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黄河板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动力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探究

2022-01-12 07:57武宇琼
江苏商论 2022年1期
关键词:文旅山西省黄河

赵 媛,武宇琼

(运城学院a.文化旅游系;b.经济管理系,山西 运城044000)

一、研究背景

有关文化旅游融合的研究目前有一定的基础。徐翠蓉等认为,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文化创意与旅游融合、文旅融合的影响、文旅融合的需求、文旅融合的产业化研究5个方向。当前的研究转变主要集中在业态焦点和研究导向的改变,有关研究业态方面,创意与文化旅游融合开始被业界重视,有关研究导向方面,也逐渐从供给侧转向供给侧与需求侧并重①。同时,在文旅融合发展的效应研究方面,张苏秋等认为,有关效应的研究主要包括经济效应(竞争力、互动性效应等),协同效应(文化软实力建设与传播和区域旅游、民族旅游协同发展),文化认同效应。同时提出文化旅游多样性问题、文化的私有化和过度商业化问题、新技术在文化旅游体验中的应用问题等②。李先跃认为,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融合发展(产业融合-融合发展-融合途径、模式、机制、价值链-深度融合),区域研究(机制、动力、途径、模式),新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文化创意旅游产业-体育文化旅游产业)、新业态(生态文化旅游、乡村文化旅游、冰雪文化旅游等)③。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有关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拓宽和研究范围拓宽上,其中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动因研究在两方面的研究上都有一定的基础,成为研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把握好驱动力的方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把握融合研究的深度和范围。

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驱动力方面,刘安乐等通过熵值法、协调度模型和空间回归模型SEM等对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协调度和驱动力进行分析,在文化和旅游产业协调方面,主要的影响除了需求市场和供给市场外,主要包括技术创新、政策环境及基础设施等,其中消费驱动是根本、技术与政策的驱动研究有待进一步提升④。赵书虹等根据扎根理论,对云南三个旅游村落进行研究,最终认为,在影响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过程中,主要驱动因素包括资源要素整合、旅游需求升级、创新变革支撑和企业管理决策等。其中,基础驱动是资源,直接驱动是需求,支撑和外在动力分别是创新变革和企业管理决策⑤。张俊英等通过AMOS模型,以青海互助为例,通过企业调研等实地调查法,确定企业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内在驱动力,旅游需求为融合的主要拉力,政府政策与技术是融合发展的主导和支撑⑥。根据当前的研究,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驱动因素中,存在四种动力,市场作为内部推力是文旅融合的最强动力,以资源为基础的产品供给是必要拉力,技术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支撑力,政府政策是起到方向作用的引导力。研究也基于这四个方面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二、山西省黄河板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背景

“十四五”作为山西省转型出雏形的重要阶段,文化旅游融合早在山西省九届十次全会时就被提升为山西经济转型的重点战略,山西建设文化旅游强省也已经为各方的共识,为了2025年达成文化旅游业“万亿”的标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速度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这个结果的实现。

黄河板块作为山西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2017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的诉求,重点从“黄河华夏文明旅游带”和“黄土高原风景道”,即文化和生态两个方面着力将黄河打造成世界性大河。作为黄河沿线重要的组成部分,结合山西省转型发展的需要,同年公布《山西省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其中,黄河板块包含吕梁、忻州、临汾和运城四个地级市十九个县,依托逐步建成的黄河一号国家旅游专用公路,重点建设“一条黄河廊道、四大旅游核心、四个旅游名县、六大主题游线、八大特色景区”,通过政府配套基础设施,如汽车驿站、露宿营地与低空旅游项目等,以打造山西黄河精品旅游带与世界大河文明地山西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并通过“黄河人家”的打造进一步拉动乡村文化旅游的开展,实现“文旅+”的深层次融合,讲好山西故事,打造山西精品,拉动周边建设,实现文化强省。

三、山西省黄河板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动力分析

(一)文化旅游需求分析

消费需求差异较明显。消费需求作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最重要的内驱力是发展最重要的环节,根据《山西省统计年鉴2016—2020》,选取三年的数据对黄河板块近几年游客接待量的数据进行整理,可以看出黄河板块整体的旅游发展速度较快,地区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发展程度依次为运城、临汾、吕梁和忻州,根据折线图可以看出,四者的增速都较快,符合山西省旅游整体发展的状况。但根据四市发展的折线图可以看出发展差距较大,运城的旅游接待人次在山西位列靠前,临汾位于中间区域,吕梁与忻州在十一个地级市的后几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表1、图1)。

图1 黄河板块城市旅游接待人次折线图

表1 山西黄河板块城市旅游接待人次 (单位:万人次)

文化旅游产品的消费评价较高。消费的另一个重要评判指标是消费效果,消费效果的好坏会影响最终的消费评价,拥有一定的消费量之后,消费口碑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对文化旅游产品的喜好。根据携程网数据,通过点评口碑对四个地级市的口碑景区整理如表2。除吕梁的孝河国家湿地外,几乎所有的口碑景区都为文化旅游景区。从消费驱动角度分析,当前山西黄河板块文化旅游景区不仅在游客数量上有一定的基础,在口碑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基础,并且各个景区的口碑大致符合该景区的评级标准。

表2 山西黄河板块A级旅游景区分布

(二)文化旅游供给分析

资源优势明显。作为最重要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基础,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融合发展的可能,作为重要的融合对象与平台,黄河板块的文化旅游类景区有一定的基数。根据山西A级景区分布情况,4A级景区共有35个,占整个山西4A级景区数量的37.6%,5A级景区数量接近50%。拥有绝对的资源实力,忻州拥有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吕梁、临汾和运城的4A级以上景区数量都可以进入山西十一个地级市的第三到第五名,在文化旅游吸引力上拥有一定的先发优势(表3)。

