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罩在院前心肺复苏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及预后分析

2022-01-09 11:32颜建辉邝爱玲廖秀芳
中外医疗 2021年32期
关键词:心搏面罩喉罩

颜建辉,邝爱玲,廖秀芳

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急诊科,广东东莞 523900

心搏骤停为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 国外研究已经证实, 心搏骤停发生率与年龄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性,年龄越大,心搏骤停发生风险越高[2]。 心肺复苏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常用的救治手段,旨在恢复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为重要脏器提供血供、抑制脑细胞的死亡[3]。 除标准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术外及早开放气道以促进自主循环恢复具有重要意义[4]。 面罩通气辅助呼吸后气管插管虽然常用但并发症发生率高,越发难以满足院前心肺复苏急救所需。 喉罩为介于面罩以及气管插管之间的一种人工气道, 操作难度大幅降低且对患者局部组织带来的损伤更小[5]。 将喉罩应用于院前心肺复苏急救中能使患者获益最大化, 成为研究领域关注的重要内容,故该研究方便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接受院前心肺复苏急救的100 例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喉罩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方案已经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方便选取接受院前心肺复苏急救的100 例心搏骤停患者,依据采用的呼吸支持技术分为喉罩组、 面罩联合气管插管组,各50 例。喉罩组中男28 例、女22 例;年龄38~80 岁,平均(58.54±4.36)岁;心搏骤停原因:心血管疾病33 例、脑血管疾病15 例、交通事故2 例;心搏骤停至接受心肺复苏时间2.5~8 min,平均(4.85±1.05)min。 面罩联合气管插管组中男30 例、女20 例;年龄36~78 岁,平均(58.69±4.51)岁;心搏骤停原因:心血管疾病31例、脑血管疾病16 例、交通事故3 例;心搏骤停至接受心肺复苏时间2~8 min,平均(4.92±1.02)min。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①符合心搏骤停诊断且心搏骤停至接受心肺复苏时间<10 min;②无喉罩人工呼吸支持、面罩通气辅助呼吸后气管插管禁忌; ③患者家属知晓研究方案内容并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①持续性植物状态者;②既往或者是近期存在肋骨骨折病史者;③存在影响该研究的缺失项者。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标准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术, 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迅速配合调整患者体位改为心肺复苏体位, 视情况由一名或者是多名急救人员执行心肺复苏操作,左手的手掌置于患者的双乳连线中点处,右手搁置左手上,双手交叠之后迅速按压患者的胸部,按压频率控制在100~120 次/min, 按压深度以胸骨下限5 cm左右为宜。 视情况遵医嘱使用肾上腺素、阿托品等急救药物,电除颤仪等设备。 面罩联合气管插管组采取面罩通气辅助呼吸后气管插管,调整患者头部为“鼻吸位”,仔细清理口腔内分泌物,单手拇指呈“C”形将面罩罩住患者口鼻,其余手指帮助患者下颌角向斜上方提起,下颌角、耳垂连线与地面呈90°,另一只手挤压呼吸囊提供呼吸支持,潮气量8~10 mL/kg、氧流量10 L/min。病情稳定30 s 后实施气管插管。 喉罩组采用喉罩人工呼吸支持,根据患者体质量选取适宜的喉罩(体质量<60 kg选用3 号喉罩,反之选择4 号喉罩),利用润滑剂润滑喉罩,仰卧位下仔细清理口腔内分泌物,一只手妥善固定患者头部并牵引其下颌, 张口达到最大程度后另一只手持喉罩沿着患者生理弯曲向硬腭方向缓慢送入,喉罩口方向朝向患者的下颌, 遇到明显阻力且无法继续向下时停止送入。 3 号喉罩罩囊充气15~20 mL,4 号喉罩罩囊充气25~30 mL, 置入牙垫后利用绷带固定喉罩,与呼吸球囊连接后实施人工呼吸支持。

1.3 观察指标

选取自主循环恢复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插管时间、气道有效开放时间、瞳孔回缩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气指标为观察指标。自主循环恢复:恢复窦性心律或者是室上性心率、平均动脉压处于50~60 mmHg以上且维持时间≥20 min[6]。并发症类型包括恶心、腹胀、反流/误吸,发生率=(恶心例数+腹胀例数+反流/误吸例数)/总例数×100.00%。 血流动力学指标由心率、平均动脉压组成。 血气指标由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组成。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气指标均分别于复苏之前、自主循环恢复2 h 时收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喉罩组自主循环恢复率为96.00%(48/50)、病死率4.00%(2/50) 与面罩联合气管插管组84.00%(42/50)、16.00%(8/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46)。 喉罩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均小于面罩联合气管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插管时间、气道有效开放时间、瞳孔回缩时间比较

喉罩组插管时间、气道有效开放时间、瞳孔回缩时间均短于面罩联合气管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插管时间、气道有效开放时间、瞳孔回缩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插管时间、气道有效开放时间、瞳孔回缩时间比较(±s)

组别插管时间(s)气道有效开放时间(s)瞳孔回缩时间(min)喉罩组(n=48)面罩联合气管插管组(n=42)t 值P 值16.85±2.35 48.50±5.33 37.233<0.001 8.90±1.35 12.02±1.08 11.989<0.001 5.88±1.42 8.20±1.35 7.912<0.001

