=24)t P 3.42±0.21 4.30±0.24-13.681 0.000 3.74±0.31 4.28±0.36-5.585 0.000 3.56±0.23 4.25±0.40-7.375 0.000 3.48±0.27 4.25±0.29-9.435 0.000 3.67±0.34 4.30±0.29-6.803 0.000
口腔医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一名合格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既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具备良好的实践操作动手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要求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扩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模[6]。传统的LBL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问题:“满堂灌”的基础理论讲授难以适应现代医学高度分化又高度整合的学科发展需要;孤立的理论知识没有实现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课程内容的设置有待完善和规范;培养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低、创新能力欠缺;临床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更是不足。要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口腔医学人才,口腔基础医学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7]。
包头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对口腔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口腔基础课程教学各环节(课程体系框架、教学内容更新、课程实用性和综合性、教学方法、模拟训练、教学效果评价指标、考核方式等)进行调查,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成立教学改革研究小组,安排相关会议,转变教师固有观念,让带教教师充分理解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改革的基本要求及内容,并选择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作为改革试点,为我校口腔医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探寻可行之路,提高口腔本科生的培养质量。
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的课程改革借鉴MDT理念,主要集中于多种形式的跨学科、综合性课程内容的构建和依据口腔医学学科特点的基础融合临床的课程结构的完善。这对于学生在学习解剖和生理学的基础理论过程中,从多角度、多学科、多应用层面掌握理论知识和指导实践是大有裨益的。我们在总结以往学生的结课考试、毕业考试成绩和毕业生参加国家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及研究生入学考试通过率的基础上,依据本校教学大纲和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内容要求,着力在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的授课全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总结能力、综合运用基础理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口腔解剖生理理论、口腔临床专业应用、跨学科影像和病理知识等优化组合,适时增设了典型病例模拟及分析讨论模块,同时在内容上紧贴教材和临床实际应用,将交叉学科的知识提炼总结,并调整课程的授课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和课下的讨论和实践,重视临床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同步培养。本研究分析两组学生课程考核成绩显示,实验组学生在主观题得分和总分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通过病例分析和讨论的训练及临床操作技巧和交叉学科知识的总结展示,实验组学生对于临床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满意度也明显更高。这些说明基础融合临床的MDT教学模式在口腔解剖生理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和质量比起单纯的传统课堂讲授更好。
另外,课程的改革也要求和推动着口腔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专业教师不断加强业务学习,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新方法,增强新技能[9],多认真思考和交流探讨如何将口腔基础理论更好地与临床应用深度融合,最终提升我校师资队伍的创新水平和职业素养。同时,也使学生在今后应试和从事临床工作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应用基础概念、理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成为合格的口腔应用型专业人才。本研究中实验组学生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授课内容设置、课程参与度的高度认可,也将继续鞭策专业教师不断完善课程改革。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施基础融合临床的MDT教学模式尚在起步摸索阶段,仍存在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从教学内容的设置到教案和病例的编写及使用,都是任课教师根据教学、临床经验积累提炼的,可借鉴的权威的规范化模板比较缺乏;融合基础理论的系统化口腔技能操作讲授和培训的实施缺乏实践经验;培养效果的检验需要更统一、严谨且规范的考核方式和量化标准;基础临床教师双师制下优化课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师培养和奖励机制,激励更多教师主动参与教学改革。但总的来说教学改革仍是利大于弊,基础融合临床的MDT教学模式通过多个交叉学科的相互整合、渗透,提高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应用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