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PPO 技术在肱骨近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2-01-13 06:23吴良栋张举林
系统医学 2021年23期
关键词:肱骨螺钉肩关节

吴良栋,张举林

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骨伤科,江苏南京 211200

肱骨近端骨折属于临床常见骨折疾病,即患者肱骨大结节基底上部发生骨折情况, 对患者的日常活动、身心健康均造成不良危害。据临床统计,肱骨近端骨折发生率占比全身骨折情况的5%以上, 且以老年患者居多[1]。 目前临床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多采取手术方式,但是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尽管能改善骨折问题,但对患者造成较为严重的伤害,术后患者恢复减慢,且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安全性不理想。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微创技术逐渐发展且趋于完善,被广泛用于多种手术中,其优势在于切口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安全性强[2]。 MIPPO 技术全称为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与钢板内固定术联合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同时具有良好安全性。 该文选取2017 年7 月—2021 年7 月该院收治66 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 简述MIPPO 技术联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具体方法与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溧水区中医院收治的66 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以数表法划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3 例,男18 例,女15 例;年龄40~76 岁,平均年龄(56.56±1.33)岁;20 例患者因交通意外致伤,8 例患者因跌倒致伤,5 例患者因其他原因致伤。 观察组33例, 男19 例, 女14 例; 年龄41~77 岁, 平均年龄(56.57±1.35)岁;19 例患者因交通意外致伤,9 例患者因跌倒致伤,5 例患者因其他原因致伤。 纳入标准:①经X 线诊断确诊为肱骨近端骨折; ②均知晓该次研究内容,同意配合治疗研究。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者;②抵触配合研究者。 两组骨折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术前协助其取沙滩椅位,并选择臂丛神经介入麻醉或气管插管吸入式麻醉。待麻醉生效后,经由肩部前外侧作切口入路,沿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对肱骨骨折位面进行充分地暴露,在双眼直视的情况下检查骨折的基本程度。使用适温生理盐水对创口进行清洗,固定后如存在细小碎骨质或坏死组织,则需给予充分清理,并将保存完好或较完好的骨折端进行复位。 完全复位后打入骨科专用克氏针,给予临时固定,避免在后续操作中出现骨折面位移的情况,使用C 臂X 线机经皮透视骨折面复位状态,确认满意后放置锁定钢板, 位置在肱骨近端的外侧,放置在结节间沟外缘2~4 mm 处,末端需处于近端大结节下缘的5~8 mm 处,按照顺序拧入锁定螺钉。 固定后在X 线机透视的情况下,以被动牵拉、外展等方式观察肩关节的活动度,确认活动度正常,且钢板未发生松动后逐层关闭皮下组织。

1.2.2 观察组 为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联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的治疗方法, 其麻醉方式、手术体位和对照组完全相同。待麻醉生效后,经由肩部外侧三角肌作切口入路,作切口前需将患者上肢肘关节弯曲并放置在胸前, 肱骨大关节需向前方转动,于肩峰的外缘作纵向切口,长度控制在3 cm。 经由切口逐层分离皮下组织,并沿着三角肌的纤维走向对其实施钝性分离, 充分暴露肱骨近端的骨折面,在此过程中还需对腋神经组织予以牵拉固定和保护。针对肱骨近端的组织在复位时尽量避免剥离,以保护关节囊软组织和组织内循环系统,在复位骨折的骨骼时需根据实际情况对关节进行旋转、牵拉、内收等被动干预,确保骨折面恢复质量。 待完全复位后使用克氏针给予临时固定, 以C 臂X 线机经皮透视下观察肱骨近端复位情况。确认复位满意后经切口置入肱骨近端专用锁定钢板,钢板上端位于大结节顶端以下5 mm处,下端则位于结节间沟后10 mm 处,先将钢板本身的滑动孔内拧入皮质螺钉,可根据螺钉拧入情况适当调整钢板的高度,再于锁定孔内打入克氏针用于固定相对位置, 确认固定后钢板和肱骨近端的贴合程度。待确认贴合良好后使用X 线机经皮观察钢板固定和复位情况, 确认无二次位移后在钢板上转3 孔至4孔,并拧入固定螺钉,切记固定螺钉的拧入方向必须规避软骨。 随后分离部分三角肌,在相应位置再拧入2 枚或3 枚螺钉,随后将克氏针拔除。 在手术过程中需根据患者骨骼损伤情况进行植骨填充,如肩部软组织存在大面积撕裂的情况,需先对组织进行预缝合处理,待钢板固定完毕后再通过钢板上的缝合孔缝合周围软组织。手术完毕后采用被动牵拉的方式观察肩关节活动状态,如无异常即可逐层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总时间),对比差异性。观察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包括上举、外展上举、体侧外旋、体侧内旋。以0~10 分划分,0 分为肩关节功能最差,随着得分提高,肩关节功能增强,10 分为肩关节功能最佳。 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同时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

