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纸资源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实践探索

2022-01-08 08:13马美婷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实践

马美婷

摘要:纸资源在孩子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同时也被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如在幼儿区域活动之中巧妙运用纸资源,不仅可以大幅度提升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审美能力,还可以充分陶冶幼儿艺术情操。随着纸制品种类的日益增多,其日常运用的材料越来越丰富,幼儿创作与设计的方式正在不断更新,将纸资源在区域活动过程中,表现形式也变得多样化。对纸资源进行创作与设计对幼儿而言十分简单,可以保证幼儿积极参与,培养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发现美、制作美的能力。

关键词:纸资源;幼儿创造力;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幼儿教师承担着启蒙教育的神圣职责,应该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幼儿的成长保驾护航。幼儿阶段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幼儿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扎实学习基础、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时期,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师又应该为幼儿“+”点什么呢?新时代的教师,在开展纸资源利用活动教学过程中,可为传统课堂教学加点“新意”。教师应正确认识纸资源利用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并努力探索利用纸资源利用活动培养幼儿兴趣的有关策略,让幼儿乐于使用纸资源、善于使用纸资源、富于创造性地进行纸资源的利用,从而让幼儿收获纸资源玩耍的快乐。

一、纸资源巧妙融入幼儿创想游戏之折纸游戏实践

现在幼儿园设有小、中、大班,各个班的幼儿在人格发展中处于不同的阶段,存在非常显著的年龄差异,小班到大班是幼儿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幼儿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其智能特征、认真自控、情绪性均出现较为明显的发展,尤其是聪慧性、独立进取、认真尽责、攻击反抗、坚持自己、开朗活泼、急躁执拗等特质在这一阶段的发展尤为明显。幼儿园的折纸教学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折纸兴趣。在活动中教师注重幼儿学习折纸的方式方法,让幼儿积极地独立尝试并产生浓厚兴趣;教师注重幼儿的差异性,进行分层指导;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在共同合作中完成折纸任务。因此折纸是培养孩子们人格健全发展的美术活动之一。

(一)简化折纸要领与步骤

从表面上看,折纸的方法几乎不重样,但我们在分析大量幼儿经常参与的折纸内容时,发现其中存在诸多内部联系。于是,我们将繁复多变的折叠方法归纳、整理为十大简易的折纸要领,其中涵盖了大多数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折纸方法,以便于幼儿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同时,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对折纸要领的掌握情况,进一步简化步骤,如角向中心折,包括对边折2次、对角折2次、角向中心折4次。当幼儿掌握角向中心折的要领后,就可以直接省略为一步,不必从头学起。在简化折纸要领的基础上,我们还归并了折叠步骤。繁复的折叠步骤是幼儿对折纸活动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

现有幼儿折纸教材中的折纸作品大多需要经过10个以上的步骤才能完成,但幼儿的数理逻辑发展水平处于萌芽阶段,步骤越多越难以梳理。我们常会发现幼儿在折叠到一半时束手无策。为了使幼儿能自主地把握折叠步骤,摆脱对成人示范指导的依赖,我们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不同年龄段幼儿数理逻辑的发展水平,将折叠步骤压缩在10步以内,即将相同折法的步骤归并在一个步骤内。例如,大班折纸活动“上海的塔”中,原本亭子的折叠步骤超过20步,考虑到班级幼儿都已经会折双三角和正反重复折叠2次,所以我们将原本的步骤1压缩为折“双三角”,就是对角折、对边折后,再向里推;将之后原本的步骤2~7——3次“正折叠一次、反折叠一次,正折叠一次、反折叠一次”,归并为3步“正反重复折叠2次”。如此一来,整个折叠步骤压缩至5步,这也便于幼儿理解和掌握。

(二)帮助幼儿内化折纸方法

要摆脱“接受式”折纸教学方法,教师必须注重幼儿自主探索、自主思考,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思考、观察、判断,以激活幼儿的思维策略、内化折纸方法,让幼儿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傳统折纸教学中,教师的指导语言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常是教师伴随折叠过程所作出的随意解释,如“对边折”,被误解成“边对边”“把边对整齐”“对个边““这样折一下”,中途还加上许多补充、描述和关照,或索性用动作代替语言。这种不严谨的指导往往会让幼儿如坠入云雾,不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折叠方法。对此,我们采用规范要领语言的方法,帮助幼儿将折纸要领和折叠动作建立联系,逐渐形成通过观察、判断发现折叠方法的能力。

