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质量对寄宿初中生情绪适应的影响:情绪应对的中介作用

2022-01-07 09:57魏建华高雯张嘉欣顾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应对方式

魏建华 高雯 张嘉欣 顾娟

摘要:尽管寄宿学生与父母的沟通频率较少,但高质量的亲子沟通仍然能够促进子女在寄宿学校中的情绪适应。采用问卷法对229名寄宿初中生进行测量,分别要求被试报告自己与父亲或母亲的沟通质量、应对方式和情绪适应。结果显示:(1)母子沟通质量的关系指向和问题指向对寄宿学生的情绪适应均有直接预测作用;(2)情绪应对在上述变量之间存在中介作用;(3)尽管问题应对不能显著预测情绪适应,但是父子沟通质量的关系指向和问题指向均能显著预测寄宿学生的问题应对。

关键词:亲子沟通质量;寄宿学生;情绪适应;应对方式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01-0022-04

一、引言

最近十年,寄宿制学校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仅有助于促进农村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也有助于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关爱问题。2016年发布的一项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发展报告指出,在受调查的17000多名寄宿小学生中,留守儿童占比60%;有抑郁倾向的学生比例高达65.7%,是全国城市平均水平的2倍[1]。实证研究也显示,寄宿初中生的心理或行为问题显著多于非寄宿初中生[2]。这可能与寄宿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并且无法及时获得家庭支持有关。尽管在进入学校之后同伴支持会增加,但是父母支持仍然在子女的情绪适应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亲子沟通是父母为子女提供情感支持和问题解决的重要途径。寄宿学生与父母虽然较少进行沟通,但高质量的亲子沟通同样对子女的情绪适应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亲子沟通质量对寄宿学生情绪适应的影响及其中介因素。

(一)亲子沟通质量与寄宿学生的情绪适应

亲子沟通质量是指亲子沟通达成增进彼此情感和问题解决等目的的程度,包括关系发展和问题解决两个维度[3]。这两个维度均可能与青少年的情绪适应正相关。一方面,根据依恋理论,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联结有助于他们获得情绪安全感,提高情绪适应性;另一方面,父母为子女提供问题解决的策略,也能够正向预测他们的情绪适应[4]。然而,一些研究发现,母子沟通和父子沟通存在一定差异。首先,父子沟通质量可能低于母子沟通质量。相对于父亲而言,青少年与母亲的情感交流较多,相互理解的程度也较高[5]。其次,母子沟通与父子沟通的内容各有侧重。母亲在沟通中会表现出更多的情感反馈,父亲在沟通中则会给出更多的建议反馈[6]。因此,本研究的第一个目标是考察母子沟通质量和父子沟通质量两个维度是否会对寄宿学生的情绪适应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应对是指个体为了降低压力或减少压力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认知或行为努力,主要包括情绪应对和问题应对。一些研究显示,亲子沟通质量与青少年的应对方式有关。例如,高水平的亲子沟通有利于青少年使用问题应对解决压力事件,减少使用忍耐、逃避等情绪应对方式[7]。父母的温暖支持越多,青少年采用逃避、发泄情绪等情绪应对越少,使用问题解决和寻求社会支持等问题应对越多[8]。由此可见,高质量的亲子沟通会减少子女的情绪应对,增加问题应对。

与此同时,青少年不同的情绪适应结果可能与他们采取的应对方式有关。研究发现,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会加重个体的压力,甚至影响心理健康;指向问题的应对则有助于个体解决问题,提高情绪适应能力;当青少年采用逃避策略时,他们的抑郁情绪会增加,而采用积极应对的策略时,他们的抑郁情绪会减少[9]。由此可见,情绪应对与青少年情绪适应呈负相关,问题应对与情绪适应呈正相关。因此,本研究的第二个目标是考察两种应对方式在亲子沟通质量与寄宿学生情绪适应之间是否发挥了不同的中介作用。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依据方便取样原则,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3所寄宿学校随机发放问卷300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229份。被试年龄在13 ~ 15岁之间。其中,男生106人,女生123人。

(二)研究工具

1. 亲子沟通质量分量表

采用池丽萍[3]编制的“亲子沟通量表”中的“亲子沟通质量分量表”,该分量表共12题,包含关系指向和问题指向,每个维度各6个题目。关系指向反映亲子沟通在增进情感、维持和发展关系方面的质量;问题指向则反映亲子沟通在处理实际问题时的有效性。采用四点计分,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得分越高,亲子沟通在促进亲子关系或解决问题上的质量越高。两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在母子沟通质量数据中分别为0.87和0.81,在父子沟通质量数据中分别为0.89和0.84。

2.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

采用陈树林、郑全全、潘健男等[10]编制的“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量表共36题,包含问题应对(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的合理化)和情绪应对(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幻想否认)。采用四点计分,从“不采用”到“经常采用”。得分越高,采取问题应对或情绪应对的倾向越明显。两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分别为0.81和0.82。

