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婷,陈 燊,邓春梅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商学院,北京 100029;2. 福建江夏学院 会计学院,福州 350108;3.重庆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 400044)
企业在创新发展的动态过程中需要与其所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企业环境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环境,还包括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市场环境是包括市场容量、市场结构、竞争对手、供应商、购买产品者等要素在内的产业环境;社会环境是指政治、法律、经济等要素构成的宏观环境,这两者构成了企业的外部环境。企业除自发的创新活动以外,在创新发展过程中也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进而采取相应措施来促进企业创新,例如根据来自市场环境的其他企业的竞争或合作而进行的战略规划、基于所在区域的政策要求所做出的战略调整、面对社会环境中监督部门所采取的治理行为等。而来自外部环境的因素究竟对企业自身的创新绩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界已有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大多从单个角度进行探讨,如制度环境、法律环境、创新环境等[1-3],而未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且忽略了外部环境之间的综合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产生的影响。
外部审计作为监督、震慑和约束企业高管行为的外部治理机制,是社会环境影响企业行为的重要手段。高质量的外部审计不仅与企业内部治理和运营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4],其对企业的创新活动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为外部审计的威慑效应可通过软化企业的融资约束、缓解委托代理问题来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影响[5],我们将这一过程看作是外部环境中社会环境对企业的影响过程。社会环境有时会直接作用于企业,有时也会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而间接作用于企业。同样,市场环境基于不同的路径和机制也会对企业产生重要的影响,且对企业作用的强弱有时会通过引起社会环境的改变而影响企业创新发展[6]。相较于以往研究更多关注行业间的竞争压力,近年来备受学术界关注的企业间的竞合关系逐渐成为影响企业获取外部资源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外部因素。企业之间存在相互竞争,但又基于外部技术和资源的欠缺,需要通过与市场环境中其他企业之间协同活动、组织创新资源从而促进创新产出的过程被称为竞合创新,与传统的合作创新不同,竞合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创造新模式、开拓新市场的重要路径[7]。
关于来自社会环境的外部审计与企业创新的研究,国内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包括外部审计质量与企业新产品研发水平[8-10]、外部审计与企业技术创新[5, 11]等方面;来自市场环境的外部企业的竞合关系与企业自身创新之间的关系也累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竞合关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竞合关系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影响等[7, 12],为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但目前研究来看,并未考虑外部环境对企业创新产生的综合影响。基于此,本研究将外部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将来自社会环境的外部审计、来自市场环境的企业竞合创新与企业自身创新绩效三者放在同一框架下进行分析,探讨两类因素对企业创新产生的综合影响,以拓展外部环境对企业创新影响作用的相关理论边界。
通常所探讨的审计对企业的影响作用,大多是关于审计质量的高低对企业的影响,而关于审计质量的概念,国内外学者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界定,最初审计质量被定义为审计师发现企业会计系统内违规行为的概率[13],随着审计功能的拓展, 逐渐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部分,本研究主要探讨外部审计质量。企业的外部审计业务范围由最开始的财务及经营逐渐延伸至企业所有业务环节,对企业的作用也由最初的监督和审查逐渐拓展到可以加强组织的学习、提升运作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与效率,不断学习新方法和技术,在利益相关者需要的时候为他们提供需要的保证、建议和风险预期[11, 14]。