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评课六要素

2022-01-07 09:57李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课程评价

李远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评课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一堂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可以从多元的角度进行评价。凸显心理健康教育课特点的进阶模式评课,才能有效达到评课目的,进阶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评课,可以抓住六大要素,即辅导理念是否有心理学理论依据、活动设计是否创新、教学内容是否贴心、师生互动是否走心、是否以活动体验为重心、上课氛围是否暖心等。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课程评价;课程思考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01-0029-04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心理健康教育课评课要看什么门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一堂优质的心理课可以从多元的角度进行评价。我在一线从事了二十年心理健康教育课教研工作,参加了很多观课评课活动,综观各种评课,可以把心理课的评课分为基础模式与进阶模式。基础模式包括教师语言、衣着、时间的把控、课堂过程的流畅、重难点的把握、学生参与度高低等,或者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师生互动等角度来评价。这些评价角度,可以说放在哪个学科都可以,但缺少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独特视角。而进阶模式强调心理健康教育课要体现“心理味”,体现以学生活动为主,以学生的心理体验为核心,以学生的心灵成长为归宿,凸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性。

一、评课的用途和目的

评课是教育教研的有效形式,所有公开课和研讨课、观摩课等都离不开评课环节,一堂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在不断评课中完善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效的评课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发现其中的不足,促进教学智慧的生发和积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评课作为平时教研的主要形式,除了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在教师的技能比赛中,还常作为一种比赛形式被广泛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课如何进行评课,怎样评课才有效呢?凸显心理健康教育课特点的进阶模式评课才能有效达到评课目的,进阶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评课可以抓住六大要素进行。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评课六要素

(一)辅导理念要有心

辅导理念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灵魂,是设计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理论依据。辅导理念要有心,是指要有心理学的理论做支撑。首先,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比如根据著名的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为辅导理念;其次,以团体动力学及其他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为指导,体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科学性,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区别于主题班会、品德课、道法课的重要地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是凭空想象设计的,要把心理学的技术与理论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用基础咨询的技术引导出学生的真实情况,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各种问题,维护心理健康,提升心理品质。

实例1:我在省级公开课“战胜拖延”的设计中,在改变拖延行为这个环节,先设计一个冥想活动“如果我不再拖延——期待改变”;接着讨论分享如何和拖延说再见,问题包括:有没有不拖延的情况?(探讨例外)怎么做到的?(自身资源)除了这个方法外,还有什么可以帮到你自己?(寻找资源)在课的最后设计“每天战胜拖延每天前进一小步目标”。(小步伐前进)这一课运用团体辅导的方法,借用建构主义的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方法,運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介入技巧(比如问题简述、建立目标愿景、探讨例外等),引导催化学生保持正向叙说,问题中隐含对学生的能力优势和自设目标的肯定,引发学生的成功发展和正向改变。

另一位教师在上“心情不妙觅良方”一课时,就以萨提亚的冰山理论为依据设计课程,让学生看到情绪背后的需求与渴望。有位教师上“我的未来不是梦——职业生活大家谈”一课,则以叙事疗法为理论依据来设计。这些心理学理论支撑起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大厦。对辅导的心理学依据要注意理论的科学性,如一些存在争议的理论和技术包括皮纹心理、家庭系统排列等,不要随便采用。

(二)活动设计要创新

目前不少心理健康教育课设计千篇一律,如抓手指、雨点变奏曲、解手链等活动,从小学到高中一成不变,学生逐渐失去兴趣。教学活动一开始,甚至有学生说:老师,我们已经玩过了。有些活动即使学生没玩过,也觉得了无新意甚至无聊透顶。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心理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只会盲目照抄书本或照搬别人的东西。所以,在活动设计上要创新,包括教学理念要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运用技术等要创新。尤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技能比赛中,教学设计是否具有创新性是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一节课能否吸引学生和教师的重要因素。例如,有位心理教师上“手机与自律人生”一课就很有新意,一般讲到手机,很多教师都会讲到手机的危害、如何与手机保持适度距离等,这些都停留在理念或大脑认知层面,学生都知道就是做不到与手机保持距离。针对这个情况,这位教师在课上设计“我和手机的雕塑”活动:两人一组互为搭档(出单时可三人一组),分别扮演手机和自己,扮演手机者保持不动,扮演自己的则用身体、表情动作和距离表示自己和手机的关系,定格十秒,充分感受以后,再互换角色扮演。在定格时,教师用手机拍下照片,选择照片投屏分享。学生看到自己及他人与手机的关系造型,如紧紧拥抱、平行、深情注视、远远观望等,触动很大,感受到自己与手机保持适度距离的重要性。这一课中,教师的教学设计新颖,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彰显了时代气息。