表3 山西黄河板块A级旅游景区分布

产品有一定的热度优势但存在一定的非均衡性。黄河板块文化旅游融合区拥有高热度产品,根据《2019年山西省旅游业发展大数据报告》和《2020年山西省文化旅游业发展大数据报告》,从2019年的搜索量可见,排名前几位的文化旅游景区为平遥古城、五台山、壶口瀑布、王家大院;搜索前几位的城市分别为太原、大同、运城、忻州和长治;黄河板块的四个地级市在排名前几位的城市中占40%,景区排名也占据50%。同时根据2020年的最新数据,山西搜索热度排名分别为五台山、平遥古城、壶口瀑布、雁门关与云冈石窟,在搜索热度高的区域,黄河板块的景区热度占比提升至60%,同时,在热搜城市太原市、大同市、运城市、忻州市和临汾市中,该区域的城市热度占比同为60%。同时,区域景区热度非均衡型较高。根据百度指数2021年2月的实时数据,排名前二十的山西热搜景区中,排名前五的景区,黄河板块占据60%;排名前十的景区中,占比为40%;排名前二十的景区中,占比不到30%,存在一定的断层。

(三)技术创新和政策分析

作为文化旅游融合的支撑动力,数字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开发重点。山西省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推动方面都有一定的行动,作为其中代表的四个地区,数字化都有一定的发展,忻州于2020年打造全国首家5G智慧古城,通过高速宽带、搭建直播平台、利用VR等手段打造智慧旅游。运城率先成立首个地市级大数据分析中心。吕梁同年提出利用大数据产业大力发展吕梁的旅游,和华为合作,成立吕梁大数据中心。临汾利用数字技术,借助全息技术、VR等手段建设临汾博物馆,为数字文旅的实现做出了新的尝试。

政策作为引导性动力,是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据,当前政策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包括多部门协作方式和文化旅游的开发方向。在国家和山西政策的共同引导下,黄河文化板块四市政府在文化旅游政策支持方面都有一定的建树。忻州政府为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发布《忻州市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实施意见》,从基础设施、产品供给和消费便捷度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吕梁政府提出《吕梁市促进文旅产业复苏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对文旅局、财政局、体育局、商务局等共同协作方式提出具体的政策。临汾市根据自身特色,提出《2020年文旅工作六大举措》,从文旅创建活动、文旅项目推进、文旅活动举办、文旅基础设施提升、文旅政策机制完善、文旅营销手段强化六个方面进行开发。

四、山西省黄河板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升策略

(一)增强品牌意识,提升品牌价值

根据山西省黄河板块文化旅游动力研究,不难看出,作为文化旅游产品与品牌都有一定基础的区域,品牌价值的实现度较低,如忻州作为品质景区最多、口碑也位于前列的区域,旅游接待人次与旅游收入水平却处于较低的位置,吕梁作为口碑最优区域,旅游发展水平却位于山西省的后几位,存在一定的匹配失灵问题。

作为山西省重点打造的黄河精品文化旅游区,提升品牌价值,构建系列品牌是当前的融合重点。要借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据,更进一步分析消费者需求,依据市场进行供给侧改革,提升旅游产品本身的产品价值,以现有产品为基础,建设以吕梁为核心的黄河风情游;建设“碛口和忻州古城为主的黄河风情小镇-黄河汾酒文化园-民俗馆和贾家庄为主的黄河民俗区”;建设以临汾为核心的黄河根祖游;建设“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晋国博物馆为主的根祖游”;建设“广胜寺-永乐宫-唐铁牛为主的黄河艺术游”。同时,借助数字技术,通过互联网,通过微博、抖音、App等多媒体渠道,实现产品信息和形象打造,做好品牌营销。

(二)拓宽文旅产业链,增强产业集聚

文旅融合发展需要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研究,从文旅融合的产品设计、生产、营销各个环节进行引导和设计。以现有旅游资源为基础,进行“文旅+”多元化融合,以科技创新和创意为方式,建立黄河板块文旅生态圈。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前提,为优化消费者的消费结构,结合大数据分析消费结构的倾向性,提升其中的附加值。

(三)利用政策优势,发挥协同效果

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协作,政府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引导能力,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作用,进一步做好政策保障和方向引导。同时,基于文旅融合的发展与需求特点,仅靠政府单方面的投入不足以实现黄河板块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需要加强各个研究所和相关机构与政府和文旅企业的合作,政府牵头搭建平台,促使三方实现深度协同。要发挥政府的监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为文化旅游市场的规范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注释:

①徐翠蓉,赵玉宗,高洁.国内外文旅融合研究进展与启示:一个文献综述[J].旅游学刊,2020,35(08):94-104.

②张苏秋,顾江,王英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知识图谱分析——基于知网CSSCI(1998-2019)数据[J].南京社会科学,2020(04):142-149.

③李先跃.中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展及趋势——基于Citespace计量分析[J].经济地理,2019,39(12):212-220+229.

④刘安乐,杨承玥,明庆忠,张红梅,陆保一.中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协调态势及其驱动力[J].经济地理,2020,40(06):203-213.

⑤赵书虹,陈婷婷.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动力解析及机理研究[J].旅游学刊,2020,35(08):81-93.

⑥张俊英,马耀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研究——以青海互助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06):442-450.

⑦张海洲,陆林,贺亚楠.产业链旅游:概念内涵与案例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20,29(05):1006-1016.

⑧刘洋,杨兰.技术融合·功能融合·市场融合:文化旅游产业链优化策略——基于“多彩贵州”的典型经验[J].企业经济,2019(08):125-131.

猜你喜欢
文旅山西省黄河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