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世芬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产生爱国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高尚品德。在课堂中,可以通过背景分析,突出真人真事;人物分析,引导正确价值导向;品读课文,提升爱国品格。爱国主义教育不是孤立的,而是融入在是在语文素养、文化传承和审美鉴赏等语文教育过程之中。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政治思想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语文课课堂教学又是完成这一重要任务的重要途径。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来说,不仅是一种政治标准,而且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它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召唤全国各族人民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强大而献身的旗帜,因而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因此,爱国主义应该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
1.1注重历史背景分析,突出真人真事
真实打动人心,爱国主义教育是以真实的历史故事为基础的。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为初中语文教材提供了丰富而优秀的素材。在与古今人物有关的课文中,每篇课文都是以真实的历史故事为基础。
课文的背景分析是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背景分析,突出历史的真人真事,让学生通过历史背景,去理解课文中的“主人”,理解他的为人处事、理解他的内心情感和态度,领悟“主人”的价值取向,从中体会历史人物的爱国情怀和报国志向。
比如,课文《公输》,文中的主人翁墨子,是百家诸子之一,他冒着生命危险,“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去劝诫楚王,放弃战争,让天下百姓免于战乱,保全了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在此,要将春秋战国时代,诸候争霸,弱肉强食的历史背景融入课堂中,通过分析历史背景,让学生加深了解战争给社会和人民所带来的灾难,理解和平的可贵和来之不易,从而突出了主人翁“墨子”的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历史人物中的爱国情怀、报国志向,只有融入到真实的历史背景中,才得以体现,而且,“真实”才能打动人心,使学生由此而立志,好好学习,在未来能做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1.2注重人物分析,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
爱国主义教育,重在“情”字。通过对人物形象、人物内心活动、人物情感态度的分析,理解人物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个人的爱国,就体现在他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他人生的选择,体现他对待国家和人民的“情”上。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以正解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激励学生立报国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教材中,不乏其例。有闻一多先生,拒绝沉默,反对独裁,求民主而斗争的临难不苟的英雄气概;有白求恩大夫,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者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有王选院士,在新闻出版业埋头苦干的爱岗敬业精神。不管是英雄人物,还是普普通通的社会人物,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培养社会责任与担当,养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神,这些都是正确的价值取向。以此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自我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而这些,都需要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心理,人物內心情感和态度进行分析和解读,突出主人翁的价值取向。
比如《曹刿论战》,曹刿是一位抗敌御侮的爱国武士,卓越的军事指挥家,是深得民心的历史人物。《曹刿论战》中,曹刿虽为一介平民,但他却忧心国事,体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与担当,体现中华民族深远的爱国主义传统。他远见卓识,有勇有谋,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亲临战场,以弱胜强,挽救自己的国家于水火之中。这些历史人物都是爱国志士的辉煌形象,教师在课堂中要认真分析和引导,使学生认识其伟大形象,体会其博大的爱国情怀。
人物形象和情感价值分析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学生的心灵受到英雄人物形象和情感的触动,激发了学生爱国情怀。
1.3品读课文,提升爱国品格
对课文的解读和分析,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的课文,其对人物刻画、描写和颂扬的语句,有其特色一面,从文本语言的品读中,加深理解主人翁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操。特色的文章结构和优美的赞词,不仅是语文知识和素养的培养,而且是人物刻画,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并受到情感的熏陶。
如《邓稼先》一课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文本,从赞美词中去理解邓稼先的爱国主义思想品质。首先,引导学生初读原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致的思想内容;再次,深读文本,老师讲解课文,解析问题;最后,再引导学生品读文本核心的段落和词句,解读和提升情感。《邓稼先》课文,通过丰富而生动的语言,深度刻画了邓稼先这一人物形象,通过细品慢读,多文本语言的巧妙运用和表达中,品析和领悟邓稼先的爱国品格。[2]
语言是内心情感的载体,通过对语言运用的分析,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并透过文字体察作者的内心情感,以及对“主人翁”精神世界的反映,从而使学生在生动的语言情境中,受到邓稼先爱国精神的熏陶。
此时,可以向学生们提供关于钱三强、钱学森、程开甲等人的真实事件和“两弹一星”功臣的相关文本、影视材料,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们在阅读和学习中,了解当时所面临的困境,从而深刻体会老一辈科学家,为了避免祖国被外国列强所觊觎,而敢于奉献、科技报国的精神,熏陶学生精神情感,培养和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品格。
结语
语文教育重要语文素养的教育和提升[3]。语文课堂的爱国主义教育不是孤立的,而是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在语文课堂之中。国主义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历史观正确理解和对待历史人物和英雄人物的形象之美、情感之美,对社会的贡献和历史价值,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崔酉林.初中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策略[J].德育研究,2019(11):69.
[2]周翠平.初中语文课堂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策略例说——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学为例.语文教学通讯,2020,1102卷(6):62-65.
[3]张聚仓:核心素养下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文学教育,2021.3,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