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聚左旋乳酸可吸收接骨板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022-01-10 07:06陈博郭传波张斌
当代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下颌骨左旋乳酸

陈博,郭传波,张斌

(沈阳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辽宁 沈阳 110002)

受位置及解剖特点的影响,下颌骨属于颌面部骨折高发区域,通常情况下骨折发生后需接受手术复位治疗[1]。微型钛板与螺钉内固定为以往临床治疗下颌骨骨折的常用方式,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不足之处在于材料刚性较大,无法排除应力遮挡效应,可能导致骨折愈合时间延长,或引起局部骨质疏松,加之金属材料无法在体内降解,因此,大多数患者需接受二次手术治疗[2]。随着聚左旋乳酸可吸收材料的不断发展,其具有刚性小、可在体内降解吸收、无需开展二次手术治疗等优势,因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下颌骨骨折患者78例,旨在探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聚左旋乳酸可吸收接骨板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7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15~72岁,平均(38.9±5.8)岁;病程1~7 d,平均(3.0±1.5)d;骨折位置:颏联合部骨折14例,下颌骨髁突骨折8例,下颌骨升支骨折2例,牙槽突骨折1例,下颌骨体部骨折9例,下颌角骨折3例,下颌骨喙突骨折2例。观察组男25例,女14例;年龄16~70岁,平均(38.4±5.5)岁;病程1~7 d,平均(3.1±1.7)d;骨折位置:颏联合部骨折15例,下颌骨髁突骨折7例,下颌骨升支骨折3例,牙槽突骨折1例,下颌骨体部骨折8例,下颌角骨折3例,下颌骨喙突骨折2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临床CT检查确诊为下颌骨骨折;骨折断端未出现明显错位;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明显骨折端错位的患者;陈旧性骨折患者;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

1.2 方法 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均完善X线检查与颌面部CT检查,确定骨折位置、移位情况、数量。手术实施前分段结扎牙列,依据骨折移动的方向,采用橡皮圈开展2~3 d颌间弹性牵引,待患者口腔恢复正常咬合后开展手术治疗。为患者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清洁其机体鼻腔与口腔,均行局麻或鼻腔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接受聚左旋乳酸可吸收接骨板实施固定治疗,常规开牙龈颊沟切口,依次切开各层膜组织,直至下颌骨下段,充分暴露骨断端;解剖复位处理骨断端,应用特制的与聚左旋乳酸可吸收夹板形状与大小相同的软金属模板在骨断端模拟弯制,确定聚左旋乳酸可吸收夹板的形状;尽可能贴合聚左旋乳酸可吸收夹板与骨面,采用钻头垂直于骨面打孔,打孔过程中应用0.9%氯化钠溶液降温,采用攻丝器进行攻丝,应用聚左旋乳酸可吸收螺钉予以固定。对照组应用微型钛板与螺钉实施固定治疗,骨断端暴露操作同观察组,在充分暴露骨断端后,直接塑形钛板,使钛板与骨面紧密贴合,钻头垂直于骨面打孔,打孔过程中应用0.9%氯化钠溶液降温,采用攻丝器进行攻丝,最后用钛螺钉进行固定。手术治疗过程中需注意完全消灭死腔,彻底冲洗,分层缝合切口。依据内固定的稳定程度,决定是否立即拆除颌间结扎。手术治疗后为患者应用3~5 d抗生素,每天开展2次口腔护理,共7 d。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经治疗后,患者的骨折有效愈合,咬合关系完全恢复正常为痊愈;治疗后患者的骨折基本愈合,但咬合关系尚未完全恢复正常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骨折未愈合,咬合关系错乱为无效[4]。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②比较两组咀嚼效能与骨折愈合时间。③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感染、植入物松动、排斥反应等。④比较两组二次手术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与咀嚼效能比较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咀嚼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愈合时间与咀嚼效能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healing time and masticatory efficien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两组愈合时间与咀嚼效能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healing time and masticatory efficien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对照组(n=39)观察组(n=39)t值P值愈合时间(周)6.73±1.96 5.01±1.28 4.588 0.001咀嚼效能(%)0.86±0.04 0.88±0.05 1.951 0.05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与二次手术率比较 对照组术后发生感染1例,植入物松动1例,排斥反应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69%(3/39),观察组术后发生植入物松动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6%(1/3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后1年,对照组6例(15.38%)患者接受二次手术,将植入物取出,观察组无患者接受二次手术,观察组二次手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00,P<0.05)。

3 讨论

下颌骨骨折后可能出现骨折端移位、咀嚼功能障碍及咬合关系错乱,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复位内固定术为常用治疗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5]。目前可应用的内固定材料种类较多,常用的为微型钛板及钛钉,其具备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取得确切的治疗效果,但其存在较大刚性,会引发应力遮挡效应,延长骨折愈合时间[6];且对X线具有遮挡作用,影响术后CT与MRI检查,同时,在过安检装置时会发出警报,影响患者的日常出行[7],可能需行二次手术取出植入体[8]。因此,寻找更可靠、安全、方便的固定材料具有重要意义[9]。

聚左旋乳酸是由单体乳酸聚合而成,初始弯曲强度较高,且具备较好的机械强度与生物相容性[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咀嚼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聚左旋乳酸可吸收接骨板的应用可有效治疗下颌骨骨折,能取得与微型钛板相似的治疗效果,可保障患者术后咀嚼功能恢复;观察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二次手术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聚左旋乳酸可吸收接骨板治疗下颌骨骨折后,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并避免二次手术的实施[11]。分析原因为,聚左旋乳酸可吸收材料刚性小,无应力遮挡,可自行吸收。随着植入物不断吸收,使骨折位置能及时承受压力,促使功能性改变发生,而不会导致应力遮挡,因此,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同时,随着聚左旋乳酸可吸收接骨板及螺钉被机体吸收,无需开展二次手术治疗,可减少患者的手术痛苦[12]。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聚左旋乳酸可吸收接骨板具备与钛板、钛钉相似的生物相容性,不易引发并发症,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聚左旋乳酸可吸收接骨板治疗下颌骨骨折疗效确切,可加快骨折愈合,减少二次手术。

猜你喜欢
下颌骨左旋乳酸
左旋的柳
人在运动后为什么会觉得肌肉酸痛
乳酸何去何从
——运动抗肿瘤的作用及其特异性研究
糖尿病性乳酸性酸中毒
左旋的柳
保留下颌骨下缘的成釉细胞瘤游离髂骨移植重建板固定的临床应用
个性化钛修复体在下颌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左旋肉碱的减肥功效
CT在口腔恶性肿瘤侵犯下颌骨中的定量诊断价值评价
种植体植入下颌骨内生骨疣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