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

2022-01-14 09:18任利辉彭建军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栓塞血栓静脉

周 迎,任利辉,陈 策,彭建军

心力衰竭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阶段,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据2018年中国心血管报告显示,我国心力衰竭患者约为450万,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其救治已得到大幅提升,但仍是心内科需要面临挑战的急危重症之一[1]。心力衰竭患者常合并肺炎、下肢水肿、卧床等情况,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较高。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可导致心力衰竭的治疗难度进一步增加。因此,如何对心力衰竭患者的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进行早期筛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红细胞分布宽度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是心力衰竭、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但目前该指标用于预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的研究还较少[2-4]。本研究旨在评估RDW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的预测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VTE患者共48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9例,年龄65~93岁,平均年龄(82.04±7.12)岁。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诊断标准[5];(3)通过上、下肢静脉彩超和(或)静脉造影、肺动脉CTA等影像确诊为VTE。排除标准:(1)年龄<60岁;(2)入院前即合并VTE者。选取同时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未合并VTE的患者共9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3例,女性43例,年龄65~91岁,平均年龄(77.64±8.62)岁。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采集 通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病案管理系统调取收集所有患者病例资料,包括临床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等。

1.2.2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相关实验室指标检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RDW;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生化指标肌酐(Cr);免疫比浊法检测凝血功能D-二聚体(D-dimer);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N端B型脑钠肽(NT-proBNP)。由专人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对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P<0.05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评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VTE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RDW预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VTE的诊断价值。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HB、血小板计数、NT-proBNP、Cr及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年龄、D-dimer、WBC及RDW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VTE组患者的RDW明显 高 于 对 照 组 (15.49±1.79)% vs.(14.19±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比较[例(%)]

2.2 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VTE的预测因素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D-dimer、WBC、RDW均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Ddimer、WBC、RDW仍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3)。

表2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表3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 ROC曲线分析RDW可用于预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曲线下面积为0.714(95%CI:0.627~0.800),最佳截点为14.15,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61.5%。

3 讨论

心力衰竭常合并多种导致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故其血栓栓塞的风险也随之增高。有研究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5%~16.28%,而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生率可达25%[6-8]。因此,如何对心力衰竭高危人群进行VTE早期风险筛查,则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RDW是反应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指标,是血常规检查中的一部分,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其与冠心病、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风险评估及预后密切相关。韩天文等[9]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斑块进展情况评估,提示其是预测非罪犯病变斑块进展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陈社安等[10]研究认为,RDW水平升高可作为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因子;李爱华等[11]对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进行3年随访发现,RDW与心力衰竭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目前,部分研究也表明其与血栓形成风险密切相关。张志忠等[12]研究表明,RDW与血栓形成风险呈正相关,联合应用RDW和平均血小板体积可早期评估静脉血栓症的发生风险。

目前研究认为,心力衰竭患者往往处于慢性炎症、高凝状态,可导致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等炎症因子表达增加,加重微循环组织缺氧,导致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而各类炎症因子、缺氧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则会抑制红细胞成熟过程,随着心功能的恶化以及上述因素的参与,导致红细胞异质性增加,RDW随之升高[13-14]。另有研究表明,RDW与静脉血栓形成具有独立相关性,不受急性心梗、卒中及肿瘤等疾病状态影响[15]。目前针对RDW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静脉血栓风险预测价值的研究还较少。本研究结果表明,心力衰竭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RDW明显高于对照组,单因素分析显示RDW是心力衰竭患者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仍是VTE形成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进一步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DW预测心力衰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佳临界值为14.15,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61.5%,为指导临床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VTE风险评估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综上,RDW可用于预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风险评估,值得在临床推广。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第一,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可能存在一定偏倚;第二,本研究只对RDW进行单一分析,下一步可纳入其他因素进行联合评估,以提高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静脉血栓风险的预测。

猜你喜欢
栓塞血栓静脉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