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中医证治浅析

2022-01-14 07:12沙拉木沙塔尔沙地克沙吾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96期
关键词:特发性面神经汤加减

沙拉木·沙塔尔,沙地克·沙吾提

(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0 引言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又叫面神经炎(facial neuritis)或贝尔麻痹(Bell palsy),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1],临床表现常以患侧表情肌瘫痪为特征,可见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还可出现口干、耳后痛、流泪、味觉异常等症状。此病无性别和种族差异,报道其发病率在(11.5-53.3)/10万[2]。中医学中称“面瘫”,亦有“口癖”“吊线风”“歪嘴风”等病名。在我国,用中医方法治疗面瘫已有上千年历史,本文将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常见中医证型及辨证论治方法进行总结。

1 面瘫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归属于中医学中“面瘫”“口僻”等范畴,文献里记录了很多有关此病的描述。“口僻”一词最早出现在《灵枢·经筋》里,原文描述到“卒口僻,急者目不合”“颊筋有寒则急”“有热则筋弛纵”等描述,说明其急性起病,病因与外感风寒、风热之邪有关,风寒、风热之邪卒袭面部筋脉可引起口歪症状。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偏风口喎候》中描述到“偏风口喎”乃“体虚受风”,风邪入中经络可发此病。《灵枢·经筋》:“胃足阳明之脉,……是主血所生病者,……口唇胗”说明了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经气不足可引起口角歪斜,是对面瘫气血亏虚致病的描述。《医方发挥·治风剂》中提到:“风痰阻于头面经络则经遂不利,……故口眼斜”,说明风痰阻络亦可引起此病。元代·张子和的《儒门事亲》亦有“目虽斜而目之框骨未尝斜”“口虽喎,而口之辅车未尝喎”等描述,提到“此经之受病而非窍病明矣”。进一步说明了面瘫的病位不在目和口,而在于面颊部的经络和经筋。综上所述,面瘫的中医病因不离外感,亦与正气不足有关。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外感之邪可乘虚入中经络,导致气血痹阻,面部经脉失养,肌肉迟缓不收,以风、痰、瘀、虚为其基本病机,初期病邪在络易治,久之则内居筋肉难愈[3]。

2 面瘫的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面瘫历史悠久,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始终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基本原则,强调人体是个有机整体,治疗不同的疾病要因人而异,应当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在临床诊治中,医生不宜局限于常见证候和常用验方,这样容易忽视患者证候特点,导致不能正确辨证论治,大大降低中医临床疗效。结合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证候特征,重视四诊合参治疗疾病是我们中医人应该追寻的方向。

郑雄等[4]通过检索近30年来面瘫相关中医文献,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药复方治疗面瘫的组方用药规律,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复方文献共89篇,对选取的121首方剂中记载的中医证型进行统计,得出频次最高的前5位中医证型分别为:风痰阻络证(31 次)、风寒袭络证(13次)、气血亏虚证(11次)、风热郁结证(10 次)、气虚血瘀证(9 次),整理结果见表1。

表1 面瘫中医证型统计分布

(1)风寒袭络证

急性起病,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流涎、眼泪外溢,伴恶寒,头痛鼻塞,面肌发紧,肢体酸痛等症状,望之舌苔薄白,切诊脉浮紧,治疗以“祛风散寒,温经通络”,方药可用小续命汤加减。于立等[5]将面神经炎辨证为风寒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组用小续命汤加减口服+常规治疗(神经营养剂、激素、抗病毒药、针灸、饮食等),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21天后发现治疗组的有效率为76.6%,对照组的有效率为40.0%,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得出辨证为风寒型面神经炎患者口服小续命汤加减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2)风热阻络证

往往病势急,可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部分患者见头痛面热,或发热恶风,伴有心烦口渴,耳后疼痛,望诊见舌质红、苔薄黄,切脉浮数,治疗以“祛风清热,通络止痉”,方药可用大秦艽汤加减。何佳俊等[6]对60例风热阻络型面瘫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激素、营养神经配合针刺及常规治疗,同时予科学的护理措施;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大秦艽汤,治疗2周后发现两组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总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大秦艽汤治可以提高风热阻络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经验值得推广。

(3)风痰阻络证

突发口眼歪斜,部分患者可见口角流涎,病人诉面部肌肉麻木或抽搐,颜面作胀,头重如裹,伴有胸膈满闷,呕吐痰涎等症状,察舌体胖大、苔白腻,切脉弦滑,治疗以“祛风化痰,通络止痉”,方药可用牵正散合导痰汤加减。罗和平等[7]总结出用牵正散治疗辨证为风痰阻络证面瘫效果较好,强调牵正散不宜滥用于所有证型,提出风痰阻络是否为此病各证型共有病机的观点待研究和探讨。因此,临床中治疗面瘫不宜局限于风痰阻络单证,要重视辨证,依法选方用药。

(4)气虚血瘀证

常见于口眼歪斜久不愈的患者,诉面肌时有抽搐,可见脸色苍白,伴神疲乏力、气短等表现,望诊舌质紫暗、苔薄白,切脉细涩或弦涩,治疗以“益气活血,和营通络”,方药可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田华等[8]将108例确诊的面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2例)给予激素、维生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56例)予常规治疗+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1-2月后发现治疗组的面肌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比较2组改善指数,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补阳还五汤可改善面肌功能,对周围性面瘫有显著疗效。

