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幼花
摘要:幼儿教育过程作为幼儿接受校园化和集体化教育的起步,也是幼儿启蒙意识培养的关键阶段。但是现阶段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小学化”倾向趋势愈发明显,给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文章就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小学化”倾向问题的出现原因和影响作为切入点,浅要分析了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小学化”倾向问题的优化和处理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教育;“小学化”;应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小学化”倾向实属百害而无一利,针对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小学化”倾向开展“去小学化”,让幼儿在愉快、温馨的环境中成长才是值得推崇的。所以,针对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问题,不仅需要幼儿园主体和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还需要实施学校、社会、家长三位一体的合作,通过健全教育体制、落实监督机制、开展家校合作,才能实现“去小学化”的任务,保证幼儿学前教育走在正确方向之上。
一、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小学化”倾向的出现原因和影响
(一)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小学化”倾向的出现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中都习惯性凭借学习“成绩”和“分数”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尽管属于幼儿教育时期,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会给幼儿教师造成很大的压力,幼儿教师和幼儿园潜移默化受到这种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幼儿教育过程中“小学化”倾向的出现[1]。此外,现阶段诸如“双语幼儿教学”“国际幼儿教学”的观念兴起,也大大加深了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情况。另一方面,受到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影响,现阶段幼儿园的办园体制也发生了急剧变化。民办幼儿园数量极大上升,公办幼儿园数量相对缩减。这就造成现阶段部分民办幼儿园以市场导向为目标,忽视了幼儿教师的教育培训工作,造成幼儿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无法充分认识到学前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幼儿教育过程中“小学化”倾向也较为明显。
(二)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小学化”倾向的影响
幼儿大多数有着好奇心重和活泼好动的特点,幼儿教育过程中“小学化”倾向的出现,使得原本属于幼儿本该有的欢乐时间得到侵占,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一致,局限了幼儿的思维发展,呈现出一种“揠苗助长”的情况[2]。相对而言,大部分幼儿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都处于低水平阶段,幼儿教育过程中“小学化”倾向已经完全超越了幼儿的认识发展水平,不仅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不利,有的甚至还会对幼儿的骨骼生长、神经系统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幼儿教育过程中的本质并不是进行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更多的是养成幼儿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幼儿教育过程中“小学化”倾向看似让幼儿“赢在起跑线”,但是本质却忽略了对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关注,没有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二、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小学化”倾向问题的优化和处理
(一)教师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实现幼儿教育过程中“去小学化”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如果幼儿教师综合素质不佳,必然会造成幼儿教育过程中观念存在偏差,进而对教育教学工作造成影响[3]。所以,幼儿园应当重点针对幼儿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进行提升,加强幼儿教育过程中“去小学化”的宣传,让幼儿教师心中有一个正确的教育观念,明白到幼儿教育过程中“小学化”倾向的危害,彻底重视起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启蒙。比如,幼儿园可以定期针对幼儿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展开专题讲座、推动教学科研等落实幼儿教育“去小学化”,促进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构建合理科学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过程中的质量高低。究其本质而言,幼儿教育过程中“小学化”倾向的出现就是因为教育理念的偏差而出现的[4]。所以,幼儿教育过程中“小学化”倾向的解决,首先需要确立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逐步将“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消除。同时,教育教学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为基准点,重点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在关注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同时,注重幼儿素质的培养,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另一方面,以全面发展和思维发展为导向,运用合理教育方式,积极促进幼儿天性的发展和释放,助推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强化监督机制和培训机制
幼儿教育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在政府层面,除了政策层面和资金层面的支持以外,还需要加强在监督和培训层面的责任意识。所以,以教育管理为主导的政府部门应当对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小学化”问题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制定系统科学的监督和培训机制[5]。比如,针对辖区内的所有幼儿园,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推动以“快乐教育”为主导的幼儿教育活动开展,为防止幼儿教育过程中“小学化”倾向问题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落实幼儿教师素质的提升工作,长期性和经常性组织幼儿教师进行在职教育,严禁幼儿教师出现无证上岗的情况,将幼儿教育过程中“去小学化”转换成为幼儿教师的内在意识,助推学前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三位一体”联合应对
造成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是家长、社会和学校,所以通过家、校、社会“三位一体”合作,实现幼儿教育过程中“去小学化”具有重要意义。无论社会、家长还是学校,都应当端正学前幼儿教育心态,依托正确合理的学前幼儿教育理念,形成教育合力,大力开展“三位一体”合作,才能实现幼儿教育过程中“去小学化”。所以,幼儿园首先应当积极转变办园理念,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加强对幼儿教育特殊性的认识,依据幼儿身心发展指定办学思路、办学策略。其次,家长应当从根本上认识到幼儿教育过程中“小学化”的危害所在,重视起幼儿的快乐教育,多陪伴、多参与幼儿教育的各个环节。
结束语:
“应试教育”和“小升初”等压力的影响,加之当下幼儿教育过程中太过于强调“赢在起跑线”,幼儿教育过程中“小学化”的倾向问题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学前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特征。改善幼儿教育过程中“小学化”倾向问题,使其回归幼儿教育的本质,加强学前幼儿教育的模式创新、观念变革和教法优化,是值得每一個幼儿教师不断探索的。
参考文献
[1]杜春丽.摆脱“小学化”倾向,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有效性[J].当代家庭教育,2021(18):35-36.
[2]戴先任.遏制“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要多管齐下[J].老年人,2021(06):19.
[3]纪蕾.传统教育文化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15):117-120+132.
[4]林清清.幼儿园教育走出“小学化”误区的策略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1(13):193-194.
[5]马瑞英.幼儿教育中的“隐性小学化”的特点、危害及其改善方法[J].读写算,2021(13):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