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于"慢"中寻求"高效"的分析

2022-01-08 08:13李玉君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初中教学高效课堂教学

李玉君

摘要:在新课标的改革下,从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师课堂讲授之中,开始首倡于"慢"中寻求"高效",作为初中的数学老师,需要及时地注意在授课之中的思想及授课的方式,在教学的环节、典型的例题教学及复习教学的环节三方面,探索于"慢"中寻求"高效"具体的教学策略,从而对于学生进行在真正意义上进行有效的教学,并进行全方位地发挥。

关键词:初中教学;课堂教学;“慢”;“高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在初中时期数学的课堂之中,较多的教师对于"高效"二字的理解存在差异,不是体现于随便压缩授课内容方面,就是体现于轻忽知识形成的过程等方面,这是将"高速"当作"高效"的教学做法,或许会有短期内的教学成效,但是非常不利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发挥,会抹杀学生创新的能力和教师创新的能力,学校最后卷入到了授课的饱和时期,也就是最老的知识因为混乱而无法分清,新的知识点又因为新鲜而分不清,无法形成完善的教学系统,自然学校也达不到可持续性的发展。

一、高效的内涵

教学的效率是指对授课效果综合的评价,而不是对上课控制的能力和课堂之中教学的能力的一个评价。有些教学的内容就应该放慢讲课的节奏,保持与学生同步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发现、探索和合作之中解决出现的问题,不断总结有效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在教育之中经常说的“有效”,作为一个初中阶段数学的老师,就应该明确这个阶段的学生本身发展的重要性,应该深刻地理解高效的意义,采取有效的“慢”措施追求“高效”,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数学课堂的教学于“慢”中寻求“高效”的策略分析

2.1引入新知“揪根溯源”

对于新知识点的引入,事实上,类似于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基于一定认知的需要,一些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或者在一个领域偶然的发现突破了传统的认知。授课无法真正组织在一起,但是一些关于知识是如何产生的以及为什么应该学习的思考以及讨论,对于老师更深入地掌握知识是非常的重要。

例如:在学习“尺规作图”的时候,老师可以抛出问题给学生:“为什么选择用尺子和圆規的工具画?它们是做什么的?”学生最初的答案是用直尺画一条直线,用圆规画一个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授课的时候就学习了画尺的五个基本步骤,在不断地反思、总结。最后学生们意识到直尺的功能是确定方向,罗盘的功能是测量距离,只有方向和距离才能确定位置。学生了解尺子的功能,自然而然就能更灵活地用尺子画图。同时,也为极坐标系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这种“揪根溯源”不一定就是指情境引入,而是应该带着辩证的思维对深处的知识点进行挖掘。

例如,在学习“因数分解”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对此知识点进行质疑,通过片刻的思考,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学这些知识点有意义吗?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需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且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了“因式分解”与“整式计算”之间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逆运算。当有着此重大发现之后,老师要引导学生继续刨根问底,通过学生们的激烈讨论,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因素分解与小学之时所学的数的分解相似,前者是深入研究整式的,后者是深入研究数的。在这种学习的模式,学生不会再将因式分解与计算相混淆,自然能为后续更好的学习与解题奠定扎实基础,这便是“慢”中探寻“高效”的具体体现。

2.2数学活动“先思后行”

在数学的活动之中“先思而后行”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实现“有计划”。“打算怎么操作?为什么要这么做?操作之后的结果到底是如何呢?”等等,这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将带领学生制作出更好的方案,分析活动的细节,并根据现有知识对结果进行猜测,培育学生推理的能力。“先思后行”更重要的作用是,一旦后来的“行为”,即“活动的生成”,与最初的“思考”,即“活动的预设”没有一样,或者有了新的发现,正是数学的活动之中最大的价值,讨论和探索才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例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研究其性质”的时候,教师很可能先让学习者猜猜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什么形状,然后让学习自己绘制出来。并解释一下猜测的依据。这或许看上去像是在浪费时间,但对于学习者而言,探究功能的形式与实质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在讨论的过程当中,学生经过了对反比例函数的象限、加减法、定义范围和取值范围等的探讨之后,让学生们对图像有了大概的认识。而由于初步的想法,学生已经明白,所以在列表中的水平位置应该是正的和负的。在活动的过程当中,问题就产生了,因为图像是一个光滑的曲线,因为当时大多数人都在第一和第三象限画了二条折线。但是这位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观点来证明,于是我用几何图板绘制了一条更精确的图像线给学生们看。后来这位学生又发现,计算机上还在使用列表、追踪、绘图等的基本方式,只是得到了更多的分数。另外也有位同学在下课后做生意,对这个问题从几个角度做出了解析。

2.3典型例题授课的环节,坚持“精打细磨”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授课之中,为什么在问题解决策略的连续训练中学生仍然不能掌握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其根本原因是学生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具备类比理解的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选择典型例子,同时放慢授课的速度,培育学生推理的能力。

在处理数学问题的时候,学生必须发现问题解决的规律性,以便合理地解决。所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读书和画图的方法找出规律性。首先,在阅读问题的过程中,还需要先搞清楚现有条件与问题相关的意义,而对于问题中的隐含条件,还必须寻找条件与相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假如问题的解决方案不能被很好的认识,学生可以改变讨论的方法,从而更加全面的认识这些问题的意义,甚至可以直接了解与问题有关的条件。

结语:在数学的课堂授课之中所谓的“慢”,是老师的一种心态。这种“慢”需要稳定下来,引领学生认真地探索。这种“慢”要求老师不断自己,认真的学习课程的标准。这种缓慢要求老师不断地反思,跟上学生的步骤。促使“教与学”处于同一个状态,达到“高效”的授课目标,取到理想的授课效果。

参考文献

[1]翟凯臻,殷翠霞.探讨新时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于“慢”中寻求“高效”[J].科幻画报,2020(02):68+70.

猜你喜欢
初中教学高效课堂教学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