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鹏
摘要:逻辑思维能力是当今中学生必备的重要素养之一,现今的语文教学在学生的逻辑训练方面较为薄弱。本文尝试以文言文和诗歌鉴赏的教学为例,浅谈语文教学中可操作的逻辑训练。加强课堂的逻辑训练,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逻辑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 逻辑训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但不得不说,我们日常的写作训练往往注重选材的新颖、描写的细腻、文笔的优美等因素,对逻辑的要求并不高。在笔者看来,逻辑训练不仅能促进学生更清晰、更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也能帮助学生建立对社会和世界更深刻的认识。因此不管是从语文学习的工具层面还是人文思想层面,都有很大的帮助,不容小视。文言文、诗歌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有较大比重,那么从文言文、诗歌中寻找逻辑训练的切入点,不失为一种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潜移默化的好方法。以下笔者将以自己在文言文、诗歌鉴赏教学中的案例展开细谈。
《桃花源記》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同样也被收在新部编版语文教材八下第三单元中。在《桃花源记》中,有这样一句“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在学界较为统一的解释是将“世”解释为“时代”或“朝代”。但在前不久,笔者在本课的教学中,有学生却提出了不同的想法,他认为此“世”应为因同一朝代因皇帝更换而导致的“辈数”、“代数”的意思。细问之下,有此观点的不在少数。当笔者在请这位同学进一步提出判断依据时,这位同学却说只是一时的灵感,暂无证据。笔者突然觉得,这是个培养学生树立根据依据做判断的学习习惯的好机会,实际上也是进行逻辑训练的好机会,就把两个任务分别交给两方的学生,让两个学生在课下各自寻找依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果然“不负师望”,认同将“世”解释为“时代”或“朝代”的一方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得出结论说:《辞源》“世”字条,第二个义项是“改朝换代建立新王朝为一世”;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对“世”字有三条解释,其中第三条解释为“时代”,并引用了“问今是何世”为例。由此可知,“世”字确是“时代”或“朝代”之意。
而另一方认同将“世”解释为“辈数”、“代数”的同学,恰恰就是从逻辑的角度进行了论证。学生说道:“问今是何世”后面紧跟着“乃不知有汉”,“乃”的意思在这里非常重要,是“竟然”。桃花源中人问现在是秦几世,(才发现他们)竟然不知道已经有了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如果翻译为什么朝代,那么“乃”的惊愕就无从谈起了。也就是说,“乃”说明了桃花源人虽是躲避时乱,但是认为秦朝是能够传万代的,不会被其他政权所取代。更有同学援引《桃花源诗》中“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证明“嬴氏乱天纪”之乱所指为焚书坑儒及秦朝苛政,而非后来的秦末战争之乱,因此桃花源中的先人在隐世之时,是不可能预想到会改朝换代的这样的结果的。加上秦始皇的著名诏书“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数记计,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则更可以证明,桃花源中人所问“何世”实为“几代秦皇”。学生的这一回答,可以说是大大出乎了笔者的预料,此学生不仅有严密的逻辑推导,且有历史资料佐以证明。果然,这一严谨的、富有逻辑的辩证思考立刻获得了同学们的赞许和掌声。所有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懂得了逻辑思考的价值与魅力。
在诗歌的学习中,笔者也遇到过这样的例子。在学生的《初中版古诗文诵读》(江苏教育出版社)中辑录了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其中有一句是“将登太行雪满山”。有一个学生向我反映到,自己以前背过这首诗,但此句却是“将登太行雪暗天”,不知是怎么回事。说实话,笔者也是头一次听说有“将登太行雪暗天”这样的表述。在查阅资料后,笔者得知,“将登太行雪暗天”出自宋蜀本,也就是最早的版本。后来有人改为“雪暗山”,再后来有人改为“雪满山”。清代蘅塘退士所编《唐诗三百首》中亦用“雪满山”,所以在当今古诗文通行的版本中也就延续了这一表述。但是笔者想,倘若只告诉学生此诗用词的流变意义并不是很大,因此设想让同学来判断究竟哪一个用词更好,并说出自己的思考依据。
在“雪暗山”与“雪满山”的比较中,学生说道:“雪暗山”与“雪满山”都表现了大雪封山的场景。“雪满山”很形象,能让人很直观地想象出大雪封山的场景;而“雪暗山”除了描绘出满山大雪之外,还从色彩光线的角度展现了当时天气的昏暗与大雪之厚。在这样的昏暗光线下,除了自然因素限制了登山之外,更多的是作者的心理因素,而“暗”字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这样的心理。因此两者相比,“雪暗山”的意境更佳。而在“雪暗山”与“雪暗天”的比较中,学生继续说道:“雪暗山”与“雪暗天”的表现手法是一致的,然“雪暗天”所表现出来的意境是“雪暗山”是难以达到的。山与天相比,何足道哉?而且“雪暗天”给人带来的压抑之感造成的行路之难,又岂是“雪暗山”所能相匹的?
听到学生在深入思考之后,层层递进富有逻辑层次的回答,笔者在心中不禁暗自称叹。那对于为什么意境更好的“雪暗天”会被“雪满山”代替并成为主流,我从两个方面给学生补充解释道。一、“雪满山”出自鲍照的《鹤舞赋》,原文“冰塞长河,雪满群山”,李白“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句即引此句,因而这就成为“雪满山”一说的有力证明。对此,笔者对学生讲,对于诗仙李白,他难道只会照搬原句吗?第二个原因,也即是我们从这首古诗用词的流变中,得到的启示:盲从者随之。不得不说,有时候,一个想法或者言论要想流传下去,有好的内涵不一定管用,但是有一个追随者甚多,影响力巨大的载体,就很管用了。当笔者讲完后,学生们皆有恍然大悟之感。课后,笔者再次沉思,笔者相信,这堂课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诗词鉴赏的知识,更是逻辑思维的提升,甚至是对中国千年文化流传的深刻认知。
有人说,语文课对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丝毫不亚于数学课。对此,笔者深表赞同。语文课,不应只是充满着感悟和抒情。逻辑作为一门学问或者体系,不一定非学不可,但是作为按照规律进行思维的逻辑训练,笔者认为应该是必需的。同时,我们应认识到,只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让语文的教学再多一些逻辑训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