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22-01-12 03:37赵娜朱子花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24期
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患侧

赵娜 朱子花

聊城市人民医院 252000

相关数据显示〔1〕,脑梗死在脑卒中占比约80%,是成年人群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年复发率约为12%,5年复发率高达30%,复发患者致残率、死亡率更高。临床研究发现〔2〕,超过50%的脑梗死患者伴有运动功能障碍,40%的患者日常活动需协助完成,33%的患者难以实现独立行走。马小玲等〔3〕研究显示,脑卒中3~6个月后约55%~75%的患者仍伴有肢体功能障碍,而常规康复护理内容单一,患者锻炼自我效能、依从性均偏低。本研究在脑梗死康复患者中应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探究其对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聊城市人民医院2019年1~1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经头颅CT、MRI等检查确诊,②经临床治疗病情稳定,且无认知、沟通障碍,③下肢Brunnstrom分期≥3期,④无其他心脑血管疾病,⑤了解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复发性脑梗死,②脑梗死发病前伴有肢体功能障碍或肢体残疾,③伴有心、肾等脏器功能异常,④存在恶性肿瘤。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男32例,女13例;平均年龄(60.36±3.02)岁;平均病程(2.35±0.53)个月;梗死部位:基底核区左侧31例,基底核区右侧14例。观察组男30例,女15例;平均年龄(60.86±3.11)岁;平均病程(2.37±0.51)个月;梗死部位:基底核区左侧30例,基底核区右侧1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基底核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遵医药物治疗、关节活动、肌力训练、功能性训练、常规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具体如下。

1.2.1肌电生物反馈

选择SA9800型生物反馈治疗仪,指导患者取卧位或半卧位,选择患侧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前臂伸肌肌群肌腹,下肢股四头肌、胫前肌肌群肌腹处,借助医用酒精清洁所选位置皮肤表面,待干燥后粘贴治疗仪电极(直径为3 cm圆形电极),确定治疗仪模式为肌电触发刺激模式,刺激方式为自动阈值调整,波形为双向平衡波,刺激频率为10~100 Hz,波宽为200 μs,每次干预时长5~10 s,间歇20 s,刺激强度0~100 mA;治疗时,引导患者关注仪器显示屏,待仪器发出“用力”指令,则努力完成动作,如无法自主完成,则治疗仪会触发功能性电刺激,以辅助完成动作训练,所涉及训练动作踝背屈训练、股四头肌训练等,待发出“放松”指令,则放松肌肉,每天1次,连续干预7 d〔4-6〕。

1.2.2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

1.2.2.1创建康复导向目标 本研究以“脑梗死、Fugl-Meyer运动功能、ADL评分”为关键词搜集文献资料,得到2017年至2020年中文核心期刊数据库发表文献共164篇,对李圣凤〔6〕、代雄〔7〕研究中的Fugl-Meyer运动评分表(FMA)、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计算平均值,分别为(82.14±3.52)分、(52.83±3.71)分。本科主管护师级别以上的护理人员回顾分析2018年至2019年科室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出院前FMA评分、ADL评分,参照文献分析所得数据,讨论确定康复到项目目标,FMA目标值为85.00分,即Ⅲ级;ADL目标值为61分,即Ⅰ级,并向患者说明康复导向目标。

1.2.2.2弹捏法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四指置于手臂内侧,拨开肌肉,在骨、肌间弹拨20次,对少海穴弹拨20次,而后基于全手掌对前壁实施按捏,按“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顺序实施握捏,一捏一放,根据耐受度确定握捏力度,每次10 min;上肢活动障碍,则按揉风池、肩井、尺泽、曲池、内关及合谷等穴位,每穴位1 min,基于拇指沿指关节向腕关节推拿15~20次,并摇摆患侧上臂8~10下,每次10~20 min;下肢活动障碍,则按揉髀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昆仑、太冲及涌泉等穴位,每个穴位1 min,基于手掌沿踝关节向膝关节推拿10次,并规律性摇摆患侧下肢10~15下,每次15 min〔8-9〕。

1.2.2.3导向性镜像疗法 指导患者取坐卧位,选取可折叠镜像盒置于双手间并向患侧倾斜,护理人员示范训练动作,患者学习并模仿,而后健侧手臂示范训练动作,并想象患侧上肢同步运动,并尝试练习,所涉及训练动作有手抓放皮球、手握毛巾擦桌子、握勺舀水、筷子夹取弹珠、握木棒肘关节屈伸敲击肩部等,每个动作10~20组,间歇1~3 min,每次30 min,每天2次,每周4~6 d,连续训练2 w〔10〕。

