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发分枝杆菌致感染性肉芽肿一例

2022-01-18 08:39陈祚玺于长平施仲香暴芳芳卢宪梅王真真张福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脓肿感染性皮损

陈祚玺 王 娜 于长平 施仲香 潘 晴 暴芳芳 卢宪梅 王真真 刘 红 张福仁

1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山东济南,250012;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山东省皮肤病医院),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济南,250022

偶发分枝杆菌,又名偶然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fortuitum)是快速生长分枝杆菌中重要的一种环境机会致病菌。该菌主要分布在土壤、灰尘、自然水体和饮用水中,主要的感染部位是皮肤,骨骼和软组织[1]。目前国内相关报道较少,我院诊治1例偶发分枝杆菌感染性肉芽肿患者,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男,41岁。因躯干、双侧大腿上部散在触痛性结节、斑块54天来诊。患者61天前右大腿外侧被植物刺伤,当时少量出血,自行拔除异物后未做特殊处理,58天前伤口接触河水。54天前先于刺伤处出现红色浸润性斑块,局部皮温升高,伴疼痛,后皮损逐渐扩大并发展至腹部、腰部、双侧肩背部、对侧大腿上部,性质同前,期间至当地医院就诊,给予泼尼松40 mg/d口服,共服药7天,患者自述效果差,仍有新发皮损。患者10年前因外伤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无后遗症。否认慢性病史,否认长期服药史,否认肿瘤等病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图1):双侧肩背部、腹部、腰部、双侧大腿上部散在蚕豆至鸡蛋大的结节及浸润性斑块,皮损中心呈暗紫红色,周围呈鲜红色,境界较清楚,非对称分布,质地稍硬,部分皮损中心有轻微波动感,局部皮温升高,压痛明显。皮损面积占体表面积<10%。

图1 腹部(1a)、右大腿外侧(1b)、腰部(1c)散在蚕豆至鸡蛋大的结节及浸润性斑块,皮损中心呈暗紫红色,周围呈鲜红色,境界较清楚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0.77×109/L,中性粒细胞数8.05×109/L,C反应蛋白示46.24 mg/L,血沉正常,感染性抗体(甲肝、梅毒、HIV、丙肝、乙肝五项)阴性,男性肿瘤四项检查、淋巴细胞亚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腰部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深部见上皮样细胞肉芽肿,肉芽肿内嗜中性粒细胞小脓肿,见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图2)。PAS染色未见真菌菌丝及孢子结构;抗酸染色未见抗酸菌;图像呈感染性肉芽肿改变。

图2 腰部皮肤组织病理 2a: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深部见上皮样细胞肉芽肿(HE,×40);2b:肉芽肿内中性粒细胞小脓肿,见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HE,×200) 图3 罗氏培养基培养3天可见光滑、湿润奶油色菌落生长

右大腿外侧皮损在B超引导下穿刺抽取脓液行细菌培养,罗氏培养基培养3天后可见菌落生长(图3),将菌落提取DNA,应用分枝杆菌(16sRNA、16S-23SrDNA区域)通用引物进行PCR及测序,将测序结果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比对,结果符合偶发分枝杆菌。

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菌株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提示该菌对环丙沙星(MIC<0.12 μg/mL),莫西沙星(MIC<0.25 μg/mL),阿米卡星(MIC<1 μg/mL)敏感。对患者行全外显子测序,未发现与免疫、感染相关的突变。

诊断:偶发分枝杆菌感染性肉芽肿。

治疗:入院后给予左氧氟沙星每日0.5 g静脉点滴,皮损处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外用,皮损处每日1次行威伐光照射。治疗第8天,因皮损消退慢,加用克拉霉素每日1 g口服。治疗第16天,因右大腿外侧皮损胀痛不适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中引流约20 mL脓血性液体,术后该处胀痛缓解。治疗第19天,因右肩部皮损胀痛行穿刺引流术,抽取脓液约6 mL,送细菌培养,结果同前。治疗第20天,因右大腿外侧切开引流处伤口愈合较慢,加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治疗23天后,患者原有皮疹部分消退,无新发皮损,好转出院。

患者出院后继续服用克拉霉素每日1 g,停用左氧氟沙星,改用环丙沙星每日1.5 g,分两次口服,右大腿外侧伤口继续使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并于社区医院定期换药治疗。患者治疗65天后皮损大部分消退,部分皮损结痂,无新发皮损(图4),继续当前治疗。患者目前仍在随访中。

图4 患者治疗65天后,腹部(4a)、右大腿外侧(4b)、腰部(4c)原有皮损较前基本消退,部分皮损结痂,无新发皮损,遗留色素沉着

讨论偶发分枝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1938年由Cruz[2]首次从患者皮肤脓肿中分离并命名。该菌感染人体的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较少,尚无相关发病率及患病率报道。偶发分枝杆菌毒力通常比结核分枝杆菌低,皮肤及皮下软组织感染通常与穿透性创伤、手术或免疫功能降低有关[3]。接触被偶发分枝杆菌污染的水是引发人体感染的重要环节,曾有健康成年女性穿耳环后接触河水致偶发分枝杆菌感染的报道[4],亦有住院病人因医院供水被偶发分枝杆菌污染而感染的报道[5-7],感染后通常表现为脓肿、结节形成、溃疡等。明确诊断多依赖于细菌培养,治疗则参考药敏结果和既往文献报道。

本例患者为青壮年男性,虽有“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病史,但其10年前已完成治疗,至今未出现后遗症,故不考虑此次感染与该病史相关。患者发病前被植物刺伤并出血,是穿透性创伤,皮肤屏障受到破坏。随后患者又至河中游泳,4天后于伤口处出现红色浸润性斑块,故考虑偶发分枝杆菌来自河水,并通过伤口进入患者体内。患者皮损自右大腿外侧伤处发展至腹部、肩部及对侧肢体,考虑发病初期未及时服用抗生素,细菌入血,随血液循环播散。此外,患者在疾病发展期间服用泼尼松,可能导致感染进一步扩散,不利于病情控制。患者入院后为排除发病前存在潜在免疫异常,查HIV抗体、男性肿瘤四项、淋巴细胞亚群等,皆为正常,行全外显子测序未发现与免疫、感染相关突变,故暂不考虑患者发病前存在免疫异常。治疗初期仅使用左氧氟沙星,配合威伐光照射,皮损恢复较慢,考虑与感染灶持续存在有关,故行脓肿切开、穿刺引流,并加用既往报道推荐的克拉霉素[8],皮损消退较前明显。目前国内偶发分枝杆菌感染性肉芽肿报道较少,临床医生在接诊类似病人时需详细询问患者外伤史及相关暴露史,以便追溯病原菌来源。明确诊断则主要依靠细菌培养,病理组织学检查的作用相对较小。此外,若患者皮损广泛播散或累及内脏器官,应询问是否服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必要时可针对患者的免疫系统进行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免疫功能异常或缺陷。在治疗方面,除了使用抗生素外,可在条件适当的情况下尽早通过外科手段对感染灶进行清除,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此外,切开引流的部位可考虑外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伤口生长愈合。我们的病例为该类疾病的诊疗提供了一定思路。同时,关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及具体诊疗规范仍需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脓肿感染性皮损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介入超声治疗肝脓肿的临床价值
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研究
银屑病的冬季护理
强脉冲光联合果酸治疗面部轻中度痤疮的临床分析
治疗难易不同的肝脓肿
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拉肚子试试那些自然疗法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对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及死亡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