通过梳理以往研究,外部审计可以从两方面对企业的创新产生影响:一方面,高质量的外部审计能够督促企业向外界传递更加准确、真实的企业信息,更有利于吸收外界融资及资源获取,从而对企业的创新活动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研究表明,企业外部审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乎企业运营、绩效及相关者的利益[15],企业的外审质量越高,在企业选择会计程序时会更大程度地影响企业的经营自由裁量权及其操纵利润的动机,从而通过影响创新资源供给来影响企业创新[16]。另一方面,高质量的外部审计还能够通过对企业的自发式创新活动产生內驱作用,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发展。研究表明,企业的外审质量能够通过促进组织学习、影响企业创新管理战略导向来影响企业的创新,审计质量越高越能激发组织的主动学习意愿,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强度[8, 17],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越高越有利于企业进行创新。另外外部审计还可以通过对创新能力以及效率的评价对企业创新进行有效监督,从而保障企业创新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鉴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1:企业高质量的外部审计能够对企业的创新绩效起到正向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使得行业内出现纵向和横向整合,逐渐提供更加复杂的新服务形式,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逐渐由单链式向网络式演变[18],生产方式逐渐碎片化、分散化,利用丰富的信息及广阔的资源渠道,改变企业的创新行为及组织学习形式。竞合创新网络同理于社会网络,使企业间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但又基于资源和外部知识的获取,需要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从而促进自身创新能力,多个竞合创新主体之间构成了虚拟关系网络就是竞合创新网络。与传统的合作创新网络不同的是,竞合创新网络中不包含政府、高校、研究机构等创新主体,仅描述的是企业之间的复杂关系。网络位置是社会网络分析中描述主体之间所建立关系之结果的一个关键性变量,这一理论已广泛应用到对企业的创新合作与竞合创新的相关研究中,在密集的竞合创新网络中占据关键的位置,对于企业获取资源、协调生产、促进企业创新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的竞合创新网络位置是指企业在竞合创新过程中构建了关系网络,企业在这关系网络中所占据的虚拟网络位置。关于企业竞合创新网络位置国内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多数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为主,对企业的网络结构进行探讨[19-21],通常表现在对企业在网络中的度中心性、接近中心度、特征向量中心性、波纳西茨权力指数、结构洞、聚簇和可达性等指标的衡量[22-25],分别刻画的是组织在网络中的重要性、在最短路径到达其他节点的能力、邻近节点的重要性、组织的非冗余关系等。企业的竞合创新网络位置可以分为网络关系和网络结构两个层面,可以解释为从两个层面嵌入企业竞合创新活动中,企业的接近中心度和结构洞分别反映了企业的网络关系嵌入水平和网络结构嵌入水平[26],因此,本文选用这两个指标,从网络关系和网络结构两个层面来探讨竞合创新网络位置对外审质量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
1.接近中心度
企业的接近中心度是衡量企业与网络中其他创新主体之间关系距离的指标,反映了网络关系嵌入企业竞合创新的水平,是企业获取资源以及向其他主体传递信息的关键途径。企业在竞合创新网络中的接近中心度越高,与其他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距离就越近,其传递信息获取资源就更容易[27],就能更有效率地获取更丰富的外界创新资源,完成对外界资源的有效整合[28],同时行业间的竞争也会促使企业时常保持创新活力,避免路径依赖所造成的创新懈怠。一方面,企业从竞争与合作过程中逐渐强化对外界资源的动态学习能力、吸收能力以及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面对高质量的外部审计,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灵活调整学习目标和战略规划,促进企业创新。另一方面,企业占据较高的中心度位置,面对高强度的竞争压力及行业关注度,会警醒企业进行相应的资源保护,一定程度上规避信息泄露风险。同时,基于声誉的考虑也会使得企业产生高质量的外部审计需求[29-30]。鉴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企业在竞合创新网络中的接近中心度正向调节外部审计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2.结构洞
