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艳佳,杨瑛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8)
我国食管癌新发病人数从1990年的173 687 例增加至2019年的278 121 例,相对增加了60.13%[1]。食管癌早期发现率较低,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预后较差,5 年生存率很低[2]。长期的治疗过程往往会导致食管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下降[3],且心理障碍与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呈负相关[4]。因此,应为食管癌患者提供心理干预方案。食管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治疗不当会加重患者症状,导致治疗依从性差[5]。研究表明[6-7],情感支持和心理治疗等心理干预可以缓解心理障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注意的是,护士主导的心理干预可明显缓解与疾病相关的心理障碍[8],提示了护士主导心理干预的重要性。本研究探讨了护士主导的心理干预方案对食管癌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报告如下。
选择2017年3月—2020年3月门诊食管癌患者6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8 例,年龄(64.56±8.04) 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6 例,高中8 例,大专及以上6 例。观察组男21 例,女9 例,年龄(52±6.15) 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8 例,高中7 例,大专及以上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年龄≥30 岁;正在接受放化疗的Ⅰ期至Ⅲ期食管癌患者;依从性高,接受心理干预护理;签署参与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或口服精神药物者;拒绝参与研究者。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实施完善的健康教育,进行针对性的饮食、用药干预及口腔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以下干预措施。第一,鼓励患者表达个人感受,并引导患者相信自己能够很好地应对化疗过程。第二,诱导患者的积极情绪,旨在减轻抑郁和焦虑。第三,告知患者积极应对食管癌不良反应的方法。第四,给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提供症状管理的纸质资料。干预方案由指定的护士实施,该护士接受系统培训,与到访患者进行单独的面对面交流,与未到访患者进行电话沟通。干预时间为8 周,每周1 次,每次持续0.5~1 h。在干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需求和他们喜欢的交流方式,采用特定的干预方案。收集两组干预前及干预8 周后的相关评估指标。
1.4.1 情感情绪障碍评估
使用简明心境量表(BPOMS)评估患者情感情绪障碍。该量表是用来测试个体心境、情绪和情感状态的工具,专门用于检测心境状态,由6 个维度组成,分别是紧张(T)、抑郁(D)、愤怒(A)、活力(V)、疲劳(F)和困惑(C)。每个维度由5 个项目组成,以5分制进行评价(0分为完全没有,1分为轻度,2分为中度,3分为重度,4分为极端)。情绪障碍总分由T,D,A,F和C 5个维度总分减去V的总分计算。分数越高表明情绪状态越差。
1.4.2 焦虑和抑郁评估
采用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评估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HADS具有良好的信度及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用于医院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筛查[9]。该表由14 个条目组成,其中7 个条目评定抑郁,7 个条目评定焦虑。焦虑与抑郁两个量表的分值划分:0~7 分为无症状,8~10 分为症状可疑,11~21 分为肯定存在症状。评分总和表明焦虑和抑郁的水平。
1.4.3 生活质量评估
使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的生活质量问卷核心问卷(QLQ-C30)评估患者生活质量。EORTC QLQ-C30广泛应用于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主要针对5 项5 种问题,其中每项分值0~100 分,总分为5 项相加后的平均值,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10]。
干预前两组BPO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BPOM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BPOMS评分比较分
观察组干预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干预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HADS量表评分比较分
干预后观察组EORTC 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的社会、认知、角色、情绪、躯体和总体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46,14.30,20.43,31.67,33.82和30.51,P<0.05);对照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的社会、认知、角色、情绪、躯体、总体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62,10.33,16.11,30.52,23.62和30.39,P<0.05)(见表3)。
表3 生活质量EORTC QLQ-C30评分比较分
研究显示,护士主导的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正在接受化疗食管癌患者的心理困扰情绪,提高生活质量。BPOMS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并且低于对照组,提示通过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可缓解患者的情绪障碍。HADS量表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干预后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护士主导的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改善心理健康。EORTC QLQ-C30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干预后社会、认知、角色、情绪、躯体及总体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并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护士主导的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总之,护理人员主导的心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具有积极作用。为了预防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生活质量,护士制订和实施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的预后(例如减少复发和改善生存结局)。本研究样本量较少,随访周期较短,存在局限性,还需要更大范围和不同环境下进一步证实护士主导的心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