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头臂动脉型大动脉炎1例

2022-01-10 08:12汪乐生陈劲草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大动脉炎顶叶单抗

汪乐生 陈劲草

1 病例资料

11岁女性,因间歇性头痛、头晕半年余伴左侧肢体麻木、乏力2 个月于2019 年3 月29 日入院。患儿于2018 年9 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头痛、头晕,近两个月出现左侧肢体无力、视力减退。近10 d 来,出现手部抖动,运动后加重;左侧肌力下降,右侧肢体正常。入院体格检查:左上肢无脉,右侧颞浅动脉和右侧桡动脉未触及波动,双侧血压测不出;右侧视力0.4,左侧0.6;左颈部可闻及血管杂音;左侧肢体肌力4-级,右侧肢体肌力正常,双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沉为23 mm/h(增高),血清IL-10 为5.52 pg/ml(增高)、IL-4 为3.71 pg/ml(增高)、IL-6为18.29 pg/ml(增高)、IgE 为123.0 IU/ml(增高),血小板计数为424×109/L(增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41.8 s(增高),血清抗O抗体为483.0 kU/L(增高)。眼底镜检查示右侧视盘水肿,双侧视网膜静脉扩张。头颈部CT 示右侧颞叶及顶叶见条、片状低密度影。MRI 示右侧顶叶、枕叶见多发条片状T2FLAIR高信号影(图1A~C)。CTA示右侧头臂干动脉起始部部分显影,余未见显影;左侧颈总动脉管腔狭窄,左锁骨下动脉显示不清;右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未见显示,双侧椎动脉起始部显示不清(图1D、1E)。PET-CT示右侧头臂动脉及左侧颈总动脉起始部代谢轻度增高,考虑为大动脉炎改变;右侧额叶、顶叶、颞叶葡萄糖代谢降低,符合右侧脑梗死改变(图1F、1G)。DSA示右侧头臂干缺如,左侧锁骨下动脉缺如,一细小分支与右侧椎动脉沟通;右侧椎动脉及分支显影,基底动脉显影良好;左侧颈总动脉造影显示起始端多处狭窄,其余动脉显影良好(图1H~J)。根据病史、体征以及影像学资料,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诊断为头臂动脉型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请风湿免疫科会诊,给予抑制免疫治疗(甲强龙,30 mg/d;托珠单抗,240 mg,静脉滴注)、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25 mg/d),以及护胃、补钙、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出院后继续托珠单抗治疗3个疗程。出院后1个月复查,病人一般情况良好,血沉恢复正常,头痛及肢体无力较前明显改善。

图1 儿童头臂动脉型大动脉炎影像学表现

2 讨论

TA 是一种罕见的累及大血管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近端分支,最常见于亚洲年轻女性,主要类型分为:头臂动脉型;胸-主、腹-主动脉型;主-肾动脉型;肺动脉-冠状动脉型;广泛型。TA 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晰,可能为先天性遗传的易感性,外界环境的病原体和某些抗原成分诱发人体自身免疫反应,T 细胞和巨噬细胞被激活,侵入血管壁,导致血管炎症性改变。大多数TA表现出潜在的亚急性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早期非特异性全身症状以及继发于主动脉狭窄、闭塞和扩张的缺血症状;非特异性关节痛和肌肉痛;周围性关节炎和骶髂关节炎;视力丧失;跛行,肱动脉搏动不足,双侧血压差异等。

由于TA 的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有一定的困难。目前,主要依据1990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发病年龄≤40 岁;间歇跛行;臂动脉搏动减弱;两上臂收缩压差>10 mmHg;血管杂音;动脉造影异常。符合以上至少3 条,可诊断TA。确诊依赖于DSA 或CTA 检查,累及的血管主要为无名动脉、颈总动脉等。

目前,TA 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糖皮质激素为TA的基础治疗药物,其次是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硫唑嘌呤和来氟米特。对于难治性TA,推荐使用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托珠单抗、利妥昔单抗和阿巴西普等。手术治疗包括介入手术(球囊扩张术或支架植入术)和开放性手术(受损血管重建术),术后常规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降低受累血管再狭窄率。本文病例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及相关免疫抑制剂治疗,症状明显缓解。

总之,儿童头臂型TA,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此类疾病会以脑梗死入院,临床需要重视,其治疗需要多个科室相互协作,积极诊治。

猜你喜欢
大动脉炎顶叶单抗
FOLFOXIRI联合贝伐单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头臂动脉型大动脉炎导致颈内动脉窃血1例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影像学检查在大动脉炎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MRI测量中国汉族不同性别正常人顶叶体积
脑双侧顶叶多发异常强化信号的MRI影像学特征分析
大动脉炎冠状动脉受累的危险因素分析
使用抗CD41单抗制备ITP小鼠的研究
去雄携带顶叶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西妥昔单抗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