结构洞是指信息流中连接同一个节点但又彼此不相连接所产生的间隙,一个结构洞表示洞两边的两个组织能够接触到不同的信息流[31]。企业在竞合创新网络中的结构洞数量反映了企业的网络结构嵌入水平。企业的结构洞数量越高,企业越多地占据第三方节点位置,从而获取非冗余的信息与知识,在获取资源、控制信息、施加影响等方面具有优势[32]。研究显示,企业的所有竞合伙伴之间不相关的“单核式”网络关系,结构洞数量会多于竞合伙伴之间有联系的“多核式”网络关系,但在结构洞对网络资源共享效益的影响研究中发现,结构洞数量并非越多越好,合作时的资源共享得益于彼此间存在巨大信任的基础上,企业将合作伙伴之间的技能结合起来,分享他们的知识,并进行联合项目以获得规模经济[33],网络结构“单核式”嵌入会加剧创新主体间的信息泄露和机会主义风险,企业间的竞争关系也会导致企业间的不信任进而阻碍知识分享,企业会因此加强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和监督治理,相对弱化外部审计需求。另外,占据优势的结构位置也会使企业产生网络惰性,造成路径依赖,降低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及创新积极性[34],当企业占据较多结构洞位置时,企业为规避信息泄露和机会主义风险,进而减少为维持企业的网络结构所进行的专项投资来避免挤出效应,审计的威慑力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35]。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企业在竞合创新网络中的结构洞会负向
调节外部审计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综上,本文提出外部审计、竞合创新网络位置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模型(见图1)。
图1 研究框架图
利用上市公司权威数据库国泰安数据库,获取2019年公布的我国3 777家上市公司基本信息数据,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平台获得上市公司2015—2019年专利申请数据及企业2013—2017年专利合作方数据。根据上市公司之间的专利竞合,筛除2015—2019年累计专利为零的企业及2013—2017年没有发生专利竞合的企业,最终经筛选和处理得到符合本研究要求的367家企业作为样本。样本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基本信息
1.被解释变量:创新绩效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企业的创新绩效,学术界给出了不同的衡量方法,多采用研发投入、专利数量、新产品销售收入、创新效率等指标[12, 36, 37],专利数量是广受学者青睐的能够有效反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绩效指标。本文选用创新网络中主体企业在2015—2019年专利申请总数取对数来衡量,之所以使用专利申请数而非专利授权数,是因为一项专利从产生以来本身所具有的时滞性的基础上,从申请到授权还要经过一两年的时间,因此专利申请数更能体现出企业当期的创新能力,专利授权数将用作稳健性检验。
2.解释变量:外部审计
学术界通常用质量的高低来衡量外部审计。衡量外部审计质量的指标有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直接指标与审计质量有直接关系,例如审计诉讼指标;与审计质量有间接关系的指标可以是显示审计事务所质量的指标,包含事务所规模、声誉或财务状况等,也可以用审计费用来衡量,一般审计费用越高服务质量越高。本研究借鉴何鑫萍(2018)研究,用是否为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审计质量评判标准[38],通过设置哑变量来衡量审计研究,具体取值方式为2013—2017年审计事务所均为“四大”时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由于在审计事务所变更情况下外部审计质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较为复杂,所以本文暂不考虑,并将原始样本企业中在2013—2017年出现审计事务所变更情况的8个样本企业剔除,剩余样本数367家。
3.调节变量
对于竞合创新,本文通过样本构建上市公司竞合创新网络,运用Ucinet网络分析软件计算企业在网络中的接近中心度和结构洞两个指标来反映企业的竞合创新。
(1)接近中心度。接近中心度表示为企业i与网络中其他企业之间平均最短路径的倒数,越趋于网络中心的企业,其与网络中其他企业的互动距离越短。
根据Beauchamp(1965)的研究,计算公式如下:
(1)
其中,Netclose(i)表示企业i的接近中心度,n代表网络内企业的数量,d(i,j)是企业i和j之间的最短路径距离(即路径中包含的线数)。
(2)结构洞。本文根据Burt(2010)对结构洞的定义,计算公式如下:
(2)
其中,Constra(i)表示企业i的结构洞效率指数,p(i,q)表示企业i花费在q关系上的投入比例;分子表示企业的有效规模,分母表示个体网络的实际规模。
4.控制变量
(1)企业规模。企业规模是企业生产、经营等范围的划型,通常可以用从业人员数来作为划型指标,本研究用企业2013—2017年员工数量均值的对数来衡量。
(2)所属行业。通过控制所属行业来避免企业异质性对研究所带来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构建哑变量来控制企业所属行业。
(3)所在省份。通过控制所在省份来避免企业所处制度环境不同等异质性对研究所带来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构建哑变量来控制企业所在省份。
(4)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是反映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对企业创新产出具有直接影响。本研究用2013—2017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的均值来衡量(变量说明见表2)。
表2 变量定义表
本研究在测量企业的创新绩效时,由于采用的是专利数量加1取对数形式,变量取值被限制在特定的区间内, 属于截断问题,因此采用Tobit回归模型进行分析。计量模型如下:
