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 霍愿愿
(西安市中医医院,(1.急诊科;(2.骨科,陕西 西安 710021)
开放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对于骨折伴大出血患者需进行凝血功能动态监测,保证手术顺利完成[2]。同时急救护理也是保证患者预期康复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探讨开放性骨折伴大出血患者术前凝血状态及采取急救护理的临床止血效果。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开放性骨折伴大出血患者50例为观察组。根据其接受的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各25例。观察1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18~50岁,平均(34.85±6.12)岁。观察2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18~49岁,平均(34.53±6.18)岁。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正常的5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女23名,男27名;年龄16~52岁;平均(34.2±7.5)岁。纳入、排除标准见相关文献[2]。各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1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抢救。观察2组按急救护理模式进行,(1)建立护理小组。(2)积极抗休克。(3)感染预防护理。(4)对于存在多处骨折的患者,在应用止血带时,应轮流间隔充气、放气,适当松弛防止干扰患处血液循环;禁止频繁搬动患者。(5)心理疏导。
1.3观察指标 凝血功能监测:分别在手术前后观察组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进行检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3]及焦虑自评量表(SAS)[4]对患者实行抑郁、焦虑程度测评,分数越低代表患者抑郁焦虑程度越好。采取本院制定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
2.1凝血功能 术前观察1、2组的PLT、FIB均低于对照组(P<0.05),PT、APT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1、2组的凝血功能均有所好转,虽两组间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2组各项凝血指标更接近对照组。见表1。
2.2心理状态 护理后观察1、2组患者SDS、SA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2组下降幅度大于观察1组(t=5.386、4.265,P<0.05)。见表2。
表2 观察1、2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分,n=25]
2.3满意度 观察1组满意16例、一般满意5例、不满意4例,满意度为84.00%;观察2组满意20例、一般满意5例,满意度为100.00%。观察2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观察1组(χ2=9.125,P<0.05)。
目前有研究[5]指出,开放性骨折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异常。本方案首先分析开放性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结果显示: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前PLT、FIB均低于健康人群,我们认为这两项指标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键的凝血因子,由于本方案患者均存在大量失血的现象,由此表示患者存在明显的出血倾向,但其他指标PT、APTT、D-D则与对照组无异,说明形成凝血功能异常与凝血因子活性并无明显关联,主要与血容量减少有关[6],提示临床在抢救开放性骨折伴大出血患者时,不必大量补充凝血因子,常规输血即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7]。同时本方案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影响发现,接受急救护理的患者其SDS、SAS评分较常规护理均有所下降,满意度评价更高,说明通过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从而使其积极配合治疗,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对医疗护理行业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开放性骨折伴大出血患者术前凝血机制异常概率较大,且损伤越严重,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越大,通过急救护理能够有效止血,稳定患者情绪,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