例如,幼儿在许多折纸内容中会遇到“集中一角折”的多种样式,我们将该要领分别规范解释为上下、正反、里外、交叉集中一角折等,便于幼儿准确掌握“集中一角折”的不同样式。同时,我们将十大简易要领分解成折纸活动的三个阶段——起步阶段、继续阶段和提升阶段,以推动不同发展阶段的幼儿掌握各种折纸能力。起步阶段是幼儿折纸的准备阶段,主要是关注折纸动作。幼儿通过“对齐”与“压平”两个动作,使手眼逐步协调,同时感知基本方位。继续阶段着重通过观察、分辨方位,如观察上下、正反、里外以及倾斜方位的运动方向所形成的变化,锻炼幼儿手指动作的连贯性。提升阶段注重提升幼儿观察判断、综合运用、融会贯通的能力,如双三角、双正方、双菱形三个要领中并没有新的动作,而是对已有折叠动作的组合和变化,要求幼儿运用预测、推理,重新组合成新的折叠方法。幼儿的思维特征是具体形象的,他们探索折叠步骤时必须紧密联系所表现对象的原型特征,使折叠的每一个步骤都能与物体的特征相对应,如“上海的塔”就是折叠数个“亭子”后连接而成。

(三)引导幼儿创造性折纸

折纸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丢掉“可变性”,变化无穷的创造才是幼儿体会折纸乐趣的源泉。每一次折纸过程中,折出成品并不是终点,而是新探索的开始。“组合”是幼儿在折纸活动中常用的变化形式,将作品进行简单的拼接、交叉组合,就能变化出很多不同的折纸作品,让幼儿有举一反三的机会。例如,在大班折纸活动“亭子”中,幼儿对照上海城隍庙的古塔,将折好的亭子叠高,开展模拟修复、保护活动;对照静安寺将亭子组合,表现其特征;将亭子组合后做成娃娃。不同情境的折纸内容有所不同,变通就成了幼儿创造性折纸的常用方法。以“娃娃家”为例,幼儿折叠的纸盒放在浴室里当浴缸,倒过来放在客厅里成了桌子和凳子,竖起来又变成了相框和各式橱柜,娃娃家里处处都可以看到幼儿在变通中迸发出的创造火花。我们还有意识地在折纸活动中介绍符合幼儿动手能力和思维水平的“基本款”,为幼儿的进一步创造提供有利的条件。如在“纸飞机”活动中,教师详细介绍了最基本的纸飞机样式,幼儿在折出基本款纸飞机后,通过改变机头、机翼、尾翼的折叠方法,变化出多种新样式,并且在不断试飞、改造、发现新功能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经验和成就感。幼儿将折纸作品玩起来时,还能创造出更多有趣的内容和玩法。

二、纸资源巧妙融入幼儿创想游戏之撕纸游戏实践

(一)学习的形成--幼儿喜欢撕纸

当幼儿拿到一张纸,他们会出于好奇把它撕成纸条或碎片,在改变纸的形状的过程中,展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常常会把撕好的纸条当成薯条、面条,把碎片看作雪花、泡沫等。纸的形的变化,撕纸的声音,都会让幼儿产生莫大的兴趣,这种撕纸的愉悦感便是幼儿兴趣所赋予的。

(二)学习的发展--解读撕纸难点

幼儿喜欢撕纸。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手指的精细度不断提高,“自发型撕纸”向“意图型撕纸”转变。无目的撕纸到有目的的尝试的过程中,教师带着发现的眼睛看到幼儿撕纸中的共性问题。教师应从儿童视角出发,基于幼儿的经验与感受,努力读懂了幼儿撕纸的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幼儿撕纸的空间。例如,幼儿表示“我不会撕”,是在告诉教师“我不知道双手如何配合”。发现撕纸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有利于教师依据幼儿经验,循序渐进的推进撕纸活动,润物细无声让幼儿感受到撕纸是轻松的、愉悦的和有益的。

