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吉敏
摘要:德育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居于首位,但在现实中,学生对道德规范相当熟悉,行动上却奔走在道德规范所背离的方向,德育的实效性不能令人满意。要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变多年来德育 “高投入、低回报”的现状,从只重视德育知识传授,忽视道德行为养成的误区中走出,开展德育活动必须做好“三圈”工作,通过生动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领悟中形成良好品行。
关键词:提升德育、课堂创新、提高实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内圈:推进课堂创新,提高育德实效
思政课是教师实施德育教育的主渠道,重道德观念的灌输,轻道德需求的满足导致学生缺乏对德育活动的心理认同,要大力推进课堂创新,提升思政课堂育人质量。
一是要提高课堂设计的针对性。思政课程要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因素,使学生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和水平发展。思想道德教育目标要融于并伴随知识目标和能力、方法目标的达成过程,教师要珍视日常课堂,用心经营,取得实效,要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体验,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是要提高课程资源的方向感。思政课程是盐,其它资源是水,盐要融于水,水才更有味。思政课程资源要紧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形势,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要体现时代性、意义性、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
三是要提高课程实施的颗粒度。课程的育人效果要落到学生个体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习得和内化上,思政课要做到“目中有人”,导入时提问理答育人,讲授时结合学习内容适时育人,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针对知识学习的错误点、技能练习的熟练度、交流讨论的困惑处、完成任務的胜任感等关键节点,顺势而为,用心点拨,自然生成。
二、中圈:加强元素融合,提高协同实效
仅仅靠单一的思政课难以实现育人,只有将思政课与丰富多彩的育人元素充分融合,赋予思政课新的活力,依托系统化、整体化的课程体系构建,充分认识和利用课程背后渗透的德育元素、精神品质和价值观理念,才能提高育人实效。
一是要构建全面育人体系。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必须提高思想认识,主动转变思路,充分认识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和价值引领作用。学校要致力于打造一支理论水平高、认识能力强、实践操作精的教师团队,提升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认知,增强教师对德育工作的深入思考,进而利用教师的德育站位和思想意识,构建符合学校特色和社会需求的全面育人体系。
二是要打造多维育人格局。在构造多维育人格局方面,学校不仅要守好思政课这一主课堂、主渠道的责任田,还要开拓好其他课程的育人渠道,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模式和特点,合理融合育人观念,实现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促进。要立足学科知识,坚持理想信念与人文精神的价值统一,提高学科课程隐性教育与思政课程显性教育的结合度,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德育知识框架。
三是要改进育人评价标准。良好的育人效果评价体系可以反过来促进课程资源中德育元素的挖掘,学生展现出来的思想意识状态、精神面貌和价值观,直接体现教师育人过程中的德育元素挖掘程度和效果,学校要强化德育元素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占的比例,将课程中融入的德育元素比例作为课程育人考核重点,利用制度化的考核标准强化德育渗透。
三、外圈:丰富实践场景,提高践行实效
德育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学校要通过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引导学生在真实具体的生活情境和生活实践中涵养德性,提升品格。
一是要渗透德育内容,融通课程学习。课程育人是德育的有效渗透路径。课堂教学要精准把握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特点,精当挖掘各学科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精心将相关德育因子有机渗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课程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综合素养,提升良好德性的重要渠道和途径。要重视开发和建构德育校本课程,让学生在浓浓的家园情怀中获得幸福体验,提升人文涵养。要因地制宜开展德育实践活动,通过身心融合的德育实践,点亮学生心灵,培育学生品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二是要建构生活情境,厚实生活体验。生活感悟、活动体验是学生获得德性心理认同的有效途径。学校要丰富校园活动,多途径多渠道建构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张扬个性、培育德性、发展综合素养。学校要根据布局和校容校貌实际,充分挖掘、利用校内特有资源,由表及里,分层推进,不断丰富厚实校园德育资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要深度社区实践,适度研学旅行。学校通过融合开发周边的体验式德育资源,构筑德育实践外围空间,通过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真实多样的场景中体验、感悟、学习、践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与自信,促进学生学会合作,培养实践能力,提升道德品质,发展核心素养。学校要积极开展研学旅行,通过主题突出、指向鲜明的研学旅行,让学生的团队精神、进取精神、公德意识、审美意识等良好德性都得到充分培育。
参考文献
[1]关注德育难点 提升教学实效[J].马春萌.基础教育研究. 2021,(18)
[2]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脉络[J]. 扶摇. 教育科学研究. 2020(08)
[3]优化学校德育环境 提升德育工作实效[J]. 于振华. 新课程. 2021(09)
[4]关于德育三个基本问题的思考[J]. 张志勇. 中国德育.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