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清
作为助学系统的统编教材课后习题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这是学生进行课文学习的主要载体,更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参照。用好课后习题,对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大有裨益。然而,在使用统编教材的过程中,常常看到有的老师对课后习题视而不见,仍然按照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忽视课后习题的价值;有的老师仅在预习时将课后习题布置给学生,学完新课再对部分习题集中检查,缺少有机融合;有的老师则用课后习题作为几个主问题串起教学,看似格外关注,实则处理得简单、粗糙,无视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教师该如何从课后习题中捕捉教学内容,从而设计出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活动,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浅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使用策略。
一、横向关联,聚焦要素巧融合
统编教科书课后习题基本是从“理解与交流、积累与运用、拓展与实践”三个维度设计。它与单元导语页、“交流平台”共同规定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分解和落实语文要素的重要载体,体现了编者的匠心独运。教师在使用课后习题的过程中,既要关注它们对“这一篇”的作用,充分挖掘其背后的价值,又要横向关联,解读它们在这一单元所承担的任务,并将语文要素巧妙地融合在依托课后习题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来。
如一位教师在使用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手指》一课的课后习题时,首先横向关联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交流平台”也指出:本单元的课文很有特点,不仅内容有意思,而且语言风趣幽默。横向关联后發现,《手指》一课课后第二题,“体会并抄写课文风趣的语言”对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执教者重点关注这一道习题,并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把其他习题的解决融入其中。在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时,教师呈现能够体现手指动作和姿态的词语,让学生在朗读中一下就感受到课文语言表达的有趣。紧接着,整体感知环节,教师让学生选择一处最有趣的句子说一说有趣的地方在哪里。随后,教师设计表格,让学生通过填表格梳理出手指的姿态、作用和性格,最后交流由手指联想到什么样的人。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始终紧扣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表达;教学始终围绕课后第二题,聚焦单元语文要素,丰富学生对“风趣的语言”的感知和体会。
通过横向关联,聚焦语文要素的方式有效地将课后习题转化为学习活动,需要教师关照单元整体,找寻语文要素落地的路径,并充分理解课后习题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将课后的某一道最能够体现语文要素的题作为学习活动的核心,把其他习题的学习融入到这道习题的解决过程当中。
二、基于学情,言语重构巧转化
课后习题的表述一般比较简洁、凝练,学生对有些题目的理解有困难。如果直接将这类课后习题作为课堂学习活动的问题抛给学生,缺乏必要的铺垫和指导,很多学生可能会无所适从。因此教师在处理课后习题时,首先要分析学情,基于学生的认知和理解,通过转化表述设计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学习活动,避免就题论题,缺少趣味和梯度。
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太阳》一课,它的第一道课后习题是“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太阳对人类有哪些作用。”这道题看上去不难,指向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但在教学时发现,如果直接将问答式的题目交给学生解答,很多学生不能够理解题目要求,给出的答案比较具体,不是题目要求的“哪些方面”,因此缺少体现上位学习的概括性提炼。根据这样的学情,有一位教师在处理这道课后习题时,引导学生将默读课文后对太阳的了解写在小卡片上,然后让学生将所关注到的不同内容贴在黑板上,再请学生对其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经历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就在分类的过程中完成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提炼出课文是从太阳的特点和作用两大方面来介绍它的。
以上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师充分关注学情,从学生的困难出发,对课后习题的表述进行言语重构,将其转化成学生能够理解的表达方式,设计出学生能够接受的学习活动,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发挥课后习题的重要作用。
三、提升能力,开源通渠巧挖掘
教材中课后习题的设计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每一道习题都是编者精心设计的,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一些课后习题的表述虽然简短,内涵却很丰富,教师要走在学生的前面,从学生能力提升的角度综合考量,挖掘出编者更深层次的用意,帮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麻雀》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后有一道习题要求学生回答课文是怎样把老麻雀的无畏写清楚的。这样的问题直指作者的表达,暗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关注言语形式。有位教师在处理这道习题时,让学生采用批注的方式阅读课文的第4、5自然段,抓住能够体现老麻雀“无畏”的关键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重点关注描写老麻雀的几处动词并进行点拨。紧接着,教师通过不同颜色标注和重新排列语句的顺序,让学生发现作者分别是从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这三个方面来展现老麻雀的无畏。最后,教师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迁移运用。以上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设计,看上去关注了课后习题的要求,实则没有捕捉到作者写作的精髓和编者编题的用意。若想让学生真正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在处理这道课后习题时,教师要深入挖掘习题背后的内涵,即让学生真正解锁文章表达的“密码”。另一位教师在处理时就能够看到习题背后的方法价值,他除了让学生知道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展现老麻雀的无畏,还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方面都是围绕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展开的,这也告诉学生,不是所有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都要写,而是要根据一定的写作目的组织语言。此外,教师还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体现老麻雀的无畏时,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不是割裂开的,而是根据表达的需要融合在一起的。同时,为了体现老麻雀的无畏,作者还特意引导学生关注描写猎狗的语句,通过强烈的对比感受老麻雀的无畏。
这样设计教学活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真正发现作者的写作法宝,从而自然地迁移运用到类似的情境中,初步明白怎样写清楚一件事,而不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徘徊。“重视方法指导,促进能力提升”的教材编排思路体现在课后习题的编写中,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重视发挥课后习题在方法引领、能力提升上的宝贵价值。
统编教材课后习题是教材助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指明了方向,助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