1.2.2.4全身有氧振动训练 选用Galileo900振动训练器开展全身有氧振动训练,双足中立位,双足分开与肩同宽,重心位于中线,扶握振动器前保护栏,站立于训练器平台上开展适应性治疗4 min,指导患者挺胸收腹,连续深蹲动作,即双膝屈曲5°~10°呈微蹲站立位,躯体慢速下蹲屈膝60°~90°,紧绷臀部,之后,练习伸膝、伸髋、带踝下蹬,以促进下肢肌肉收缩,每次8~10 min;指导患者扶握保护栏,前脚掌垫放4 cm后毛垫,重心稍前移以牵拉小腿后肌群,屈曲膝关节,保持3~5 min,而后恢复正常站立位2 min,选择以中间轴为转动轴的上下摆动模式,低振幅4 mm,低频率20 Hz,根据肢体功能状况确定站立训练时间,每天1次,每周4 d,连续2 w〔11〕。

1.3 评价指标

①运动功能。护理干预2 w后,选择FMA量表实施评价,量表包括上肢、下肢2部分,上肢共10个维度,33个条目,下肢共7个维度,17个条目,均采取3级评分法,分值0~2分,上肢总分66分,下肢总分34分,根据评分分级,Ⅰ级:严重运动障碍,<50分;Ⅱ级:明显运动障碍,50~84分;Ⅲ级:中度运动障碍,85~95分;Ⅳ级,轻度运动障碍,96~99分,统计各级患者例数〔12〕。②日常生活能力。护理干预2 w后,选择ADL量表,量表包括10个日常活动项目,有进餐、洗澡、修饰、穿衣、可控大便、可控小便、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45m、上下楼梯,量表总分100分,根据评分实施分级,0级:100分,可实现生活自理;Ⅰ级:61~99分,能独立完成部分日常活动;Ⅱ级:41~60分,需极大帮助才能完成日常活动;Ⅲ:≤40分,完全需要协助照料,统计各级患者例数〔13〕。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 21.0统计学软件,等级资料比较实施两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标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运动功能比较

观察组FMA评分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运动功能比较(n)

2.2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n)

3 讨论

徐乐义等〔14〕研究显示,脑梗死患者致残率较高,其中以偏瘫常见,导致肢体功能受限,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谢静〔15〕研究显示,脑梗死偏瘫患者伴有不可逆的中枢神经元损害,药物治疗下恢复效果差,而功能康复训练、理疗通过刺激运动通路上各神经元,可提升脑组织残存细胞兴奋性,促进病灶周边组织细胞代偿或重组,以构建全新通路,有助于脑梗死相关功能恢复。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明显好于对照组。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模式下,通过文献检索法、临床总结法确定康复护理目标,并以此为导向开展康复训练,有助于明确运动目标性,可强化康复训练导向性。针对脑梗死患者实施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上下肢肌群实施电刺激,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本体感觉或运动觉刺激,有助于增强主动肌、拮抗肌间协调性,促进患侧肢体肌力恢复,诱发主动运动、抑制连带运动,可改善肢体血液、淋巴循环,激活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潜在性突触,有助于新突触联系形成;生物反馈技术可放大肌肉组织生物电活动,将其转换为视听讯号,并反馈至大脑,根据反馈信号开展训练,促进未受破坏的神经细胞重建,或构建全新神经网络。弹捏法护理干预下,护理人员对运动系统相关部分及周围区域或穴位实施“捏、揉、按、推”,可疏通经络气血,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弹捏力度重而不滞、轻而不浮,通过对上下肢运动肌群实施弹捏,可触及该处肌肉神经,提升局部神经兴奋性,有助于上下肢肌肉收缩,促进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导向性镜像疗法干预下,借助平面镜反射原理呈现健侧肢体镜像,视觉想象成患侧肢体,可显著提升患侧大脑运动皮质兴奋性,激活镜像神经元系统,增强大脑M1区兴奋性,有助于相关功能重塑,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而参照日常生活活动设计训练动作,促进治疗目标化,增强训练趣味性,可明显增强治疗积极性,通过重复性训练,能促进皮质重组。全身振动训练属于深部感觉刺激性运用,对局部韧带、肌腱、肌腹等实施持续感觉输入,以刺激本体感受器,可改善本体感觉;同时,全身振动训练募集了运动肌肉单位参与运动,激活Ⅰ、Ⅱ肌纤维,增强神经冲动频率、皮肤感觉敏感性,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能显著改善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肌电生物反馈患侧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更 正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脑电生物反馈联合米氮平治疗焦虑障碍的临床对照研究
女生穿运动鞋与高跟鞋步行腰背肌电比较
60例阈下抑郁人群在脑电生物反馈干预后的转归及P3b的变化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