(三)巧用儿歌教授撕紙方法

在撕纸活动中,如果借助一首幼儿感兴趣的、非常形象的儿歌教给幼儿撕纸方法,能突破小班幼儿撕纸的难点。利用儿歌的形式,幼儿容易理解撕纸的技能要求,而且边念儿歌边操作,既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又能使枯燥的撕纸活动生动有趣。如《大雨和小雨》作为小班的一节撕纸活动,笔者用通俗易懂的儿歌让他们学会了基本的撕纸方法,“啄木鸟,母子俩,头对头,妈妈帮他来捉虫,妈妈帮、儿子捉,捉掉一个又一个”,边说儿歌,边教方法。让幼儿伸出左右手的食指和大拇指,拿着纸对在一起(啄木鸟,母子俩,头对头),左手是“妈妈”,右手是“儿子”,开始捉虫子(妈妈帮他来捉虫),“妈妈”捏住纸向前扭一下,“儿子”向后扭一下,往下撕(妈妈帮、儿子捉,捉掉一个又一个)。又如撕长条时用这样的儿歌:“两只小小鸟,飞来吃小虫,你咬一口往下飞,我咬一口往下飞……啊呜啊呜吃掉了,吃呀吃,吃呀吃,我的肚子吃饱了。”一个长长的纸条撕成了。这些生活化的儿歌,幼儿容易懂,能激发幼儿撕纸的兴趣。

(四)选材贴近生活,遵循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

撕纸是幼儿园最重要的手工活动之一,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在生活化、游戏化的情境中,让幼儿循序渐进地掌握撕纸的技巧,这不但能培养幼儿的精细化动作,也能开发幼儿的思维。开始几次活动教师可以让幼儿任意地撕纸,激发他们玩纸的兴趣,然后慢慢地教给幼儿撕纸的方法,哪怕撕一点也可以,但一定要遵循撕纸的方法。课题组的教师进行了研讨,可以想办法用生活中幼儿喜欢玩的游戏激发他们去撕纸,并且引导其一点一点把纸撕下来。课题组的教师选择了一个游戏《接新娘》:“今天小朋友要用自己灵巧的小手为新娘撕些五颜六色的纸片,玩游戏时往新娘头上撒,你们想不想玩这个游戏?”幼儿积极地动起来,这时教师强调游戏规则,即一定要按撕纸的方法一点一点去撕,扯下小纸片的幼儿是违反游戏规则的,如果违反游戏规则,就不能继续玩游戏了。于是幼儿积极主动地和教师一起学撕纸。紧接着师幼又进行了《大雨和小雨》《下雪了》多个游戏活动,幼儿能比较熟练地撕纸了,然后教师再从撕长条纸(长方形)入手,先学着撕“面条”,为幼儿每人准备盘子和锅,把撕下的面条装在盘子里,让幼儿玩“煮面条”的游戏。渐渐地在以后的活动中,逐步提高要求,不但要撕成长条,还必须粗细均匀,中间不断开,并将其粘贴在一起,组成漂亮的图形。

三、结语

在幼儿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将纸资源进行融合需要教师对纸资源的活动进行有效规划,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的纸材料,明确其在区域活动中的运用形式以及时间,提高幼儿发散思维以及环保意识。纸资源分类广泛,报纸、卫生纸、废旧纸……其本身就有极强的趣味性,但是对于幼儿而言,对纸资源进行实践的动手操作难度较大,且活动中运用的工具较多,在区域活动中可能还存有安全隐患。因此,教师需要利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激发幼儿对纸资源活动的兴趣,并且教师要培养幼儿在活动过程的安全意识,保证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身心健康发展。另外,如果能通过家长助教组织幼儿走出幼儿园,家长协助教师一起照看幼儿,就能在更大程度上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纸资源利用体验,丰富幼儿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同时提升美术活动开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洁.放飞指尖,体验手工之乐——谈手工活动促小班幼儿动作发展[J].幸福家庭,2020:(11):57-58.

[3]黄毅莹.初探剪纸活动融入区域游戏的有效途径[J].学周刊,2019(34):72.

[4]童云玉.剪纸与区域活动、游戏有效融合探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12):109-110.

[5]孔起英.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实践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