2.3 两组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复苏前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数值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循环恢复2 h 后均较同组复苏前升高且喉罩组各指标数值高于面罩联合气管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复苏前比较,*P<0.001

组别心率(次/min)复苏前 自主循环恢复2 h平均动脉压(mmHg)复苏前 自主循环恢复2 h喉罩组(n=48)面罩联合气管插管组(n=42)t 值P 值11.50±1.50 11.52±1.00 0.733 0.232(65.00±2.00)*(58.50±2.50)*13.691<0.001 13.12±2.08 13.21±2.05 0.206 0.418(72.34±2.56)*(65.47±2.43)*13.004<0.001

2.4 两组复苏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复苏前两组患者血压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数值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循环恢复2 h 时血压分压均较该组复苏前升高, 二氧化碳分压均较同组复苏前下降且喉罩组血氧分压高于面罩联合气管插管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面罩联合气管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复苏前后血气指标比较[(±s),mmHg]

表4 两组患者复苏前后血气指标比较[(±s),mmHg]

注:与同组复苏前比较,*P<0.001

组别血氧分压复苏前 自主循环恢复2 h二氧化碳分压复苏前 自主循环恢复2 h喉罩组(n=48)面罩联合气管插管组(n=42)t 值P 值32.77±2.33 32.64±2.49 0.256 0.399(73.21±2.59)*(65.89±2.62)*13.304<0.001 69.20±2.44 69.67±2.51 0.900 0.185(32.37±2.38)*(38.10±2.45)*11.239<0.001

3 讨论

心肺复苏在心搏骤停救治工作中有重要地位,旨在避免患者重要脏器组织发生不可逆的损害[7]。 面罩通气在以往院前心肺复苏急救中十分常用, 但辅助通气效果受到患者脸型、 急救人员操作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使面罩贴合不严密而发生漏气、气体窜入胃内等情形,甚者诱发低氧血症而进一步加大患者的死亡风险[8]。气管插管为急危重症患者紧急开放气道的常用手段,但置管效果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 特别是急救人员无法一次成功插管下往往需要反复操作才能完成人工气道的建立,由此使局部组织受到的损害较为严重,甚至酿成“困难气道”而贻误最佳急救时机,削弱急救效果[9]。 喉罩诞生之初用于困难气道的处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一步而逐步拓展至临床医学与重症医学的困难气道的处理[10]。 在实际应用中喉罩具有操作简便、对喉头刺激小等特点,患者耐受性得到了显著提升[11]。

周世辉等[12]在其研究中证实,使用喉罩人工气道支持的观察组病死率为3.33%、插管所需时间(16.86±5.92)s、气道有效开放时间(8.85±2.52)s、瞳孔回缩时间(6.40±2.37)min,均优于采取面罩通气辅助呼吸后气管插管的对 照 组 的26.67% 、 (62.70±12.40)s、 (11.90±2.74)s、(9.44±2.65)min,由此指出喉罩人工呼吸支持有利于提高患者自主呼吸以及自主循环恢复效果, 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该研究中喉罩组插管时间(16.85±2.35)s、气道有效开放时间(8.90±1.35)s、瞳孔回缩时间(5.88±1.42)min,均短于面罩联合气管插管组的(48.50±5.33)s、(12.02±1.08)s、(8.20±1.35)min, 病死率为4.00%,小于面罩联合气管插管组的16.00%,自主循环恢复2 h 后血气指标优于面罩联合气管插管组,所得结果与已有研究相吻合。 但与之不同的是,该研究还从血流动力学指标、自主循环恢复率、并发症发生率探讨了喉罩的应用效果, 结果提示其所具有的优势较面罩联合气管插管更为明显。 由此该研究指出,在院前心肺复苏急救中喉罩取得的效果更佳, 患者预后能得到进一步改善,未来推广使用前景广阔。 总结原因在于心肺复苏急救中喉罩的应用更为便捷和迅速, 气道开放效果更佳,并且整个过程中无需使用喉镜,使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稍加培训后即可以掌握, 给推广使用奠定了坚实基础[13-14]。 但需要注意的是,喉罩在本质上属于声门上通气技术,本身无法完全控制气道,故在使用过程中并不能彻底杜绝反流误吸的发生, 且存在潜在的胃扩张或者是漏气风险, 喉罩推挤会厌部时容易诱发气道梗阻, 少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暂性的构音障碍, 所以需要做好此方面的解释工作以避免引发不必要的医患/护患纠纷[15-17]。除此之外喉罩在应用时会对患者喉头部形成一定刺激, 使患者口腔内汇集大量的分泌物而影响通气效果, 故需要结合阿托品类药物以抑制口腔分泌物的释放[18-19]。

综上所述,在院前心肺复苏急救中喉罩应用效果更佳,更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推广使用价值。

猜你喜欢
心搏面罩喉罩
理想面罩
比较3号和4号Supreme喉罩在50~60kg女性患者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对预测心搏骤停患者复苏的意义探讨
民航客机上的氧气面罩
Supreme喉罩全身麻醉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血浆渗透压测定的临床意义
喉罩在小儿拇再造手术复合麻醉中的应用
SLIPA喉罩在急诊心肺复苏困难插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