(5)气血亏虚证

面瘫病程久,导致面肌萎缩或抽动,望诊见舌质淡,苔薄白,切脉细弱,治疗以“补益气血”,方药可用四物汤或八珍汤加减。陈伐宇等[9]提出气血不足,外感之邪侵袭头面部,导致气血痹阻,血行不畅、经络瘀滞,筋脉失养导致此病,治疗在四物汤基础上加牵正散以养血活血为基础,加以疏风、益气、通络法治疗取得疗效。刘华宝等[10]认为“风为百病之长”,提出面瘫因正气不足,风邪乘虚入络引起,采用养血和营、祛风化痰通络法,选用牵正散合八珍汤加减治疗面瘫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3 面瘫的中医外治

3.1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面瘫有很好的疗效,治疗采取局部穴位和手足阳明经穴(主穴:阳白 颧髎 颊车 地仓 翳风 合谷),急性期针刺手法应当轻,宜浅刺,取穴少,肢体远端腧穴针刺手法宜重[11]。国外学者提出电针治疗面瘫有效,电针治疗3周后,麻痹症状可迅速恢复[12]。张闻东教授[13]认为难治性面瘫的病机为气血亏虚,痰瘀阻络,提出火针治疗难治性面瘫,此法集中了针刺和艾灸的双重优势,通过对针体加热可引热入体,达到温壮阳气、通经活络的效果,同时通过灼刺人体腧穴而行气开闭,祛邪外出。梁晓婷等[14]系统评价相关文献后提出热敏灸治疗面瘫的疗效可能有一定的优势。也有研究者提出隔姜灸配合针刺治疗面瘫亦有效果[15]。刘昊等[16]研究发现,对于妊娠期急性面瘫患者,可采用刺络拔罐联合针刺法疗效确切,能够缩短治疗时间。何东亮等[17]研究得出针对面瘫后遗症患者,运用刺络放血+解结针法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3.2 推拿治疗

面瘫病早期,经络传导受阻,即营养局部神经的血管缺血、水肿,从而引起的面神经病变。推拿治疗面瘫病在临床上亦常用,推拿的方法安全绿色,无痛,简便而见效快,临床上易接受,可改善面神经功能。相关研究表明,推拿能提高面瘫患者患侧面部动作电位波幅,面神经潜伏期可以有效缩短,可改善面神经功能,对脱髓鞘和轴索变性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18]。章冰等[19]Meta分析相关文献结果表明推拿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显著,临床上可加以推广和应用。

3.3 其他治疗

近年来临床上采用中药熏蒸、穴位贴敷 、膏药敷贴等方法辅助治疗面瘫,可促进预后。在临床治疗中,应该重视中医护理,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加强中医护理,在中医护理基础上采用红外线辅助治疗面瘫疗效显著[20]。

4 面瘫的常用中成药

中成药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21]。阮贵基等[22]归纳总结了面瘫的常用中成药,推荐风寒袭络证面瘫采用大活络丸治疗;风热灼络证面瘫可用牛黄清心丸或安脑丸治疗;气虚血瘀证面瘫可用消栓通络胶囊治疗;气血不足证或中气不足证面瘫可用养血荣筋丸或八珍颗粒治疗。朱建明等[23]归纳总结出风寒袭络证面瘫可使用玉屏风颗粒或通天口服液;风热阻络证面瘫可用秦归活络口服液;风痰阻络证面瘫用全天麻胶囊;瘀血阻络证面瘫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面瘫中医证型及常用中成药总结见表2。

表2 面瘫中医证型及常用中成药

5 小结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国外称贝尔麻痹(Bell palsy),其病因尚不明确,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可能与体内免疫应答、病毒感染和缺血等因素有关[24],这些原因导致面神经功能受损,引起的非特异性炎导致周围性面瘫。中医学称之为“面瘫”,认为其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外感之邪乘虚入中经络,导致气血痹阻,面部静脉失养,肌肉迟缓不收所致。现代医学模式在临床诊治中,针对确诊为面神经炎急性期的患者,首选激素治疗达到迅速缓解神经水肿的目的,可有效缓解症状,避免遗留后遗症。然而,激素口服时间不宜过长,类似孕妇等特殊群体尚不能使用激素[25],儿童使用激素是否受益尚不明确[26],部分因遗留后遗症影响容貌产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疾病,人际关系受影响,并可能经历严重的社会困扰和社会疏远等问题[27]。采用中医治疗面瘫副作用少,方法多而灵活,可适宜所有群体,弥补了现代医学存在的不足。因此,在临床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时,应该重视中医辨证论治,根据疾病不同时期,结合患者病情特点,选择合理的中医治疗方法,能有效减轻面瘫患者症状,改善面神经功能,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特发性面神经汤加减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整体护理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保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大型听神经瘤手术:如何平衡肿瘤全切和神经功能保留
前庭神经鞘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复方参蓉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研究
颞骨内段面神经前移的效果分析
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逆行法在腮腺切除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