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瑞婕,程若莺,陆娴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00)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已成为现代护士的重要职责。护生作为护理队伍未来的中坚力量,重视其健康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发展护理事业的需要。而目前护生的健康教育意识比较薄弱,仅有48.3%护生认为应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教育[1-2]。作为高职护理院校,应加强对护生健康教育的培养,为临床一线输送合格的健康教育管家。本研究主要通过反馈式教育(Teach-back)法和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探讨培养健康教育管家的教学模式,为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3]。
随机选择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17级两个护理班共104 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两个护理班共102名学生为对照组。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学习成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课程目标
授课老师与我校临床带教老师共同探讨护生在健康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汇总问题统一“健康教育管家”课程的教学理念及方法。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通过健康教育管家课程实现健康教育流程化、护患沟通标准化,提高护生健康教育的能力。
1.2.2 课程内容
健康教育管家课程选取15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和带教老师共同制订健康教育计划,编印临床路径式健康教育指南,指南以案例导入,结合案例设计健康教育内容,方便护生阅读与灵活运用。
1.2.3 课程实施
本研究主要采用Teach-back法和角色扮演法实施教学,步骤主要包括4个方面。第一,随机分组:按角色扮演要求分为护生、患者、家属,完成一个教学单元后,三者之间角色互换,保证每位护生充分掌握每项工作任务。第二,传递信息:按照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指南内容,向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讲解或演示,按教学计划顺序完成健康教育管家课程。第三,效果评估:根据Teach-back法的测评指标进行提问,让患者或家属复述学习到的内容,评估其理解和掌握程度,对于患者不能理解或理解错误的信息,进行再次讲解和示范。第四,评价考核:根据护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考核,得出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三方综合得分[4-5]。
采用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应用半结构式访谈统计护生对健康教育管家课程的评价,两样本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总体上护生对Teach-back法和角色扮演法认可度较高。85.58%的护生认为能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88.46%的护生认为能体验到临床情境,有效提高沟通能力;79.81%的护生认为能有效培养学科综合应用能力,并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见表1)。
表1 观察组Teach-back法和角色扮演教学法的主要评价(n=104) 例(%)
观察组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考核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成绩比较分
Teach-back方法又称反馈式教育或回授法,指教育者实施健康教育后,让受教育者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或演示学到的健康信息,是健康教育课程中最重要的方法[6]。要做到有效使用Teach-back法需要注重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表达沟通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临床思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护生的关键能力,通过半结构访谈了解到88.46%的护生认为通过健康教育管家课程可以体验临床真实情境和训练有效沟通能力,79.81%的护生认为课程可以有效培养多学科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Teach-back法应用于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慢性病以及肠造口等外科操作健康教育中,提高了患者的自护能力,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7]。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对角色进行模仿、观察、学习的方法[8]。在角色扮演教学法实施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护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护生熟练掌握每个项目的健康教育内容,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加以引导,保证整个健康教育过程不偏离主题[9-10]。演示结束后小组及教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通过各类角色的分别体验,增强了护生沟通、交流与协调能力,通过理解、应用课程中的知识、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护理工作打下牢固基础。
总之,将健康教育管家课程程序化、规范化,并运用Teach-back法和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提高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