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欣,彭学勤,易 韦,刘杰民,张著学
患者男性,56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小趾残端皮肤肿胀伴疼痛,近期皮肤出现淡黄色渗液,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右足X线检查提示右足第5趾骨周围软组织肿胀并远中节缺如(图1)。遂于2019年8月26日转我院整形外科治疗。既往10年前因“右足第5趾肿痛,X线提示第5趾骨质破坏:骨髓炎?肿瘤?”,于外院行右足第5趾远中节截趾术,术后未行病理检查及抗肿瘤治疗。家族史无特殊。辅助检查:右足超声提示右足小趾实性包块;腹股沟超声提示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其余部位检查未见肿瘤。术前穿刺病理提示右足第5趾圆形细胞恶性肿瘤,可疑低分化滑膜肉瘤。腹股沟淋巴结穿刺活检呈反应性增生改变。遂进一步行右足第4、5趾截除、肿瘤切除术、筋膜组织瓣转移修复术。术中皮肤软组织切缘快速冷冻病理诊断未见肿瘤。
①②③④⑤⑥
病理检查眼观:右足第4、5趾截除标本,第5趾残端扪及大小5.0 cm×4.0 cm×4.0 cm肿块,隆起于皮肤伴局部皮肤破溃,切面灰白色、实性,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似累及第5趾骨近节及第4趾近端外侧皮肤软组织,第4趾骨未见累及,其内侧部分皮肤缺损。镜检:瘤细胞弥漫成片或被宽窄不等胶原纤维分割成巢团状、条索状(图2)。瘤细胞圆形,胞界欠清晰,胞质透明或弱嗜酸性,部分胞质空泡变,核圆形、中等偏大,核膜清晰,少数核可见切迹,染色质较细腻、分布较稀疏,多数瘤细胞可见明显核仁,约静止淋巴细胞大小,部分瘤细胞核染色质胡椒盐样及核仁不明显,核分裂 6~10个/10 HPF,可见散在及灶状瘤细胞核固缩深染、以血管为中心的假菊形团结构(图3)、片状及地图状坏死,局灶微囊及小囊形成,肿瘤累及真皮乳头层伴表皮破溃感染,累及脂肪组织形成蜂窝状结构,累及第5趾骨骨皮质。免疫表型:vimentin、CD99(图4)、NKX2.2(图5)、Fli-1、BCL-2、INI-1、ERG、CD7强阳性,CD117弱阳性,desmin、NSE、CKpan、EMA局灶阳性,CD57、S-100多克隆、SOX10、Melan-A、Melanoma、WT-1、TLE-1、CK7、CK19、CK20、Syn、CD56、CgA、E-cadherin、calretinin、CD45、CD3、CD2、TIA-1、CD20、PAX5、TDT、CD30、MPO、CD34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20%。PAS染色阳性,不耐酶消化。FISH检测:肿瘤细胞EWSR1基因分离探针检测阳性(图6)。
病理诊断:右足第5趾非典型尤因肉瘤(Ewing sarcoma, ES),结合病史考虑复发。
讨论ES是一种具有特异分子改变的小圆细胞恶性肿瘤,多数有22号染色体EWSR1基因重复性平衡易位改变[1]。ES相对少见,发病率约1.5/1 000 000,主要原发于骨,占骨原发肉瘤的6%~8%,常累及长骨、盆骨、肋骨及脊柱骨,其余骨少见,以儿童及青少年发病为主,发病年龄5岁以下及30岁以上罕见[2-3]。骨外尤因肉瘤(extraskeleta Ewing sarcoma, EES)少见,占10%~20%[1]。
原发于足的ES罕见,其中发生于足趾者更罕见[4-5]。本例为中年患者,首次发病影像学提示骨髓炎或肿瘤,术后未行病理检查,因ES影像学改变易与骨髓炎混淆,患者无皮肤窦道形成,未见骨髓炎继发ES的报道,因此本次发病考虑系术后7年出现复发。HE切片显示瘤细胞偏大,核仁明显且偏大,呈非典型性ES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CD99、NKX2.2、Fli-1强阳性,WT-1阴性。NKX2.2蛋白认为是EWSR1-Fli-1的转录靶点,对诊断ES有较高的特异性[6-8]。分子遗传学检测显示EWSR1染色体易位,排除其它肿瘤后诊断为ES。因而本例考虑为罕见的成人趾端非典型性ES复发。
鉴别诊断:(1)本例瘤细胞圆形、弥漫一致分布,需与淋巴造血系统肿瘤鉴别。两者免疫组化标记可资鉴别。本例CD7阳性,但皮肤T细胞淋巴瘤常表达丢失,且其它T细胞标记、细胞毒标记及TDT等均阴性,因而也不考虑T细胞淋巴瘤。有研究显示CD7在非淋巴造血组织及肿瘤中核表达[9],在ES中表达未见报道,有待进一步研究。(2)小细胞恶性黑色素瘤及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肢端是黑色素瘤的常见发生部位,因有色素颗粒沉积呈黑色,也可无色素,瘤细胞核仁常明显且呈嗜酸性改变,本例免疫组化不支持为该肿瘤。(3)皮肤Merkel细胞癌,常为老人,除表达上皮标记、神经内分泌标记外,还表达CK20。(4)分化差的滑膜肉瘤,两者在形态学及免疫表型有重叠,滑膜肉瘤还常表达TLE-1及上皮标记,FISH检测SS18(SYT)-SSX融合基因改变,而EWSR1重排阴性。(5)CIC-DUX4肉瘤和BCOR-CCNB3肉瘤,两者与ES在形态学上类似,也不同程度表达CD99,BCOR-CCNB3肉瘤表达CCNB3对鉴别有帮助,不表达NKX2.2,且两者无EWSR1易位,有CIC-DUX4、BCOR-CCNB3相应融合基因改变可确诊。(6)髓系肉瘤,组织形态学上两者有类似,CD7在急性髓系肿瘤中可表达,髓系肉瘤新鲜标本可呈绿色改变,HE切片常见不成熟嗜酸性粒细胞的线索细胞,免疫组化还表达MPO、CD117、CD34、CD15等。(7)小细胞骨肉瘤,两者发病年龄、组织学有类似,影像学上成骨常不明显,瘤细胞核小至中等大小不等,而ES瘤细胞一致,仔细寻找瘤细胞间细丝样、花边状骨样基质对诊断有提示意义。
目前ES的治疗为手术、化疗、放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为主,也有研究相关基因异常和可能的靶向治疗,如EWS-Fli-1蛋白的特征和靶向[10]。ES的5年总生存率为65%~75%,转移者<30%,复发者预后不佳[10]。发生于手足的ES,主要采用外科切除或部分外科切除加放、化疗,单纯切除与联合放化疗对预后影响不明显[5]。因手足的ES病变更为局限,预后更好[4],本例于术后7年复发,未见转移,术后随访15个月未见复发,提示该病预后相对较好,与文献报道相符[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