(三)教学内容要贴心

教学内容要贴心,指选择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心理,只有贴近学生心理才能产生共鸣。具体地说,要做到三贴近,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选择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即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心理特点,以学生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共性心理问题为重点,量身设计教学内容;其次,选取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以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探讨内容,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再次,教学内容还要贴近社会,可以整合当今社会的热点难点开展讨论或融合到课堂中。

实例2:有位教师在上六年级“同情与关怀”这一课时,以本校为患重病学生献爱心活动导入,引出同情与关怀的重要性。接着,教师表明自己上班途中丢过手机,很着急很难过,请学生演示如何表达同情与关怀。学生纷纷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教师的关怀,教师真诚分享自己对这份同情与关怀的感受,说明哪些话哪些做法让自己感觉特别好。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同情与关怀,在学生分享的基础上总结出几种情况,如考试没考好、被父母或者老师批评、与好友闹矛盾等。最后,每一组选择一个不同情景来分别扮演被关怀者和关怀者,并选小组代表上来演一演和分享感受。整节课没有任何说教,所有内容都非常贴近学生心理。

另一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有位教师上的课主题叫“爱的奉献”,整节课围绕感动中国人物白方礼,90岁老人每天骑着自行车载客赚钱捐款,让学生学习其奉献精神。白方礼人物形象固然好,但这种人物事迹离学生生活很远,也不太具备模仿性。整节课听下来,教师说教严重,内容完全脱离学生的实际,政治味道浓厚,学生只说场面话,与其说是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如说是政治课或班会课,甚至不如政治课和班会课效果好。

(四)师生互动要走心

心理健康教育课要走心,也就是要真诚、真心实意,不是虚情假意或说场面话。首先,看教师的口头语言和非语言表达是否真心。教师教态是否亲切、自然,语言是否精炼、幽默;教师是否真诚表达自己并适度开放自己,教师回应学生的言语是否具有温度且符合学生的理解水平,教师点拨是否到位,是否能引导学生层层推进,深入探索,而不是浅尝辄止,隔靴搔痒;教师是否具有教育机智,随机处理突发事件,能把课堂意外生成课堂精彩。教师是否通过情感卷入性比较强的活动来引发学生的共鸣,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其次,看教师是否把心理咨询技术运用到与学生的互动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对教师最大的考验,也最能体现教师辅导理念和功力的地方,在于教师在课上是否运用心理辅导技术,例如专注、倾听、同感、澄清、重述、具体化、聚焦、内容反应、情感反应技术、参与性技术等。再次,看学生是否表达出了内心的真情实感,是否真实地呈现学生内在的世界。学生兴趣是否被激发、学生自我卷入程度是否高,是否全身心投入等,包括学生认知上的领悟与情感体验程度是否深刻等。

实例3:有一位教师上“做一个受欢迎的异性同学”一课,讲到性意识是自然的、正常的、普遍存在的,青春期对异性有好感是正常的,教师对学生青春期的情感表现出接纳理解,而不是去否认或说教反对。这时学生问:“老师你有暗恋过男生吗?心情怎么样?”教师没有逃避问题,也没有说谎或者说教,而是很真诚地回答,说自己在学生时代曾经有过,当时每天满脑子都是那个男生的影子,喜欢到连他用过的东西都喜欢,整天想看到他又害怕见到他。学生笑了,然后问老师当时有没有表白,后来怎么样?教师说:“在我们那个年代,绝大部分学生都是不会表白的,都是把喜欢偷偷藏在心里,我也是这样,想着好好读书,以后读大学就有机会和他在一起了。等到考上大学,我却一点都不喜欢那个男生了,觉得他除了有点帅,其他都不怎么样,觉得自己之前那么傻,怎么会把他想得那么好,很庆幸当初没有表白。”从头到尾教师很真诚,这种真诚带动学生在如何文明有礼貌对待异性、要不要表白、如何与异性保持适度距离上也真诚表达自己,真诚分享自己观点,分析几种可能的做法及结果。当师生真诚分享自己时,学生的心灵成长就迈進了一步。只有师生真实表达自我,适当开放自我,才能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提升课堂实效。

