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海勤人员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疗效分析

2022-01-14 09:18曹莉芬冯小力高楚峰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腧穴证候针灸

曹莉芬,冯小力,高楚峰,姚 萍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肠道功能紊乱性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及排便习惯、大便性状的改变。根据罗马IV诊断标准,IBS的分型有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和不定型(IBS-U),我国最常见的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2]。本研究选择腹泻型IBS海勤人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温针灸疗法作为治疗手段,利用中医证候积分评价量表、中医证候疗效指数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2月武装警察部队武汉特勤疗养中心收集的41例腹泻型IBS的患者,均来自于疗养的男性军队海勤人员。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温针灸治疗组和常规针刺对照组。温针灸组患者22例,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为26.64±4.67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为4.68±2.78年。常规针刺组患者19例,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为26.42±4.59岁;病程为1~10年,平均病程为4.68±2.31年。两组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本研究所收集患者满足罗马IV诊断标准:近3个月每月至少3 d反复发作腹痛或腹部不适,并有≥2项以下症状:排便后症状改善,排便频率改变,粪便性状改变。IBS-D亚型标准:稀便(糊状便)或水样便≥25%,硬便或块状便<25%[3]。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药新药治疗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4]。肝郁脾虚证,主症:胃脘或胁肋胀痛,腹胀,食少纳呆,便溏不爽。次症: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善太息,肠鸣矢气,腹痛即泻,泻后痛减,舌苔白或腻,脉弦或细。肝郁脾虚证主症3项(胃脘或胁肋胀痛必备),或主症2项(胃脘或胁肋胀痛必备),次症2项作为诊断标准[5]。

1.3 方法 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取穴:天枢(ST25)、中脘(RN12)、大肠俞(BL25)、双侧足三里(ST36)及双侧脾俞(BL20)。常规针刺组:患者侧卧于治疗床上,于腧穴局部采用75%乙醇消毒,选用环氧乙烷消毒0.25×40 mm一次性毫针针刺。脾俞穴采用斜刺进针法,进针深度为0.5~0.8寸;其他的腧穴采用直刺进针法,进针深度天枢穴1~1.5寸、中脘穴0.5~1寸、大肠腧0.8~1寸、足三里1~2寸;得气后留针30 min。所有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温针灸组:在常规针刺组得气的基础上行温针灸疗法,用蕲艾柱约18 mm×27 mm。在天枢、中脘穴、大肠俞穴及双侧足三里上的针柄处安置艾柱,艾柱底部与腧穴皮肤之间的距离为2 cm,从近皮肤处点燃。每个腧穴均施灸1柱,留针30 min。1次/d,连续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积分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用于肠易激综合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医证候量化评分标准:以腹痛程度、排便频率、大便性状共3个主要症状的不同程度,分为0级、1级、2级、3级,依次计为0、1、2、3分[6];(2)中医证候疗效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3)中医证候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n≥95%;显效:70%≤n<95%;有效:30%≤n<70%;无效:n<3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描述采用(±s),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秩和检验,否则选用t检验;计数资料选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表1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疗效积分治疗组 22 7.09±0.61 3.14±0.99ab 3.95±1.09b对照组 19 6.89±0.46 4.16±1.01a 2.75±1.10

2.2 中医证候疗效指数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37%,对照组为57.90%,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IBS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与脑肠轴异常、胃肠道动力紊乱、肠黏膜通透性变化、肠道菌群改变、内脏高敏感、肠道细菌感染、精神因素(尤其是焦虑和抑郁)、饮食和遗传等因素相关[7]。IBS中医上属于“泄泻”的范畴,IBS-D的类似症分布于中医学“腹痛”“泄泻”“便秘”“郁证”“脏躁”等疾病中,与湿邪关系最密切,脾虚肝郁为主要病机。中医认为,其病位在大肠,常因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禀赋不足及久病脏腑虚弱等,使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肠道功能失司[8]。

IBS好发于青壮年,文献总结目前IBS全球患病率为5%~25%,西方国家IBS患病率8%~23%,亚洲国家IBS患病率5%~10%[9-11]。相关报道某部海军官兵IBS总患病率为15.91%[12],明显高于中国普通人群及大学生等特殊人群IBS患病率(0.82%~7.85%)[13-14]。由于海勤官兵长期生活及训练在潮湿阴冷的恶劣环境、训练强度大、风险高、精神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易使消化系统出现功能失调[12]。IBS在海勤官兵人群中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虽不致死,但对官兵生活质量、训练及战斗力的影响较大。

本研究采用中医证候积分对两组IBS-D患者主要症状进行了评估,数据化分析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和疗效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两组患者通过4周的治疗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但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温灸治疗对于缓解患者排便不尽感、腹胀、腹痛等症状,对大便性状、黏液便和大便次数等的调节均优于对照组。证明了蕲艾温灸治疗对于改善IBS-D临床症状具有明确功效。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指数进行比较,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蕲艾温灸疗法对比单一针刺疗法治疗IBS-D疗效更显著。治疗组和对照组取穴相同,但治疗组配合蕲艾艾灸可使热气内注、增强扶脾温阳之力透达经络脏腑深部,在针刺基础上达到阳升寒散、温煦气血、健运脾胃,止泻止利之效。

温针灸是一种同时具有针刺和艾灸两种作用的传统疗法。针灸从整体--脑与局部--胃肠道进行多途径、多靶点调节。针刺相关腧穴能有效调节患者胃肠动力、脑肠肽、自由基,改善内脏高敏状态[15]。艾灸通过药物作用和温热刺激能有效增加机体能量,增强机体内在抵抗力,对机体内分泌、免疫、代谢等功能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16]。温针灸传热主要集中在插入的针上,热沿着针传导能快速而有效的将艾灸的温热及红外物理刺激作用于腧穴深层,从而使针刺与艾灸的疗效最大化。

本研究所选腧穴,天枢穴归足阳明胃经,主调节气机升降、疏调肠腑;中枢穴属督脉,主和胃健脾、通降腑气;大肠俞穴归足太阳膀胱经,主肠胃调和、理气降逆;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合穴,主健脾和胃、疏风化湿、通经活络、扶正培土;脾俞穴归膀胱经,主健脾化湿、升清止泻[17]。诸穴相配施以温灸,从根本上调理中焦,疏肝解郁。对治疗海勤人员IBS-D有较好疗效。

猜你喜欢
腧穴证候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现代针灸教材关于肩周炎的“同功穴”分析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