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涛
摘要: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能够对学生个人价值观念的树立进行有效的引导,同时能够辅助学生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学校能够高度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要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按照严格的标准来要求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并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并能够做到学以致用。接下来本文将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个人对事物的认知还存在明显的不足,教师要抓住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展开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引导。然后学生能够对个人行为加以约束,严格按照规范的行为标准来要求自己。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时,能够进一步认识到该课程对学生个人发展的影响,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工作不再流于形式,让学生能够通过生活案例的分析,出现问题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真正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的意义。
1、分析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对其他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也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学生通过掌握基础的道德与法治理念,对个人言行举止加以约束,杜绝出现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方便所有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这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开展的意义所在。
1.1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需要对学生个人的价值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开展,为教师提高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提供了充足的机会,教师需要精准的把握这些机会,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个人的言行举止加以约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提高学生个人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1.2辅助其他教学工作的开展
小学阶段学生开展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对学生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能够更好的辅助其他教学工作的开展。各科教学工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特别是在学习快乐学习这一章节内容后。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对个人的重要性,并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够紧跟教师教学节奏,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也是为其他学科打基础的一项工作,并在不同程度上辅助其他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2、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引起了多方高度重视,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价值,教师应该不断进行个人教学观念的改进,关注社会上的重点教育信息,不断丰富生活化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工作所涉及到的范围,打破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同时注重情境教学、故事化教学与生活化教学的有效融合,推动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1丰富生活化教学内容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让一切教学活动都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并对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进行不断拓展,打破课本知识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不断进行个人能力的提升,关注时事新闻,并将生活中的实事案例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引起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例如,在学习《生命最宝贵》这一课内容时,关于“生命”这一词的概念较为抽象,单靠学习课本中的内容,学生很难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将生活中的案例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进行视频观看时能够了解生命的宝贵,同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对个人行为加以约束,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2.2情境教学辅助生活化教学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来辅助生活化教学。通过设置情境来引导学生进入到课堂教学氛围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与老师和其他同学活动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这样既可以实现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价值,同时对提高学生个人的道德素养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在学习《心中的110》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挑选出部分学生来进行“坏人”角色的扮演,其中包括公交车上主动请学生喝饮料的“坏叔叔”,冒充亲戚接学生放学的“坏阿姨”,通过角色扮演来让学生发现隐藏在生活中的危险,而当这些危险出现时,学生如何拨打心中的110,并将个人处境清晰的反馈给警察叔叔,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利用情境教学来辅助生活化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自我保护的技能。
2.3故事化教学融入生活化教学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故事化教学的融入来更好的实现生活化教学的价值,利用故事化教学来引起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配合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有了故事化教学的融入,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的价值更能得到实现,为学生个人今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不断提升个人道德法制观念。例如,在学习《父母多爱我》这一课内容时,这一课的重点教学内容就是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的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并能够对父母的爱产生由衷的感谢。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游子吟》这篇古诗中所蕴含的故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让学生明白无论何时自己都是父母心中的牵挂,在今后生活中,学生更应该端正与父母相处的态度,反馈给父母同样的爱。
结束语:综上所述,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归生活,生活化教学在教学工作中尤为重要。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生活化教学被融入到教学方案当中,同时结合学生个人的发展情况,不断丰富生活化教学内容,同时将情景教学故事化教学与生活化教学的有效融合,为学生打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这对规范学生个人行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素质化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时敏.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思品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研究[J].小学生,2019(2).
[2]张俊梅.让活动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例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活动设计[J].好家长,2019(8):128.
[3]杨秀云.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思品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21(6):43-44.
[4]黃宗纯.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环球慈善,202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