(五)活动体验为重心

心理健康教育课又称心理活动课,指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富有启发意义的活动,唤醒学生的潜意识,并通过交流分享各自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等,激发思想碰撞,造成学生内心的认知冲突,重构认知体系,并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活动和体验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灵魂,一堂满堂灌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可能是一节成功的课。说教或以传授心理学知识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只能使学生知道一些心理学知识和道理,却无法让学生体验相应的情感和掌握相应的方法。学生的内心有和以前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才会有所触动,才能真正促进他的成长。如果上完课后,学生知道可以这么做,但是仍不知道具体如何做,或不愿意这么做,那么这堂课的效果是不理想的。当然,活动必须是有趣的、吸引人的且与主题相关的。一节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一定是有趣的、好玩的、动感的、活泼的,因为只有好玩,学生才愿意跟着教师,在教师的带领下到达目的地,教师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实例4:“如何应对嘲笑”这一课是福建省一师一优课省级优质课。在学生经验分享和教师推荐介绍应对嘲笑方法的基础上,学生两人为一组,轮流扮演嘲笑者和受嘲笑者,受嘲笑者要运用学习到的方法从容应对。演练中要注意身体站直,目光注视对方,语气肯定。两人一组演练完再请几组同学到台上演示应对策略。学生在角色演练中,体验到被嘲笑的不舒服等负面情绪,将心比心减少对他人的嘲笑,同时也学会从容应对各种嘲笑。活动深入学生的内心,学生体会到被嘲笑的感受并通过训练方式掌握应对嘲笑的方法,而不是停留在大脑的认知层面。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核心要素是活动、体验、分享。活动体验是重心,活动要尽量人人参与,课堂不能成为个别学生的表演秀。学生在体验感受后,要将其分享出来,这个环节很容易被忽略,心理健康教育课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在分享的过程中,教师要秉持开放、接纳的心态,强调真诚、尊重,不作价值判断,让学生敢于发言,愿意分享,从中感受到被支持,也能不断地自我觉察和探索。其他同学在倾听的时候,能从多元的视角看待同一问题,触动情感,引发共鸣,增强彼此的情感联接。总之,学生只有参与活动,才能在活动中观察思考、领悟和成长。

(六)上课氛围要暖心

心理健康教育课要注重课堂环境的设置,教师秉持对学生尊重、理解、平等的态度,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心理暗示,在团体辅导过程中关注个体差异,加强对特殊个体在团体中的支持与保护。在提问、应答,处理生成、突发事件过程中的教育智慧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支持,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轻松的、温馨的氛围。

实例5:“如何应对嘲笑”这一课,教师先以几幅学生漫画引入嘲笑问题,提问学生从小到大,是否有类似被嘲笑经历,如果有请举手。让主题内容尽量多地影响到学生,并且能使得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感受不是独一无二,别人也一样,是很正常的现象。在平常学习中,不少学生以为自己遇到的困境只有自己才能感知,别人都无法理解。但是当有许多同学举手示意有类似经历时,学生有松一口气的感觉。这时教师请学生分享自己被嘲笑时的心情,而不是具体被嘲笑的经历,不让学生在课堂上过度暴露。如果分享被嘲笑的经历,例如因为名字被同学谐音或取外号等,学生分享出来以后可能又会被不知道的同学今后继续嘲笑,但是分享心情则不会存在太大的个体差异。

又如有个教师上心理健康教育课“学会合作”时,有学生举手问,如果别人不和自己合作怎么办?老师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问其他人。有学生就回答:可以一个人待着,有时一个人待着也挺好,不需要一起玩。此时,提问的学生露出笑容,这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外部视角,让她看到别人的反馈,与自己内心的假设形成差异,她很快意识到自己之前那么悲观不必要。由此可见,教师在问题设计及回应学生方面,都要努力营造温馨安全的分享氛围。

除了在分享的度上保护学生不被伤害,制止其他学生发言避免伤害同学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有位老师上心理健康教育课“欣赏自我”,其中有一个活动是评选全班之最,活动前教师一再强调这个全班之最必须是优点或者特长或者品质等值得肯定的地方,不可以评选那些短处、缺点或不好的地方,或者让对方感到不舒服的地方。即使这样,仍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笑嘻嘻地说:“我要评选全班最龌龊的人,他是……”这个学生还没说完名字,教师立即打断,并再次强调分享规则,鉴于该学生故意违规,必须站一会儿直到被伤害的学生愿意谅解才可以坐下。这既是对违规学生的惩罚,也间接对被伤害学生进行心理补偿,又对其他人起到警示作用,有效维护了课堂的安全氛围。

总之,有效评课是教师学习、研究的过程,评课要以促进教师專业进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目的。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评课要抓住心理课的特征,评出心理味,而不是泛泛而谈、面面俱到,或为了展示评课者水平夸夸其谈。只有在教学实践后思考,在总结后改进,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才能让心理健康教育课更加深入学生的内心并提升课堂实效。

参考文献

[1]仇于平.对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的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3):36-37.

[2]宋振韶.让心理健康教育更“走心”[J].江苏教育,2017(32):1.

[3]程忠智.当前心理活动课评价标准的制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3):10-12.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猜你喜欢
课程评价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职业能力对接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的课程设置
PDCA循环在持续改进领导教育质量中的应用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基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工业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云计算背景下的学生课程评价模式探究
浅议学校本位课程评价的内涵及其途径
基于“闭环控制”原理的课程质量保障系统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