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在口腔恶性肿瘤侵犯下颌骨中的定量诊断价值评价

2017-01-23 06:33白岩松
今日健康 2016年5期
关键词:下颌骨

白岩松

【摘 要】 目的:探究在口腔恶性肿瘤侵犯下颌骨诊断中采用CT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不同侵犯类型分组方式将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口腔恶性肿瘤侵犯下颌骨患者6例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为外周侵犯型患者,实验组患者为中心侵犯型患者,2组患者均行CT检查,并与手术标本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相比,实验组患者CT检查骨侵犯范围缩小(2.54±1.45)cm,差异对比P<0.05;对照组患者CT检查骨侵犯范围缩小(1.41±0.33)cm,差异对比P<0.05。结论:在口腔恶性肿瘤侵犯下颌骨诊断中CT检查方法可对侵犯范围准确估测,有效防止在手术中下颌骨切除过多,以此保存下颌骨功能,对下颌骨重建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口腔恶性肿瘤 下颌骨 CT 定量诊断价值

口腔恶性肿瘤有较强的局部侵袭性,且有30%术后复发率,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影响[1]。同时下颌骨与下颌部肿瘤有紧密的解剖关系,容易对下颌骨进行侵犯,在临床上一般采用手术治疗方式,通过切除下颌骨侵犯部位。但是操作并没有一个统一、准确的标准,因此,对下颌骨被侵犯程度进行判断尤为重要,其中判断方法中影像学检查比较常见。本研究对CT检查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对我院收治的口腔恶性肿瘤侵犯下颌骨患者6例进行分组研究,现将分析过程和结果进行如下论述。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采用不同侵犯类型分组方式将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口腔恶性肿瘤侵犯下颌骨患者6例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为外周侵犯型患者,实验组患者为中心侵犯型患者,6例患者包括4例男性患者和2例女性患者,最高年龄者为78岁,最小年龄者为37岁,平均年龄为(49.8±3.5)岁,病程1~16个月,平均病程为(6.8±3.6)个月所有患者均行下颌骨节段切除术,且对本研究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在手术前所有患者均采用CT对头颈部进行扫描,取患者仰卧位体位,进行轴位扫描,120kV电压,130mA电流,1.0s时间,512×512矩阵,1.25mm层厚,0.938:1.0螺距,之后进行VR重建,将下颌骨侵犯范围显示出来,CT片检查结果分析要安排2位影像科专家共同进行,通过重建影像,对侵犯下颌骨最大直径进行测量,共测量2次,以平均值为最大值,骨侵犯诊断标准为下颌骨呈现虫蚀样不规则破坏[2]。下颌骨部分切除术在全麻下进行,将制作下颌骨标本为石蜡切片,以便病理学检查,测量组织病理学方法为:取新鲜下颌骨标本将骨膜剥离,沿着近远中方向将其切成0.3mm厚,1.5cm长的薄片,进行12~24h酒精福尔马林液固定,脱钙采用浓度为5%的硝酸溶液,浸蜡包埋之后,连续切片,5μm切片制成,肿瘤细胞侵犯边界观察采用20倍光学显微镜[3]。对比CT检查结果及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研究所有对比数据分析工具均为统计学软件SPSS21.0,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验证方式分别为X2和t,统计学意义存在用P值进行判定,若P值小于0.05,说明差异对比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6例患者手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鳞状细胞癌侵犯下颌骨患者1例,包括牙龈癌侵犯4例,中央性下颌骨鳞癌1例,腺癌下颌骨内转移4例,牙龈癌侵犯特点为由外向内,而其他两种类型肿瘤侵犯特点为由内向外,因此,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即对照组患者为外周侵犯型患者,实验组患者为中心侵犯型患者,与病理学检查相比,实验组患者CT检查骨侵犯范围缩小(2.54±1.45)cm,差异对比P<0.05;对照组患者CT检查骨侵犯范围缩小(1.41±0.33)cm,差异对比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上一般采用手术方式治疗下颌骨恶性病变,就是将受累的下颌骨切除,将原发灶完全切除,将肿瘤复发尽量减少,然而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导致下颌骨发生连续性中断的情况,不但会导致功能缺陷,同时对其美观也有一定的影响[4]。因此,在术前,对下颌骨病变范围进行准确评估很关键,以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才能在手术中避免过多切除下颌骨,确保边界无瘤。但是为了达到边界无瘤很多医师会在手术中切除过度,导致下颌骨切除过多。因此,必须找寻一种有效的判断方法,对受累范围准确评估,将正常骨组织保留,促进患者预后。本研究分析了CT检查的诊断价值,其作为一种常见的影像学技术,与X线相比,其密度分辨力明显较高,在CT图像中可将不同软组织进行对比分析,因此,CT检查可将下颌骨周围病变软组织影像清楚的显示出来,同时可将解剖信息及相邻骨标志均清楚显示,另外CT检查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和特异性,因此在排除肿瘤方面优势明显,在口腔恶性肿瘤侵犯下颌骨诊断中采用CT进行诊断,可防止下颌骨过多切除[5],从本研究结果中显示:与病理学检查相比,中心侵犯型患者CT检查骨侵犯范围缩小(2.54±1.45)cm,外周侵犯型患者CT检查骨侵犯范围缩小(1.41±0.33)cm,差异对比均P<0.05,可见采用CT检查缩小了下颌骨侵犯范围,减少了下颌骨切除范围。

综上所述,在口腔恶性肿瘤侵犯下颌骨诊断中CT检查方法可对侵犯范围准确估测,有效防止在手术中下颌骨切除过多,以此保存下颌骨功能,对下颌骨重建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门乙,李春洁,韩波等.CT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下颌骨侵犯的诊断中的作用的系统评价[A].2013国际暨全国第十二届头颈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176-177.

[2] 李传真,郭传瑸,刘雁冰等.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SUVmax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4(14):2279-2280.

[3] 王升忠.口腔及口咽部肿瘤的CT和MRI诊断价值对比分析[J].医学信息,2015(33):86-86.

[4] 卢晓林,刘锐,孙方方等.PET-CT显像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颈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J].江苏医药,2014,40(8):908-910.

[5] 张有望,黄雅芳,应红梅等.经口腔超声引导穿刺检查在恶性肿瘤疗后咽后间隙淋巴结肿大和咽旁间隙肿块中的临床价值[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5(4):427-430.

猜你喜欢
下颌骨
下颌管在下颌骨内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测量
应用CBCT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下颌骨骨密度的测量评价
数字化技术在下颌骨重建中的应用与展望
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32例失败的临床分析
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折的临床应用
应用SimPlant软件精确匹配与缺损外形吻合的髂骨肌瓣行下颌骨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