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
摘要:历史人物贯穿了整个历史发展进程,是历史研究的重点,历史人物身上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生动有趣的历史人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进程,理解历史现象,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随着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五大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出,学界开始对其内涵、培养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教学;历史人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概念解析
(一)历史人物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是指所有活动于过去了的时代里的人们,但凡活动于过去的某个确定时代里的人们,不论他是有成就的还是没有成就的,是有影响的还是没有影响的,是有名的还是没名的,都是历史人物。而从狭义上来说,则是指那些活动于过去的时代里同时又被以一种或多种形式记述下来的人们[1]。文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指后一种意义上的人物。有致力于研究、发明和创造,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是时代的旗帜和标志;还有一些人投敌叛国罪,不顾民意,成为历史进步的绊脚石,成为历史的镜子[2]。
(二)英雄史观
所谓英雄史观,指的是主张少数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决定历史进程,又称为主观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二与之对应称为客观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在前者的情况下,人民群众最多只是英雄们实现历史过程的工具,而现历史过程的工具,当然作为工具其与普通百姓还是不一样的,他们仍然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
二、英雄史观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
(一)合理性
对英雄的颂扬是先民传述历史的最古老的形式。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来说,英雄永远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论是岳飞、戚继光,还是亚历山大等人,都是我们小时候所崇拜的对象,是我们小时候的榜样,有孔融让梨等蕴含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里面。我们从小时候开始认知事物的时候便开始接受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的故事,胡克曾经这样说道:“每一个国家的历史,都是用伟大人物--神话上的人物或现实生活里的人物的勋绩。”可见英雄人物能够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信念而奋斗[3]。
(二)不合理性
如果在教学中过渡宣扬英雄史观,最容易和群众史观割裂开。谭嗣同在英勇就义时,是希望用自己的死来唤起民众的觉醒,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但结果有违他的所愿,当时的百姓是冷漠的态度来面对谭嗣同的死亡。鲁迅早年在日本学医,永远都望以医术来救治国人的病体,但是后来他却弃医从文。其实这就是早期的群众史观的思想。毛泽东的理论中体现人民群众路线,要使人民群众认识到“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是人民的国家,社会是人民的社会。所以在弘扬历史人物丰功伟绩时,树立过度的英雄史观走向极端,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自然脱离,这是不可行也是不合理的。
二、现状
历史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同时对于历史的理解每个人的概念有所不同,老师常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能倾向于注重历史事件的叙述,而忽略了事件中的人物。然而,目前高中历史人物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历史人物教学的重要性被忽视了。第二,一些教师在历史人物的教学方法上存在偏见。第三,学生对学习历史人物的兴趣降低。第四,学生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面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加强对高中历史人物教学中的价值和方法的研究和探讨。例如,教材没有充分反映历史人物的多样性,导致教学内容的划分和表达的弱化[4]。人类历史选修课模块不理想,课堂教学内容不够丰富,课外知识补充较少;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教学活动过于单一[5]。因此,针对初高中历史教学中歷史人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三、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不是几个英雄创造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明星获得了太多的财富和地位,这离不开不完善的市场机制和炒作,与传统英雄崇拜的的原因也有所关联,对于更多的普通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是不利于普通劳动人民建立自信的,如果一个国家的大多数人对自己没有信心,那还谈大国的崛起就没有实际的意义,为此,在对历史名人的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在历史的教学中要肯定英雄人物真正的贡献,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绝对不能陷入错误的英雄史观意识中从而教导学生。需要辨别的“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是时势”不同的概念。
(二)认识到英雄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对待英雄史观,我们最重要的态度不是说完全去否定英雄和他们的丰功伟绩,而是摆正英雄与普通大众的关系。普列汉诺夫在他的书中说:如果拿破仑未曾上台,而是一个“比拿破仑热爱和平一些”的将军,他也没有向整个欧洲扩张,从而未曾使整个欧洲都起来反对自己,那么这个人就可能老死在法国的王宫里。但是革命运动的最后结局,在任何情况下终究不会同实际的结局“相反啊”。他由此得出结论,有影响的人,通过他们的智力和性格的各种特点,可以改变事件的个别方面和某些部分后果,但他们不能改变事件的总体方向,这是由其他力量决定的,其中人民大众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对英雄历史人物必须以事实为基础。
在历史教学中,任何历史结论都必须建立在对史料的分析和演绎的基础上,历史研究的过程必须坚持史料的经验性证据。
一方面,教师在进行历史人物评价教学时,要以史料实证为前提和基础。不管是介绍历史人物的外貌特征、家庭背景,还是讲述历史人物的实践活动,都必须以史料为依托,根据史料中对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道德品质、性格特点等方面,对历史人物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6]。
另一方面,教师在历史人物评价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多呈现历史材料,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证据意识和材料意识不足都不要轻易下结论。
(四)多元视角下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
教师在对历史人物进行选择时,要注意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在人物活动领域上,不仅要重视政治领域的先进历史人物,还要充分利用自然学领域和思想文化领域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们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取得了卓著的功勋,也极大的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对历史人物所做的贡献的应当教育学生去领会和感受,要通过他们的丰功伟绩主要折射出历史人物宝贵的精神品质,比如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经久不衰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合理利用资源将会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资源[7]。这样可以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兴趣取向,有利于学习其他科目。
(五)采取多样方法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
对于一些有争议的历史英雄,学生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然后通过辩论等教学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学生可以了解他人的观点,然后他们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相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优点,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思维碰撞,学生之间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合作探索和分析归纳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如对洪秀全的评价,要求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洪秀全的家世、教育状况及其一生的作为,课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需要教师做一个归纳总结。
结语
在初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人物的解释和培养学生的史观是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认识,也能够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对历史人物的研究必须立足于史料,重视史料,并对史料的理解和离不开历史的解释,我们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仔细分析历史人物,这样才能通过一些历史人物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去培养学生的祖國情怀,最后,我们应该时刻牢记的是:英雄决定不了历史走向,英雄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创造历史
参考文献
[1]杨永青.历史人物评价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20.
[2]周国锋.历史人物教学与健全人格教育的实践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04.
[3]尤克光.历史人物与历史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1998,10.
[4]许鹭.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人物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宄[D].东北师范大学,2012.
[5]王柳宁.关于高中历史人物教学的几个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15.
[6]黄宿梅.关于人物史教学中加强学生人格培养的思考[J].西安: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18).
[7]李丞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历史人物评价中唯物史观的运用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