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骏驰
【教学流程】
一、尝试表征,唤醒经验
课前小调查: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三位数,在你心里“1000”又是怎样的一个数呢?请你用喜欢的方式表示1000。
学生作品反馈:
图1学生前测作品
根据课前小调查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对1000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能根据已有经验感知1000的大小,从数的组成角度认知1000,但对于1000这个新的计数单位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更无法与生活实际联系,形成量感,所以后续教学重点在于借助具象模型促进学生理解和认识“1000”,融合计量单位的教学,培养量感。
二、理解迁移,探究新知
(一)直观感知,认识1000。
1.活动一:摆一摆,说一说,引出1000。
图2摆数活动要求
图3摆数活动学具
师:你们是怎么摆的?为什么这样摆?
生:我们用了3块代表100的平板拼成300,因为300是由3个百组成的。
生:我们用了9块代表100的平板拼成900,因为900是由9个百组成的。
生:我们用了9块代表100的平板和1根代表10的木棒拼成910,因为910是由9个百和1个十组成的。
生:我们用了9块代表100的平板和9根代表10的木棒还有9个代表1的小方块拼成999,因为999是由9个百和9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
师:我们再来回顾999的组成过程。(课件动态演示)如果想要摆出1000,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再加一个代表1的小方块就行了。
【设计意图:活动一通过动手操作,数形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和强化已有的十进制计数法,为后续1000的产生做铺垫。】
2.认识1000,理解组成。
(1)摆“1000”。
师:现在已经在999个小方块上加了1个小方块,真的是1000个吗?你是怎么想的?
图4动态演示过程
生:因为满十进一了。
师:哪里满十,向哪里进一?你能不能边摆小方块,边说一说。
生:(边说边操作手上的学具)这1个小立方体加上去,这1列就满10个了,可以换成代表10的一根,然后和另外9根组合在一起,可以换成代表100的一块了,原来有9个百,加1个百,10个一百就是1000。
图5学生操作过程
师:是呀!10个百就是1000。如果用算式来表示的话,就是——
生:10×100=1000。
(2)拨“1000”。
师:刚才我们用小方块的更换看懂了999个小方块加1个小方块变成1000的过程,那谁能用计数器再来拨一拨?也请你边拨边说一说过程。
生:(一边拨计数器,一边表达过程)先拨999,在个位加1颗珠子,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
师:是呀!百位满十颗珠子,要用千位的1颗代替,就表示1000。
(3)数“1000”。
师:刚才我们是在999后又数了一个1,到1000了,还能怎么数?
生:100个100个数,100、200、300……1000!
生:200个200个数,200、400、600……1000!
师:200个200个数,数5次,如果用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可以怎么写?
生:200×5=1000。
师:还可以怎么数?
生:300个300个数,数3次,还要多1个100,写成算式是300×3+100。
师:通过刚才的摆方块,拨计数器,还有数1000,你们对1000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000比999多1。
生:10个100是1000。
总结:10个100是1000。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引导学生通过摆、拨、数的方式建立直观图、计数器、整百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深入认识千。这样既有利于掌握1000的大小,也有利于理解1000在整百数中的序列。】
3.再次表征1000。
活动二:还可以怎样表示1000呢?请你用算式写一写。
图6学生再次表征1000
重点反馈1:100+900=1000、200+800=1000……
师: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了吗?
生:一个加数少了100,另一个加数多了100,合起来还是1000。
师:整百数的加法我们还没学习,你们是怎么计算出1000的呢?
生:1个百和9个百加起来是10个百,刚好是1000。
师:原来我们可以用几个百来进行组合哦!同桌之间说一说,其他的算式是怎样计算出1000的。
重点反馈2:1200-200=1000……
师:同样的道理,谁来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
生:12个百减2个百就是10个百,也就是1000。
师:其他方法的道理一样吗?是呀,都相同。
总结:整百数的加减我们也可以看成是几个百之间的运算,凑成10个百就是1000。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通过学生生成的算式资源,围绕1000的产生与创造,探究整百数加减的算理其实是计数单位的个数在相加减,都凑成10个100,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认识1000。】
(二)学习迁移,探究10000。
1.活动三:合作探究,表征10000。
(1)独立思考: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10000,写一写,画一画。
图7学生表征10000
师:你们都看懂这些方法了吗?用加法、减法、计数器还有用数位框表示的都是10000。无论用什么方法表示,都能看到10个1000是10000。用算式表示就是10×1000=10000。
(2)全班合作:感知10000。
师:每个组将拼成的代表“1000”的小方块排在一起,刚好是10000个小方块。
2.在数轴上找数。
(1)在数轴上找10000。
生:一边数,一边找,1000、2000、3000……10000。
(2)在数轴上找9300、9980、9994。
生:这三个数都在9000到10000之间。要把9000到10000这一段再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就是100,从9000往后数3格就是9300。
生:9980在9900和10000之 间,把9900到10000这一段再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就是10,从9900往后数8格就是9980。
生:9994在9990和10000之 间,把9990到10000这一段再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就是1,从9990往后数4格就是9994。
师:我们是怎么找到这些数的?
生:一段段分的,每一段都平均分成10份。
师:1、10、100、1000、10000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10个 一 是10,10个 十 是100,10个 百 是1000,10个千是10000。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经历了10个一百是1000的学习,积累了相关的经验,因此,教学10个1000是10000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个性化地表征自己对10000这个数的理解,可以看到学生有很多方式,并在相互交流中丰富认识。学生在找数的过程中更深入理解十进制的含义,将前面所学紧密联系,贯穿认数的过程。】
(三)融合量感,感知大数。
活动四:利用电子秤完成以下挑战。
师:200粒小黄豆大约重50克,1袋黄豆大概有几粒?
师:这里的“克”是质量单位,电子秤是用来称小黄豆的质量的。
生:这一袋黄豆看起来挺多的,所以一粒一粒数太麻烦了。
生:我们想了一个办法,先称出这一袋黄豆大概重250克,我们把50克看作一份,250克里有5个50,每袋大概有200粒一共有5个200粒,就是1000粒。
师:那10000粒黄豆大概重几克呢?
生:1000粒黄豆大概是250克,10000里有10个1000,也有10个250克,所以大概是2500克。
【设计意图:建立1000与10000的量感,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引入,赋予大数意义,为重量单位的感知与对应数的进率学习做铺垫。增强生活与数学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