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霞,罗雪英,李淑娴
(佛冈县中医院,广东 清远 511600)
“寒湿腰痛”是由寒湿伤肾所致的腰痛症状,患者通常会出现遇冷则痛,遇热缓解等症状表现,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并且腰痛持续存在、反复发作。寒湿腰痛主要是因为感受风寒湿邪侵袭引起局部经络不同所致,不通则痛,以此发病[1]。病位在腰部,病机为寒凝组织、经络不通,常见于喜食冰冷食物、工作环境湿冷、潮湿等人群中,典型症状是腰部酸重感、冷痛感,寒冷和阴雨天气腰痛症状加重[2]。目前,临床上对于寒湿腰痛的治疗除了可以采用西医理疗、药物治疗以外,还可以采用中医疗法,效果确切。一般情况下,临床对于腰痛症状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其目的是缓解疼痛,并从基本病因方面进行治疗,消除原发疾病,彻底消除疼痛。但是,由于患者腰痛的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并且疼痛的根本原因不同,单纯进行对症治疗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加上西药对于腰痛起到缓解的作用大于治疗,往往无法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中医疗法在寒湿腰痛的临床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可用方式也比较多,常用的中医疗法包括针灸、艾灸、中药内服、中药外敷以及按摩推拿等,治疗原则是温通经络,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不同的治法临床治疗效果有所差异,目前相关研究报道比较少[3]。本研究对65例寒湿腰痛患者进行不同的灸法治疗,探究扶阳通督灸法治疗寒湿腰痛的临床效果。
选择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寒湿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数65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纳入32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范围28-68岁,平均(54.15±2.63)岁,病程6个月至3年,平均(1.52±0.56)年。对照组纳入33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范围28-68岁,平均(55.02±2.59)岁,病程6个月至3年,平均(1.48±0.63)年。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研究。
纳入标准:(1)符合寒湿腰痛中医辨证诊断标准:①腰痛反复发作,阴雨天、寒冷天加重;②腰部冷痛感、酸重感明显,静卧疼痛不减;③舌苔白腻、脉络沉重。(2)经过X线检查未见腰部异常。(3)患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对研究内容、方式、时间知情同意。(4)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排除标准:(1)妊娠期、哺乳期妇女;(2)精神疾病患者;(3)腰部有皮损或者合并肿瘤疾病者;(4)临床病历资料不全,后者不配合针灸治疗。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治法选用温针灸,治疗前向患者说明温针灸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作用等,得到患者认可和同意后,准备治疗用针、消毒药物等。指导患者取俯卧位,取命门穴、气海穴、关元穴、双侧夹脊穴、腰阳关穴、大肠俞、阿是穴等,消毒使用75%乙醇,使用一次性针灸针进行温针灸操作,应用提、插、捻、转手法让患者得气,然后点燃艾条并插在针柄上留针30min,每天针灸治疗1次,1个疗程为10d。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症状、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发现患者有任何不适表现时立即停止针灸,并对患者进行及时处理,避免因针灸导致患者出现其他意外,加重病情。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治法选用扶阳通督灸法,准备好姜泥(生姜2000g,将生姜切成小块状,装入搅碎机中,将生姜打碎成泥状)、艾绒、酒精棉球、镊子、打火机、毛巾、沙布块、铺灸器等备用。选择患者大椎穴至腰俞穴作为施灸范围。对患者说明扶阳通督灸法的操作要点、注意事项,获得患者同意后指导其取俯卧位,协助患者脱衣,协助患者取俯卧位,将后背施灸部位充分暴露,进行皮肤清洁,在脊柱两侧铺好毛巾,避免受凉。将准备好的姜泥均匀铺于铺灸器内(姜泥厚度约2CM),姜泥上放好艾绒。用酒精棉球充分点燃艾绒后将铺灸器置于患者督脉处,护理人员守候在患者旁边,密切观察并询问患者主观感受,避免艾灸火力强盛而灼伤患者。第一壮艾燃烧至80%左右需添加艾绒,一般患者可以灸治2壮,体质寒湿过重患者增加至辅灸3壮,艾绒充分燃烧后将铺灸器撤走,对皮肤进行观察,使用纱块对铺灸部位进行清洁,协助患者将衣物穿好。嘱咐患者使用姜汁洗头,并将混合后的姜泥和燃烧后的艾绒放入热水中,用于泡脚。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疼痛程度、腰椎功能改善情况。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1)显效:腰痛症状消失、腰椎功能恢复正常,活动不受限,3个月内无反复;(2)有效:腰痛症状显著减轻,腰椎功能有所恢复,活动轻微首先;(3)无效:腰痛症状及腰椎功能未改善。
疼痛程度以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评价使用VAS疼痛自评量表[4]和JOA腰椎功能评分[5]。VAS评分满分10分,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JOA评分满分29分,分数越高腰椎功能恢复越好。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研究获取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n(%)]
两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两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比较(±s)
组别 VAS(分) JOA(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3)6.78±0.57 1.57±0.45 12.54±1.2523.78±1.61对照组(n=32)6.57±0.60 3.05±0.51 12.57±1.3119.05±1.05 T 1.687 2.878 1.251 3.150 P 0.581 0.045 0.487 0.038
腰痛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症状,其中寒湿腰痛是最常见的一种,主要由寒邪入侵导致腰部局部气血凝滞不通引起,因此需要辩证实施,促进腰部气血通畅,通则不痛[6]。中医对于寒湿腰痛的治疗可以采用中药内服、外敷、针灸、艾灸等手段,均可起到一定治疗效果,但是整体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差异,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操作方式、治疗时间有直接关系,因此选择一种高效、见效快的治法对于寒湿腰痛患者症状缓解具有重要意义[7]。谈佳[8]研究中指出,温针灸用于寒湿性腰腿痛的临床治疗具有很高价值,可以有效减轻患者腰腿痛程度,并促使患者腰腿活动功能改善,是一种有效、可行的中医疗法。胡秀武[9]研究中指出,在寒湿型腰痛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长蛇灸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缓解腰部疼痛。通过既往研究报道可知,寒湿型腰腿痛临床治疗中应用包括针灸疗法具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进行推广使用,并由此为本研究提供了依据参考。本研究对患者分别进行了温针灸和扶阳通督灸法,温针灸可以通过刺激腰部相关穴位起到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治疗效果尚可,但是对于针灸施针者的操作技术要求比较高,治疗过程相对复杂,耗时长,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限制,适用性有待提升。扶阳通督灸法则主要使用姜泥和艾绒配合,操作简单,但是需要控制治疗温度,以免烫伤。督脉灸又称长蛇灸,“督脉”中医称之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暑夏三伏天冬天三九天是“督脉灸”祛病的最佳季节。治疗过程中使用姜泥可以散寒,配合点燃后艾绒温热皮肤,扩张皮肤毛细血管孔,加大穴位刺激,可以刺激背部督脉和督络,能起到强壮真元,祛邪扶正,鼓动气血流畅,防病保健,治愈顽疾[10]。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对腰痛患者进行中医针灸方案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身体状况、针灸耐受程度、病情严重程度等进行全面分析,从而辨证分型,辨证选穴并给予针灸治疗,以此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表明,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与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与JO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扶阳通督灸法治疗寒湿腰痛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腰痛,促进腰椎功能改善,治疗效果优于温针灸,应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