组别观察组(n=33)对照组(n=33)t 值P 值手术时长(min)95.35±11.04 125.33±11.05 11.026<0.001切口长度(cm)出血量(mL)9.10±1.25 14.09±1.23 16.346<0.001 120.25±11.17 309.45±11.20 68.711<0.001骨折愈合时间(周)住院总时间(d)11.47±1.03 14.53±1.02 12.126<0.001 14.24±1.55 20.13±1.56 15.386<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肩关节功能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评估肩关节功能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相应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肩关节功能变化[(±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肩关节功能变化[(±s),分]

组别观察组(n=33)对照组(n=33)t 值P 值上举术前术后外展上举术前术后体侧外旋术前术后3.05±1.02 3.06±1.01 0.040 0.968 8.51±0.34 7.09±0.35 16.717<0.001 2.98±0.46 2.99±0.44 0.090 0.928 8.38±0.42 7.01±0.43 13.093<0.001 3.32±0.65 3.33±0.68 0.061 0.952 8.79±0.31 7.45±0.32 17.278<0.001体侧内旋术前术后3.41±0.58 3.42±0.56 0.071 0.943 8.82±0.29 7.50±0.28 18.811<0.001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会直接导致人体肩关节运动功能障碍,并产生剧烈的疼痛感,目前临床针对该病症治疗推荐外科手术切开复位和内固定的方式,但实际操作时必须将患者基本生理状态、骨质条件、术后功能需求、骨折程度等因素考虑在内,大多数学者均认为骨折位移碎块数量为2 块或3 块,或患者年龄相对较低且位移碎块数量≤4 块时均可开展外科手术治疗[3-5]。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大多数选择经由胸部三角肌和胸大肌间隙内入路,这样做虽然可以获得更好的手术视野,但也会增加创口面积,且切割和钝性分离皮下组织时可能会对肱骨大结节的软组织造成损伤,影响术后肱骨近端结构的恢复时间,还会造成术中出血量增加[6-7]。 而术中出血量增加、术后恢复时间延长均是导致肱骨头坏死、 骨折面不愈合的根本原因。 另外开展该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疼痛感更加明显, 恢复阶段关节囊和骨骼还会产生粘连的情况,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外展和内旋。同时如内固定时选择不包含锁定功能的螺钉时,则无法适用于合并骨质疏松的群体, 术后很容易出现滑脱或二次骨裂的情况,也不利于术后早期的康复锻炼[8-10]。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联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的治疗方案可有效弥补传统内固定手术的缺陷,并有效控制手术过程中形成的创伤,还能降低手术解剖过程对肩关节囊软组织的损伤,为术后恢复提供更加完整的循环系统,从侧面缩短术后恢复时间[11-12]。但需要注意的是,该术式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患者本身存在合并肱骨大结节凹陷、冠状位劈裂型骨折等情况,或术前伤情评估确认为复位难度大的群体。 复位困难群体通常在置入肱骨专用距螺钉后容易出现松动的情况。 针对适用群体实际手术时,为最大程度保证肱骨头的后倾角度,需在术中保持肘关节中立位内屈,同时在切开肩关节皮下组织后还需利用克氏针于肱骨头内侧进行固定,确保可更好地控制复位时关节的方向[13-14]。 骨折面复位时还可借助克氏针进行翘拨,确保复位的准确性。 患者术后通常会出现肩峰撞击综合征, 其原因和钢板放置位置不当有密切关联,要求实际操作时需保证钢板的上端平面位于肱骨大结节下5 mm 处,而下端平面则需位于结节间沟后10 mm处,打入锁定螺钉时应先利用克氏针临时固定,这样可以确保操作过程中钢板不会出现过度位移的情况,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15-16]。 另外经皮微创手术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一样,需在固定钢板时持续利用C 臂X 线机进行透视检查, 以确定关节复位和固定是否正确,保证固定后关节的活动最大程度恢复正常[17-19]。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经过MIPPO 联合钢板内部定治疗后, 骨折愈合时间(11.47±1.03)周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该研究结果与沈庆峰等[20]发表文章MIPPO 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13.02±0.8)周短于ORIF 组(13.8±1.4)周的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 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通过采取MIPPO联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具有切口小、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势, 同时可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快速康复,安全性高,提倡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肱骨螺钉肩关节
钢板内固定与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效果的meta分析
右肱骨巨大骨囊肿1例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怎么办?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肩关节为何这么 容易脱位?
内固定螺钉要取出吗?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一种深孔螺钉防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