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飞
(高平市人民医院,山西 高平 048400)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病,因其高致病率而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疾病防控的一大挑战[1]。吸入药物治疗目前仍然是治疗哮喘和慢阻肺的主要方式[2],正确使用吸入制剂是哮喘、慢阻肺患者获得稳定疗效的保障。在临床实践中,绝大多数患者在急性期治疗稳定出院后,随意减药、停药,造成病情反复发作[3]。目前临床药师作为医护治疗团队中的一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药学专业优势,以患者常用的吸入制剂正确使用及用药教育为切入点,开展相关药学服务工作,以期达到提高患者自我疾病管理水平的目的。
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首次诊断哮喘或慢阻肺需住院的患者4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 例和观察组20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类型及使用吸入装置数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入院首次确诊为哮喘或慢阻肺的患者。排除标准:对吸入药物过敏者;既往有脑卒中、精神病史、运动障碍性疾病、学习障碍等影响吸入装置使用者;主动拒绝接受药学服务的患者。
对照组由医师及护士进行常规的诊疗服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临床药师关于吸入制剂使用及对患者指导教育的方法。对患者指导教育内容包括疾病介绍、吸入治疗药物介绍、生活方式指导及戒烟教育等,同时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吸入治疗产生的疑问进行详细解答。出院时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吸入制剂操作情况评价及哮喘、慢阻肺疾病问卷调查。出院后1 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电话回访,评价患者用药依从性。
1.4.1 吸入制剂操作情况评价
根据吸入制剂具体使用步骤,编制吸入制剂使用评分表,每个步骤设计具体分值,按照吸入装置的不同,共设计有9~10 个条目,每种吸入制剂均包含有上药准备3 分,呼吸调整1 分,吸药过程4 分,关闭装置(含漱口)2 分,总分为10 分。患者使用1 种以上吸入装置时,最终得分按照最低分计算。
1.4.2 疾病问卷调查
依据哮喘、慢阻肺疾病特点,设计疾病问卷调查表。哮喘问卷调查表设计疾病认知5 道题,预防和治疗4 道题,生活方式2 道题,每题1 分。共计11 分;慢阻肺问卷调查表设计疾病认知5 道题,预防和治疗5 道题,生活方式2 道题,每题1 分,共计12 分。得分10~12 分为优秀,8~9 分为良好,6~7 分为及格,0~5 分为不及格。
1.4.3 患者依从性评价
采用中文修订版Morisky量表(MMAS-8量表)评价哮喘、慢阻肺患者吸入药物依从性情况。将量表中“服药”改为“吸入药物”,其余未做修改。量表满分为8 分,得分<6 分为依从性差,6~7 分为依从性中等,8 分为依从性好。
层流雾化法始于Rutharde开发的雾化技术。[4]其主要是采用了特殊的喷枪设计。原理是金属液流在气流中呈层流状态。液流在气体剪切力和挤压变形作用下,逐渐层流纤维化 [14]层流雾化法通过克服气流扰动作用和气体能量损失等问题,提高了雾化效率,制备粉末粒度分布窄。
在吸入制剂操作步骤中,两组患者的上药准备、关闭装置(含漱口)得分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呼吸调整、吸药过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吸入制剂操作得分情况比较分
2.2.1 两组患者疾病问卷得分情况比较
通过填写调查问卷,观察组疾病认知、预防和治疗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方式得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疾病问卷得分情况比较分
2.2.2 两组患者疾病问卷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调查问卷结果的总体构成比不同,观察组患者例数分布以优秀为主,对照组则以及格为主,两组调查问卷结果的总体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疾病问卷结果比较 例(%)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结果的总体构成比不同,观察组患者例数主要分布在“好”与“中”,对照组患者则以“差”为主,两组用药依从性总体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 例(%)
表6 两组患者疾病管理得分情况比较分
研究显示[4],吸入制剂使用错误普遍存在,导致哮喘、慢阻肺患者病情控制不佳,进而增加死亡风险。曹宇强等[5]研究表明,药学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疾病管理水平,同时也能在医疗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减轻临床医护的工作量。因此本研究在患者入院明确诊断后,下发事先准备好的疾病教育材料,并面对面地讲解吸入装置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在确认患者理解后,让患者亲自演示,演示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直至患者完全掌握。对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疑惑,及时进行解答,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更加全面地掌握哮喘、慢阻肺的疾病知识,增强疾病稳定期长期吸入治疗的理念。本研究中,在吸入制剂操作、疾病及药物治疗认知程度以及用药依从性方面,观察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国内其他研究[6-7]结果一致。临床药师发现:在吸入装置操作过程中,有些患者在使用都保装置时,只旋转一次装置底座便认为完成上药;使用准纳器装置,只打开防尘帽就开始准备吸入药物;吸入完成后,多数患者忘记漱口,并且很难做到深部漱口。由于哮喘、慢阻肺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以抗炎性反应为主,吸入激素是主要的治疗药物,而深部漱口可以清除咽喉部沉积的激素,避免发生口咽部念珠菌感染、声嘶、咽痛等局部不良反应。针对以上易错环节,临床药师反复强调,提高了患者正确使用吸入制剂的能力。在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吸入制剂的同时,临床药师积极进行疾病宣教活动,对患者关心的疾病知识、药物治疗等相关内容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消除患者心中的疑虑,使其能尽快加入疾病自我管理当中,提高了疾病治疗的知晓度及用药依从性。
综上所述,临床药师在医护诊疗的同时,主动参与到哮喘、慢阻肺患者疾病管理工作中,提高了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也为临床药师参与药学宣教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