Lnperfi=β0+β1AudQi+γxi+εi
(1)
Lnperfi=β0+β1AudQi+β2Netclosei+β3AudQi*Netclosei+γxi+εi
(2)
Lnperfi=β0+β1AudQi+β2Netconstri+β3AudQi*Netconstri+γxi+εi
(3)
其中,模型(1)为检验外部审计质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线性影响,模型中Lnperfi表示企业i的创新绩效,AudQi表示企业i的外部审计质量,xi表示控制变量,β0为常数项,β1为外部审计质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系数,γ表示控制变量的系数,εi为随机扰动项;模型(2)和(3)用来检验网络接近中心度和结构洞对主效应关系的调节作用,其中Netclosei和Netconstri分别表示企业i的网络接近中心度和网络结构洞,AudQi*Netclosei和AudQi*Netconstri分别表示网络接近中心度和网络结构洞与外部审计质量的交互项,β3表示调节效应系数,其他符号与模型(1)中含义相同。
本研究采用Tobit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且为缓解多重共线性问题,本研究在构造交互项时,将解释变量与调节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后再放入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表3为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及相关系数矩阵,从表中可以看出外审质量与企业创新绩效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企业规模和研发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也表现出高度相关性,初步支持了本研究的理论推导判断。从均值和标准差可以看出,创新绩效分布属于左偏,表明大部分企业的创新能力已经相对成熟;企业的外审质量分布属于右偏,表明大部分的企业外审质量偏低,比较符合市场的一般规律。但是回归的因果关系也依赖于对其他诸多变量的控制,以及排除其他可能的理论解释。因此,本研究接下来将在控制这些因素之后,检验外审质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
表3 描述统计和相关系数矩阵
本研究采用Stata15.1进行Tobit回归分析,表4为回归分析结果。
表4 回归分析结果
从表4可以看出,模型1为基准模型,检验了控制变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可以发现:企业规模、研发投入与其创新绩效显著相关,说明规模越大的企业其创新能力越强,企业加大其研发投入强度也会促进其创新绩效;模型2将自变量外审质量放入基准模型,结果显示,企业的外审质量估计系数为0.0604,在5%的水平下显著,说明企业的外审质量与企业创新绩效高度正相关,外审质量越高,相对来说会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假设1得以验证;模型3是在模型1的基础上将外审质量与企业在竞合网络中的接近中心度的交互项引入模型,检验了企业在竞合创新网络中的接近中心度对外审质量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外审质量与接近中心度的交互项的估计系数为0.0448,在10%的水平下显著,说明企业在竞合创新网络中的接近中心度对企业的外审质量与其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起到正向调节的作用,假设2得以验证;同样地,模型4是在模型1的基础上将外审质量与企业在竞合网络中的结构洞数量的交互项引入模型,检验了企业在竞合创新网络中的结构洞数量对外审质量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外审质量与网络结构洞的交互项的估计系数为-0.0542,在5%的水平下显著,说明企业在竞合创新网络中的结构洞对企业的外审质量与其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起到显著负向调节的作用,假设3得以验证。
前文假设利用总样本对外审质量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进一步地,为了验证接近中心度和结构洞的调节作用,分别以接近中心度的中位数和结构洞的均值为界,将总样本进行分组(由于接近中心度明显呈右偏分布,按均值分组样本数差异较大,因此选用中位数分组),再进行回归分析,以进一步验证本研究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并绘制了调节作用示意图。
分组检验结果(见表5)显示,在接近中心度低分组外审质量的估计系数为-0.0054,不显著,在接近中心度高分组外审质量的估计系数为0.1129,在5%的水平下显著,说明企业的网络接近中心度对外审质量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起到了调节作用。图2显示,网络接近中心度改变了企业外审质量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强度。在结构洞低分组外审质量的估计系数为0.0999,在5%水平下显著,在结构洞高分组外审质量的估计系数为0.0550,在10%水平下显著,两组系数都呈现显著正相关,仅仅根据显著性程度无法比较结构洞高分组的影响高于低分组,所以本文进一步进行Chow检验来对组间系数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发现两组系数存在显著差异。图3显示,企业的网络结构洞也同样改变了外审质量和其创新绩效的关系强度,结构洞低分组外审质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强度更高。
