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
摘要:在初中阶段,历史学科理论性较强,需要学生完成大量的记忆,所以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出现厌学情况,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针对此,初中历史教师要格外重视,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对历史这一学科产生兴趣,并在历史课堂中保持積极性,在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从初中历史教学视角出发,提出了几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希望有些许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兴趣;课堂导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系统化理解与认识历史知识的起始阶段,这个阶段历史课堂教学的开展对于学生今后的历史学习起着奠基性作用。因此,教师务必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只有保证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可以在历史学习中保持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更好地扩充自身的历史知识储备库,升华情感认知,这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有着促进作用。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效果显著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运用丰富多彩的导入手段,有助于使学生积极地加入到课上的学习中,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采取故事导入法。故事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有着足够的吸引作用,很多的学生都会有阅读小说和文章的习惯,老师可以借助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入历史的真实故事作为历史教授环节的导入。例如,学生在学习《三国鼎立》的时候,可以先导入同一时期发生的事情,如《官渡之战》,通过放映电影片段或是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对于历史角色的了解,便于学生进入到老师所创建的情景中。其次,运用古诗词导入法。透过古诗,能够深入了解到作者所处的时代信息,基于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引入与之相关的古诗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了解古诗词背景,从而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比如,在学习《夏、商、西周的兴亡》的时候,可以利用《尚书》中的内容“时日曷丧,予给汝皆亡”进行代入,教师细致地讲解故事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夏桀统治的残暴。然后,老师们又继续提问:为什么当时的普通民众那么讨厌夏桀?他们对当时的年代有了解吗?在问题的牵引下,学生往往也会对学习内容产生好奇心,从而想要学习的愿望被进一步激起,从而促使学生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优化整个教学过程
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方法太过落后、单调,不仅难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也无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培养。在这个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时代,教育手段不再像之前那样单一,逐渐趋于多样化形式发展,教学过程有了多媒体设备的加入更加生动灵活。因此,历史教师可以正确运用多媒体,通过声画结合的方式,将学生注意力快速集中起来,更加深刻地感受与认知历史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例如,在教学《原始的农耕生活》时,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有热情,教师可以提前搜集教学资源,包括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相关图片或视频。在课堂上,借助于多媒体,带领学生观看准备好的素材,其中涉及到原始陶器、稻谷以及生产工具等内容。由此能够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内容产生探索的兴趣与欲望。观看完相关素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同时期居民的农耕生活有着怎样的特点?”增强学生的认知与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注入不竭动力。
三、创建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有效互动的过程,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习惯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将书面知识不断地输送给学生。基于这样的教学模式,师生缺乏良好的互动,学生在课堂中比较被动,对于知识的理解停留于表面。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了方向性引导,倡导师生在课堂中要追求平等相处与发展,对学生兴趣提出高度要求。而构建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能够尽快实现这一重要目标,吸引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实现教学相长。
例如,在教学《科举制的创立》时,如果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将书本中的知识直接传递给学生,由于学生没有处于那个时代,难以理解科举制度以及影响。考虑到学生面临着中考压力,为了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在生活与知识中建立起联系,巧妙地联系中考与科举制,促使学生快速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然后,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与现在的中考相比,古代科举制度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两者又存在着哪些相似之处?”然后,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与探究时间,让学生掌握在课堂中的主动权,教师主要是提供及时、必要的帮助与指导。通过营造和谐友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对学生兴趣进行激发,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四、加强课堂教学训练,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各种训练中,通过真正的动手操作,在这个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与能力。要想培养学生能力,必须要及时组织学生练习,在不断练习中掌握相关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在提高其自身能力的同时,也能培养良好的兴趣。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需要认真选择练习题,尤其是典型、有代表性的题目,如果有必要的话,需要教学生如何更好地操作与练习。
例如,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教师可以根据这部分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浏览与搜集一些相关的经典史料,包括直观的图片以及容易读懂的资料,如萨拉热窝事件图片与文字材料等,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设计问题:“对于塞尔维亚青年的刺杀行为,你的观点与态度是什么?请说明理由。”预留出一定的思考与解答时间。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材料题的解析能力,还能实现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
结语
综合而言,学生兴趣的培养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从多角度出发,可以从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创建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加强课堂训练等方面入手,对学生兴趣进行有效地培养,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闫长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究[J].品位·经典,2021(19):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