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频率脉冲式冲管对降低老年患者膀胱冲洗引流导管堵管率的效果观察

2022-01-14 09:18陈庆丽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管率色卡冲管

孙 婷,陈庆丽

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的临床常见病,60岁老年人BPH的发病率>50%[1]。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前列腺增生外科治疗的“金标准”,为了预防术后感染及血凝块堵塞导尿管,需要进行持续膀胱冲洗,但冲洗过程中会出现冲洗不通畅,需反复小剂量低压冲洗[2]。李怀静[3]对鼻胃管堵管原因进行研究,通过规范冲管手法、间隔时间以减少堵管率。本研究通过比较持续膀胱冲洗的老年患者不同频率脉冲式冲管后,冲洗引流导管堵塞情况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TURP且术后均留置22号三腔导尿管持续≥24 h膀胱冲洗的176例老年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4组:对照组45例;A组43例;B组44例;C组44例患者。纳入标准:年龄≥60岁;符合良性BPH诊断标准行全麻TURP术;无神经源性膀胱病史;术前检查红细胞及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实验室相关检查均在正常范围。排除标准:行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EP);停止膀胱冲洗后再次冲洗的患者;术后因活动性出血行二次手术者;术后凝血功能异常者;语言沟通、认知行为障碍及不愿意配合者。4组患者平均年龄、术前体质量指数(BMI)、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改良膀胱冲洗引流液比色卡的制作 参照文献[4]制作膀胱冲洗比色卡的方法,前期研究已对比色卡中各种颜色应匹配的最佳冲洗速度进行临床试验[5]。将临床实验得出的改良膀胱冲洗引流液比色卡制作成18 cm×10 cm的塑封卡片(图1)。

图1 膀胱冲洗引流液比色卡示意图

1.2.2 膀胱冲洗基础护理方法 三腔导尿管的尾端结构分别为气囊端、出尿端、注液端。4组患者均在出尿端口连接一次性引流袋承接冲洗出的引流液、注液端连接一次性Y型冲洗器,使用3 000 ml/袋的0.9%氯化钠溶液进行术后膀胱冲洗;解丹等[6]认为使用(35.50±1.50)℃的冲洗液冲洗时不会对膀胱造成刺激,故冲洗液均由电加热箱加热至该温度范围后再使用;膀胱冲洗高度均选择冲洗液面距离床面60~80 cm;将改良膀胱冲洗液比色卡悬挂于患者床旁,冲洗液滴入速度按比色卡调节。冲洗引流液颜色2号色并经加快冲洗速度后颜色未变浅持续2 min以上时,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对症处理;当冲洗速度≤60 d/min,引流液为色卡6号时,建议医生停止膀胱冲洗[7]。

1.2.3 脉冲式冲管方法 罗婕等[4]认为色卡4号以下时,一般较少发生引流管堵塞及膀胱痉挛现象,故以引流液5号色为一个节点,当患者术后回室,膀胱冲洗引流液颜色在色卡5号色以上及更深颜色时均给予脉冲式冲管。操作前先将冲洗器的调节阀关闭(此时冲洗液暂停从注液端进入膀胱),分离出尿端引流袋接头,准备(35.50±1.50)℃的0.9%氯化钠溶液100 ml分5次小剂量冲洗,每次分别用20 ml注射器抽取20 ml 0.9%氯化钠溶液向出尿端口注入,采取每推注10 ml,暂停1 s,再推注10 ml,暂停1 s后再由出尿端抽吸膀胱内混有该溶液的尿液并弃去。5次小剂量冲管完毕后将引流袋接头重新与导尿管出尿端口连接,打开调节阀,调节冲洗滴速。对照组:该组患者术毕回室持续膀胱冲洗期间不冲管;A、B、C 3组患者术毕回室即刻观察冲洗引流液颜色,观察30 min期间若颜色在色卡5号色或更深颜色时即给予每间隔8、6和4 h脉冲式冲管1次。

