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世豪 单倩倩 武媛媛
摘要:伴随着我国不断推进的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使得国民经济对公共产品的依赖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但是,公共物品提供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在一个公共产品理论框架内,定位公共产品供给中财政的地位与职能,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的方案与建议。
关键词:公共物品;公共财政;财政收支;供给侧改革
财政是政府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方式,从而达到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一种收支活动,是政府进行经济干预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快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与效率,成为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在一个公共产品理论框架内,总结出公共产品供给的基本机制, 以及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完善财政收支体系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措施。
1.公共物品的市场提供与政府提供
1.1纯粹公共物品的提供
相较于私人物品,公共产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基于以上的特点,假如由公共产品全部由市场提供,公众为求自己的利润最大化。更倾向于享受公共物品提供所带来的便利,而尽量避免承担公共物品的使用费用和建设费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面临着公共物品的供给量不足,效率损失以及融资难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凭借其政治权利,通过征税和强制性的融资的方式,以免费提供公共物品来解决这些难题。一方面,国家通过征税融资,可解决市场无法解决的“融资难题”。另一方面,政府征税融资,可按边际成本免费提供,可解决市场无法解决的“效率损失难题”。总之,相较于市场,政府提供纯粹公共物品是有效的。
1.2外部性公共物品的提供
但是纯粹公共物品并不是普遍存在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更为常见的是具有私人物品的某些特征,又具有公共物品的某些特征的“混合物品”。在混合物品中有一类“排他性”不充分的公共物品,也就是“外溢性”公共物品。这种“外溢性”是指不能通过市场交易得到补偿的额外收益或成本,这也是市场失灵的一种表现,而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弥补市场失灵。
2.公共物品提供存在的问题
2.1公共物品事前提供不足,财政收支压力大
在我国,部分教育科研医疗卫生服务是具有很大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所以采取由政府进行提供或者与市场共同提供的方式,但是仍旧存在很多问题。现实生活中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在未能被充分认识和控制的前提下,所带来的社会损失往往难以承受。因此,合理分配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事前投入和事后投入的比例,是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的有效措施。
2.2公共物品提供不平衡,低效与浪费并存
现阶段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有待完善:基础设施投资、行政管理所占比例较大,但是民生支出、“三农”支出比重较低,所以相应的公共物品提供数量会有所不同;另外,公共物品的提供在地区间也存在着不平衡:部分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以及监管力度不足,提供的公共物品存在数量不足、质量较差等情况。另外,提供的公共物品内部结构存在不平衡,部分基层政府对具有长期性效益大势短期收益率较低的公共产品严重供给不足,比如农业灌溉,农业水利,乡镇学校教育等,这些在短期内并不能产出与投入对等的产值,回收成本较为困难。另一方面,一些不能进行再生产的物品提供过量,浪费严重,比如建设过量楼房,但后期无人居住,形成土地资源的浪费。总之,公共物品的提供需要注意数量分布和质量提升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3.公共物品提供的改革方向
3.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财政收支结构
政府在进行财政决策时,需要将民生需求纳入决策中来,通过各类调研,总结出迫切需要的公共物品开支项目,并对其进行研究讨论。逐步提高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支出比重;强化管理类财政支出审核的对策,优化行政事业人员的管理经费支出,防止财政支出的浪费;控制基础建设的规模,将经费使用到基础設施落后的地区,为后续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合理地使用相关经费,提升经费的效率,注重财政支出经费的长远效益。
3.2市场化运作方式,规避供给失灵问题
市场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存在失灵问题。可以通过创新市场运作方式,在不损害社会福利的情况下,改变公共物品供给“有市无价”的瓶颈,让政府、企业、非盈利组织及公民个体有序参与到公共物品的供给当中,更有效规避公共物品供给失灵问题。但是作为公共物品,价格设计必须合理,符合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利益。
3.3加强社会合作,实现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的多元化
一方面,如果单纯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存在着很多缺陷;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可以选择政府供给、市场供给、社会组织供给和公民个体的自愿供给等公共物品的多元主体供给体系。这种多元化的供给主体,不仅是对社会中各种资源的综合运用,而且能减少政府对公共物品供给的投资、使政府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更为关键的领域当中、提高政府公共物品供给的质量和水平。
综上所述,在经济的发展对公共产品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强的现状下,如何提升公共产品供给的质量,如何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提供更好地公共物品产出效率,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针对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入手,促进公共物品的有效利用,从而让其更好的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大众,为社会发展创造更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朱荣飞,周定财.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0,32(6):40-42.
[2]朱俊奇,费保升.公共物品供给侧改革问题探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4):6-11.
[3]刘强,娄慧敏.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共物品供给的思考和启示[J].财政监督,2020(12):79-83.
作者简介:耿世豪(2001-),男,汉族,河北衡水人。研究方向:财政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