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之线索教学

2022-01-12 01:02陈洁柔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1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陈洁柔

【摘要】教师提取一节课的知识点以不同的形式串起来连成线索,形成线索教学。本文针对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以多个案例介绍“故事线索”“方法线索”“化学史线索”的建构,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化学学科素养。

【关键词】线索教学;教学设计;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新课程多角度多元化的教学目标、零碎而蕴含规律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师深入分析教材,挖掘内在联系。线索教学能整合一节课的内容,构建知识网络,从“变化守恒”“宏微结合”“实验与探究”“绿色应用”这四个方面发展学生化学学科素养。

一、线索教学运用于初中化学的必要性

线索教学法寻求的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合理创造一种线索和脉络,围绕破解线索产生的原因和结果展开教学。线索教学的作用主要有三点,其一是统领整节课的内容,整合重难点并展开横向设计。其二是在繁多的化学知识点中挖掘出内在联系,教师在脑海中形成教学点网络,层层递进,推进教学流程。其三是在授予学生知识点的同时也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思维,如在探究铁锈蚀条件实验中,学生围绕“控制单一变量”的思维方式进行对比实验设计。

二、善于发现线索教学设计的契机

1.了解初中生特点,了解思维起点

学生的思维起点指的是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从知识层面看,初三学生从生活经历和网络中已积累到较多与化学相关的知识,教师只需将这些内容加以修饰形成线索,学生便能带着兴趣沉浸到课堂中。从方法层面看,学生虽然是首次学习化学学科,但在生物和物理学科中已经接触到科学探究,只需在多节课中渗透科学探究的思路,学生便能逐渐找到科学探究方法的线索。

2.深入分析教材,构建知识线索

每一节课的设计,教师都需围绕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罗列出大纲,再将大纲进行横向拓展,将课本上“资料卡片”“注意事项”“调查与研究”等版块的内容有所取舍地融合进去,有时还需要拓展题目中出现的但课本上没呈现出来的内容。内容零散丰富,如果缺少一个清晰的线索,学生只能无所适从地接受知识点的“轰炸”,教师上课时也容易遗漏。因此,需要教师深入分析教材,提取信息,适当调整知识点呈现的顺序,整合成符合学生思维规律的知识线索。

3.结合生活实际,挖掘情境线索

社会的日新月异需要化学这门学科与时俱进以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人才。教师可挖掘新闻、前沿研究、生活小妙招中的化学知识,将课本知识进行包装,形成情境线索。在情境线索的每个节点发展时,可以先由一个生活情境问题引入。以问题为线索亦称“问题串”,这些问题是相互关联有梯度的,是层层深入的,由问题串推动情境发展。

三、线索教学的类型和建构

1.设计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的故事线索

作家王开岭先生曾经指出:“故事是吸引观众、传递价值理念唯一有效的方式。”教师就像是一个演员,能否让作为观众的学生对我们的表演产生共鸣并有所思考,需要我们将故事讲清楚,讲到跌宕起伏、充满吸引力。能够采用故事线索的化学课题类型是物质介绍课,围绕着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等诸多的知识点,若是流水线式地直白介绍,学生接受程度低。下面介绍两个采用故事线索设计的案例。

案例1:金刚石、石墨、C60

本节课构建 “碳家族”故事(见图1)。故事的开端是教师在装修,要更换电池、裁剪玻璃、除去甲醛,而所需的工具都与碳家族有关。第一位亮相的碳家族成员是石墨,横向拓展 “一支铅笔的故事”——通过视频 “一支铅笔点亮整座微型城市”讲解石墨的导电性及用途、通过视频“外国牛人雕刻铅笔芯”讲解石墨的质软性质及用途。紧接着对比石墨和金刚石的长相(外观),介绍第二位成员金刚石,并通过思维导图对比两者的性质和用途,总结出“性质决定用途”,再展示两个模型让学生猜猜微观结构,总结出“结构决定性质”。而其他成员C60和无定形碳的介绍,全部围绕着“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维来展开。整节课以介绍碳家族的主要成员为故事线索,每个成员的故事既有联系又各有特点。

案例2:燃烧与灭火

本节课构建 “小火苗自传”故事(见图2),同时融入科学探究。播放视频“无法燃烧的纸币”引入小火苗自传,认识小火苗的出生(燃烧的条件)、命名(燃烧的概念)和成长(灭火的条件)。在讲解燃烧的条件时,分析视频“野外露营和荒野求生如何取火”中主人公“火堆外围着石头”“摩擦木屑”“不断往火堆吹气”等情节的取火原理,猜想燃烧的条件,并进行科学探究。

2.设计培养科学探究思路的方法线索

实验类型的课题更注重的是达成“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可以设置一个问題情境贯穿整节课,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并探究、总结实验并提炼知识点,用知识点解决最开始的情境问题并拓展运用。这样的方法线索学生在练习一两节课后便能举一反三,作为设计者主动设计实验探究问题。下面以两个案例介绍方法线索运用。

案例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本节课进行“探究铁生锈条件”实验。由电影复仇者联盟的片段引入话题“如何保护复仇者们的护身符(金属武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以及铁锈成分化学式猜想铁生锈条件。接着回顾《燃烧与灭火》一课中“控制单一变量”的实验设计思路,小组合作讨论如何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实验后分析总结出铁生锈需要水和二氧化碳。最后通过生活应用——“双吸剂”“暖宝宝”“切咸菜菜刀更易生锈”“铜生锈”等对本实验进行拓展。本课另一重点“防止铁生锈”则是联想到“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得出防止铁生锈就是破坏铁生锈的条件,解决本节课一开始的问题。

案例4: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本节课探究“酸和碱是否能发生反应”。先由“凉拌皮蛋加点醋味道更佳”引入话题,学生猜想酸和碱是否能反应。为验证猜想,教师演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学生观察到无明显现象,是否说明两者不反应呢?教师引导学生联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中,验证无明显现象反应是否进行的思路是:验证反应物的消失或者生成物的出现,学生改进方案,借助酚酞来探究反应物氢氧化钠是否消失,从而探究酸和碱是否能反应。

3.设计培养化学思维的化学史线索

我国化学家傅鹰说过:“化学给人以知识,而化学史则给人以智慧。”学生了解化学史能从中感受到科学的探索过程及智慧,培养学科精神以及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介绍到化学史的课题有绪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空气组成探究、质量守恒定律、酸碱指示剂的发现等,下面以一个案例介绍化学史线索的应用。

案例5: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本节课,将拉瓦锡两百年前定量研究空气成分实验作为化学史线索(见图3)。通过视频“疯狂的拉瓦锡”介绍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过程,分析实验的装置、药品、结论和不足之处,引导学生思考改进拉瓦锡的实验,设计出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和原理。通过对比两个实验,总结课本实验的原理、选择红磷作为药品的原因、实验成功的关键等重难点。

线索教学适用于大部分初中化学课题,其实施能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勇,陈抗.线索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12):140-141.

[2]金晨.“线索清晰,结构合理”是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J].化学教与学,2014(4):38-40.

[3]杨宝权,袁林.例谈化学教学设计之情境线索[J].化学教学,2020(9):41-45.

责任编辑  李  源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试论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及解决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