表5 分组检验结果
图2 网络接近中心度的调节作用
图3 结构洞的调节作用
为检验外审质量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的稳健性,本研究将变换因变量的度量方式用企业专利授权数取对数来衡量,接近中心度与结构洞的调节效用采用分组形式进行稳健性回归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从表6的模型5可以看出,外审质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系数为0.0284,在10%的水平下显著,因此假设1通过检验,并且检验结果具有稳健性;模型6-9分别为替换因变量度量方式后,接近中心度与结构洞的分组检验结果,同表5相比,系数和显著性虽有细微差别,但仍然支持本研究的假设2和假设3,证明企业的网络接近中心度和结构洞对外审质量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且检验结果具有稳健性。
表6 替代因变量回归结果
本文利用上市公司2013—2017年相互之间的合作创新活动构建了竞合创新关系网络,探讨外部审计质量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逻辑关联,利用上市公司2015—2019年专利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又基于市场环境,从网络关系和网络结构两个层面检验企业在竞合创新网络中的网络位置对外审质量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网络关系位置和网络结构位置分别用接近中心度和结构洞来衡量。结果表明:外审质量的高低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外审质量越高企业的创新绩效水平越高;网络关系层面,企业在竞合创新网络中的接近中心度对外审质量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影响;网络结构层面的结构洞数量对外审质量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影响。
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因素除了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外,还有许多与企业运营管理密切相关的外部因素,外部环境可以分为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外部审计是监督和审查企业财务及运营管理、提升企业运作效率和能力的重要社会环境因素,而来自市场环境的行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同样也是影响企业外部资源与知识获取,进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这一影响作用的机制及路径等研究在学术界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在探讨企业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的综合作用的研究方面还存在不足。探讨竞合创新网络环境下,外部审计的质量高低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够拓宽企业外部环境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理论边界,还能够为政府和企业战略决策提供重要理论支持。
首先,为促进企业进行良性的可持续的创新活动,市场、行业等各级监督部门应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激励企业提升外部审计质量,加强外部监管监督,提高企业向外传递的信息透明度和有效性。其次,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企业在注重资源获取、协调整合促进创新绩效的同时,不要忽视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应协调行业间的竞合关系,督促企业面对竞争压力要时常保持创新活力。再次,企业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经济地位,在保障企业占据有利地位、获取外部资源的同时,要加强核心知识保护壁垒的建设,有效规避企业内部信息的泄露风险。最后,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大外审质量的宏观把控,给予企业间建立竞合关系的相关激励,有效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局限性。首先,仅使用了较为常用的接近中心度和结构洞两个指标来衡量市场环境中企业在竞合创新网络中的位置,今后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从不同方面对企业的竞合创新网络位置进行衡量,例如企业的度中心性、特征向量中心性、波纳西茨权力指数等指标,更全面表现企业在竞合创新网络中的位置;其次,对于企业创新绩效的衡量,本研究选用较为常用和方便的专利数量来衡量,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尝试用新产品销售情况等更能表征企业创新产出并实现商业化价值创新这一过程的有关指标来衡量,更准确反映企业外部环境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