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湖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以及素质教育的落实对现阶段的教育工作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重新的定义,指出了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有效地传递知识和概念,更需要在实践教学展开过程中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其中尤以能力基础和情感基础为首要。而在小学数学教学展开过程中,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因此,本文对小学数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展开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教师为帮助学生强化学习效率,可以在讲解知识时,重视对有效问题情境的设计,将数学知识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引导其在独立思考中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既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锻炼,也能使学生在思维能力的应用中产生解决问题的自豪感,进而凸显数学学科的实用性与价值性。
一、尊重个性规律,解析授课目标
数学学科的实用性、层次性以及抽象性,往往对学生探究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情境,只有真正与学生个性规律相协调,并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为了设计有效的课堂问题,需要用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学习任务的完成把握知识重点,从而取得更好的情境创设效果。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千米和吨”时,需要帮助其了解长度单位与重量单位含义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单位换算,并在思维视野的开拓中解决实际问题。由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更加重视对学生解题能力的锻炼,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情境,应该更加贴合其个性规律,才能使学生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码头装卸货物与火车运行路线的动画短片,提问学生“千米和吨分别是什么计量单位?”“根据过去学过的长度单位与重量单位,同学们对千米和吨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等问题,帮助学生在温故知新中对新知识进行学习。这样既能使学生更好地在授课目标的帮助下明确学习方向,也能通过对问题的解答积累学习经验,在教师的帮助下举一反三掌握新知识。
二、结合学习方向,体现生活化内涵
班级学生的学习方向、认知规律以及知识接受情况不同,会对教师的整体教学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只有教师紧紧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发挥问题情境的教学价值。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使其与现实生活间存在十分紧密的关联。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情境,若想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则需要体现生活化内涵,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将知识在学以致用中发挥到实处,从而真正感受数学学科魅力的同时,使教学工作高质量开展并取得良好教育效果。
比如,教师讲解“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学重点则是要求学生对小数现实意义进行了解,并学会用小数对数字进行表示的同时,可以增强知识迁移能力与应用能力。为更好地凸显生活化内涵,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情境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设计带领学生去市场购物的情境,将事先准备好的苹果、格尺、羽毛球拍以及乒乓球等物品,用不同的小数进行表示,提问学生“这些以小数为单位的价格怎么读?”“小数点前后的数字分别代表什么单位?”“你能以小数的形式正确购买需要的物品吗?” 等问题,模拟商品售卖流程,使学生在购买物品的过程中加深对小数点的理解与认识,更好地保证问题情境的有效性。
三、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连贯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另一个学习难题在于,小学生的眼中数学知识是零碎的,相互之间并没有联系,也正因為如此,学生需要逐项地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因为自身能力的局限性常常会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情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一样,忘一样”。事实上,小学数学知识内在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能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会从很大程度上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帮助学生重拾学习信心。因此教师应当重视问题情境创设的连贯性,尽可能地引入更多的教学内容,在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适当地延伸,让学生可以更快、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时,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的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先带领学生分析一些整数乘法和分数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联系,然后让学生分析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在分析了分数和小数的关系之后引入课堂授课。一个小小的问题情境创设,既强化了学生联系、探索、思考的能力,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缓慢过渡,更顺畅地接受、理解和学习新知识,何乐而不为?
四、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从本质上讲在小学数学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引入问题情境创设就是为了将抽象、平面化的文字具象化,使知识和概念更加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然后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消化和理解知识。从这一点上分析教师不仅需要考量问题情境创设的内容,也就是上文中所述的生活化和连贯化,教师还需要考量问题情境创设的形式,思考如何让情境的创设变得更生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就应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让现阶段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可操作空间更大,可供借鉴和使用的方法也变得更多,教师可以在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引入相应的视频、音频与图片资源,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实现感官联动,进而有效地体现问题情境创设的效益。
五、引导学生思维意识独立解决数学问题
有效的课堂提问往往需要重视对学生思维意识的引导,使其在独立意识中完成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才能发挥数学实用性内涵。教师在建立问题情境时,需要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解决问题时发挥自主学习能力,避免在以往被动学习模式的影响下丧失学习热情,保证学习活动在思辨意识的快速激活下更好地开展。
结语: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解决学习问题,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合乎小学教学的实践教学需求。教师需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帮助下,重视有效问题的设计,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并自主掌握学习节奏,摆脱依赖他人学习知识的错误习惯。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数学问题的引导性,也可以在有效的思考与不断的探究中方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发挥教学活动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娜.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56-57.
[2]王予功.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