1.3 观察及评价指标 刘俊峰等[8]研究报道:TURP术后的并发症多发生于术后3 d内,发生于24 h内的最为严重。故本研究观察监测术后72 h内持续膀胱冲洗的4组患者发生膀胱痉挛、膀胱冲洗引流导管堵塞率的发生情况。膀胱痉挛判定标准:出现尿意急迫感、膀胱区疼痛、膀胱压力升高导致冲洗不畅,出现任1项计1分;膀胱区疼痛剧烈、导尿管周边有尿液外溢、冲洗液反流,出现任1项计2分;出现上述全部症状计10分;总分≥4分判定为膀胱痉挛[9]。膀胱冲洗引流导管堵塞判定标准:患者下腹部胀痛,膀胱区叩诊浊音,冲洗引流不畅回抽有明显阻力,经挤压管道后引流未恢复通畅,需经小剂量低压膀胱冲洗后恢复[1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 组患者膀胱痉挛评分、膀胱痉挛发生率比较A、B、C组膀胱痉挛评分及膀胱痉挛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依次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4组膀胱冲洗患者的膀胱痉挛评分、膀胱痉挛率比较[例(%),±s]

表1 4组膀胱冲洗患者的膀胱痉挛评分、膀胱痉挛率比较[例(%),±s]

组别 例数 膀胱痉挛评分 膀胱痉挛对照组 A组 45 7.90±1.21 24(53.33)43 6.01±1.10 22(51.16)B组 44 3.75±1.69 12(27.27)C组 44 3.03±1.05 7(15.91)F/χ2值 117.12 19.05 P值 0.034 0.003

2.2 4 组患者冲洗液用量、冲洗时间及冲洗引流导管堵管率比较A、B、C组冲洗液用量、冲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表2)。A组与对照组、B组与C组堵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9.17、56.32,P>0.05);B组、C组与对照组,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13、64.15、71.32、86.14(P<0.05)。

表2 4组患者冲洗液用量、冲洗时间及冲洗引流导管堵管率比较[例(%),±s]

表2 4组患者冲洗液用量、冲洗时间及冲洗引流导管堵管率比较[例(%),±s]

组别 例数 冲洗液用量(L) 冲洗时间(h) 导管堵塞对照组 45 19.44±3.13 28.32±2.86 21(46.67)A 组 43 17.31±2.26 27.01±3.11 19(44.19)B组 44 14.29±2.50 27.34±3.04 8(18.19)C组 44 11.17±2.07 26.89±3.17 4(9.09)F/χ2值 88.14 1.97 22.77 P值 0.004 0.001 0.000

3 讨论

本研究前期临床工作通过循证已选择了最佳温度的膀胱冲洗液、规范调节了冲洗速度,堵管现象仍频繁发生。而有研究采用小剂量低压的脉冲式方法冲管,使注入的冲洗溶液在导管内形成小漩涡,冲击管壁,有利于将导管内残留血凝块、脱落焦痂冲洗干净[11]。本研究每日间隔8、6和4 h脉冲式冲管的患者在膀胱痉挛评分、膀胱痉挛发生率、冲洗液用量、冲洗时间均依次低于不冲管患者;间隔8 h与不冲管患者的堵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而采取每日间隔4或6 h脉冲式冲管后堵管率明显低于间隔8 h。增加脉冲式冲管次数,不仅可以减少出血形成血凝块的概率,还可以减少电切术后坏死组织、血凝块、脱落焦痂在冲洗导管管壁的黏附和聚集,从而保证管道的通畅,减少膀胱痉挛发生率及冲洗引流导管的堵管率,减少因导管完全堵塞从而重新置管的概率。

综上所述,在加温膀胱冲洗液,规范调节冲洗速度的基础上采取每日间隔4或6 h脉冲式冲管,可有效的减少TURP术后老年患者冲洗引流导管堵管率,但考虑在保证护理质量又能减轻临床护士工作量的同时,推荐每日间隔6 h的脉冲式冲管。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将HoLEP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列入研究范围;未对出现膀胱痉挛时如何调整脉冲式冲管的频率进行研究描述,未来希望能针对上述问题做进一步的系列研究。

猜你喜欢
管率色卡冲管
持续空气阻隔法所需输液冲管液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无症状成人颈椎管狭窄年龄相关性参数的研究
数字色卡
颜色读数与物质浓度模型的新思考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关于低压锅炉对流管胀接技术规范的探讨
颈椎管率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病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018/19秋冬国际流行色定案色卡分析
2016年情人节色卡
高龄及重症心肺疾病患者静脉输入高浓度液体时冲管方法的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