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鹏
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退行性病变,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瘀血、肿胀、疼痛,此病会导致患侧肢体感染、畸形,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临床一般应用手术复位治疗方式——应用动力髋螺钉动力、静力加压并进行内固定,能够对患者患肢进行制动,使其骨折损伤程度降低,但容易引发局部继发性损伤,对其预后产生影响[1-3]。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能够在压力泵作用下对柱状薄管的放射状形式进行有效利用,并与髓腔内壁及支撑柱之间进行有效联系,使髓腔扩充面积降低,减少创伤范围。本次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2 月~2021 年2 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符合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标准,年龄>60 岁,与研究人员商讨后予以积极配合。排除标准:认知功能障碍,无法积极配合研究者。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讨论组和参照组,每组50 例。参照组男22 例,女28 例;年龄64~85 岁,平均年龄(70.84±5.32)岁。讨论组男23 例,女27 例;年龄63~84 岁,平均年龄(70.71±4.4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患者应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为患者实施全身麻醉,保持仰卧位,在其髋关节外侧作一8 cm 切口,并将患者股骨近端、粗隆充分暴露,为其进行复位牵引,随后应用克氏针实施临时固定。定位器颈干角调节到135°,在此角度下在大粗隆顶端部位2.5 cm 处保持斜角将导针钻入,导针导入位置放置在股骨头关节软骨面下0.5 cm 部位,应用适当动力髋螺钉为患者实施内固定,必要时可采取螺钉对股骨头颈部实施固定,预防产生旋转及移位,对创面实施清洁后逐层缝合。
1.2.2 讨论组 患者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为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取仰卧姿势,在C 臂机下实施闭合牵引,并将其复位,在股骨大粗隆患侧近端作一3 cm 切口,进针位置为粗隆顶前1/3 处及粗隆顶后2/3 的交界点,开口后将导针插入,直至插入股骨髓腔内,顺延导针实施扩孔,随后在髓腔内手动进行防旋髓内钉插入后将导针拔出,利用侧向锁钉导向器进行引导操作,在关节软骨下钻入一0.5 cm 导针,透视下对导针部位实施确定并进行长度测量,在其中实施开口扩孔并选择合适的螺旋刀片经过远端钻孔向其中拧入2 枚锁钉,并利用髓内钉尾帽实施固定后进行创面清洗,随后将切口逐层缝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负重时间)、感染事件(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治疗前和治疗后1、3、6 个月的髋关节Harris 评分、Barthel 指数。采用Harris 量表评价患者的髋关节功能,Harris 量表分为疼痛情况、活动情况、髋关节的活动度、术后畸形、行走情况及可行走距离等,满分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髋关节功能越优;采用Barthel 指数评价患者的生活能力,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比较 讨论组患者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负重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比较()
注:与参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6 个月的Barthel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 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 个月,讨论组患者Barthel 指数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6 个月的Barthel 指数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6 个月的Barthel 指数比较(,分)
注:与参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6 个月的髋关节Harri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 个月,讨论组患者髋关节Harris 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6 个月的髋关节Harris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6 个月的髋关节Harri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参照组比较,aP<0.05
2.4 两组患者感染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讨论组患者感染事件发生率为6.00%,低于参照组的2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感染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股骨粗隆间骨折及骨骼退行性病变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一般为间接外力导致机体强烈刺激下进行内收、外展,引发髋内翻畸形。临床上一般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4-6]。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固定操作方法较为简单,能够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抗弯能力,一般主针较粗、抗旋转力较差的情况容易产生退钉现象,对患者病情康复产生不利影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法一般髓内钉在髓腔内,能够具备良好的防旋转效果[7,8]。相关研究发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的杠杆力臂相对较小,其弯矩较低,更有利于促进机体对于股骨近端的负荷有效承受,使剪切力效率提升,同时能够确保骨折断端的稳定性,在膨胀后可使主钉直径增大,更有利于与髓腔进行全面吻合[9,10]。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具备手术切口小的特点,能够使局部损伤程度降低,更有利于骨折愈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应用的螺旋刀片能够实现周围骨质镇压,使骨密度提升,有效降低髓腔扩充面积,使创伤减少,更有利于患者功能锻炼,避免长期制动使其产生血淤及系统紊乱[11,12]。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讨论组患者手术时间(75.93±8.88)min、愈合时间(14.63±2.72)周、住院时间(12.34±2.28)d、负重时间(7.64±2.72)周均短于参照组的(98.23±8.53)min、(18.11±2.67) 周、(16.24±3.61)d、(10.11±2.65)周,术中出血量(266.64±42.55)ml少于参照组的(308.24±42.61)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 个月,讨论组患者Barthel 指数分别为(57.31±6.66)、(79.01±10.95)、(82.47±11.35)分,均高于参照组的(50.84±6.87)、(70.51±6.23)、(72.23±10.5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 个月,讨论组患者髋关节Harris 评分分别为(67.16±3.87)、(79.45±6.14)、(88.72±5.17)分,高于参照组的(54.64±4.12)、(62.19±5.13)、(73.65±4.2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组患者感染事件发生率为6.00%,低于参照组的2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能够帮助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快速恢复髋关节功能。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更加理想,能够提升髋关节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感染发生率,从而促使患者快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