3.情绪适应

采用江光荣、应梦婷、林秀彬等[11]编制的“中国中小学生学校适应成套量表”中用来测量情绪适应的6个题目。采取五点计分,从“从不如此”到“总是如此”。得分越高,青少年的情绪适应状况越好。6个题目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72。

4.统计方法

用SPSS20.0进行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用Mplus7.4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检验。

三、结果与分析

(一)相关分析

母子沟通质量的关系指向与问题指向和父子沟通质量的关系指向与问题指向,均与子女的情绪适应、问题应对呈正相关,与子女的情绪应对呈负相关;子女的情绪应对和情绪适应呈负相关,子女的问题应对与情绪适应则为正相关(见表1)。

(二)多重中介模型的拟合检验

根据中介效应的检验步骤,首先建立2个简单回归模型。模型1,以母子沟通质量的关系指向和父子沟通质量的关系指向为自变量,子女的情绪适应为因变量。该模型为饱和模型,子女情绪适应对母子沟通质量的关系指向的路径回归系数为0.313(p=0.000),对父子沟通质量的关系指向的路径回归系数为0.073(p=0.316)。模型2,以母子沟通质量的问题指向和父子沟通质量的问题指向为自变量,因变量同模型1。该模型也为饱和模型,子女情绪适应对母子沟通质量的问题指向的路径回归系数为0.509(p=0.000),对父子沟通质量的问题指向的路径回归系数为0.197(p=0.036)。

在模型1、2中,同时加入子女的情绪应对和问题应对作为中介变量,建立两个多重中介模型(模型3和模型4)。两个模型均为饱和模型。各个路径的回归系数见图1。由图1可知,在母子沟通质量与子女的情绪适应之间,无论是关系指向还是问题指向,子女情绪应对的中介作用都成立。尽管情绪应对和问题应对在父子沟通质量与子女情绪适应之间没有显著的中介作用,但是父子沟通质量的关系指向和问题指向都能显著正向预测子女的问题应对。

四、讨论

(一)亲子沟通质量与寄宿学生情绪适应的正相关

简单回归模型的结果支持了母子沟通质量和父子沟通质量对寄宿学生情绪适应具有不同影响的假设。一般来说,母亲是子女的主要照看者,母亲与子女接触时间更长,交流更频繁。母子沟通能够有效增进情感联系,为子女提供情感支持,对他们的情绪情感发挥保护作用。父亲则较少与子女进行交流、为子女提供情感支持。与以往研究保持一致,本研究发现父亲对寄宿学生的情感支持和情感沟通少于母子沟通,并且发现父子沟通质量的关系指向对寄宿学生情绪适应没有显著作用[5]。不过,父子沟通质量的问题指向能够促进寄宿学生的情绪适应。研究显示,良好的父子沟通能够为子女提供应对问题的方法,进而培养他们的自主性,提高其情绪适应能力[4]。

上述结果支持了亲子沟通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呈现了母子沟通质量和父子沟通质量对于寄宿学生情绪适应的不同影响。就寄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寄宿学校不仅要采取措施保障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沟通频率,还应通过讲座、团体辅导等形式帮助父母提高亲子沟通质量,通过言语或情感交流来发展亲子关系、帮助子女解决问题。不仅作为主要照看者的母亲应当如此,父亲也要增加亲子沟通,尤其要增进情感联结。

(二)应对方式在亲子沟通质量与寄宿学生情绪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

多重中介模型结果显示,情绪应对在母子沟通质量与寄宿学生的情绪适应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问题应对的中介作用不成立。这表明,作为子女的主要照看者,较高的母子沟通质量有助于维护子女的情感安全性,为子女提供情感支持,使得子女在寄宿学校遇到压力时较少使用情绪应对方式。

尽管问题应对方式对寄宿学生的情绪适应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但是父子沟通质量对寄宿学生的问题应对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由此可见,较高的父子沟通质量,无论是在发展关系还是在解决问题方面,都会提升子女的问题应对能力。父子沟通质量对子女情绪应对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这与父子沟通较少进行情感交流、较多谈论问题解决有关。

参考文献

[1]http://www.chinadevelopmentbrief.org.cn/news-18561.html.

[2]张丽锦,沈杰,李志强,等. 寄宿制与非寄宿制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特殊教育,2009(5):82-86.

[3]池丽萍. 亲子沟通的三层次模型:理论、工具及在小学生中的应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2):140-150.

[4]Desjardins,Leadbeater. Relational victimization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adolescence:Moderating effects of mother,father,and peer emotional support [J].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2011,40(5):531-544.

[5]杨晓莉,邹泓. 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特点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1(13):49-54.

[6]Diiorio C,Kelley M,Hockenberry-Eaton M. Communication about sexual issues:Mothers,fathers,and friends [J].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1999,24(3):181–189.

[7]朱天晨,邹仪瑄,蓝晓倩,等. 中学生亲子依恋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9,40(9):1406-1409.

[8]孙经,李凤娟,何健,等. 中学生应对方式特征及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2):256-260.

[9]储丽琴,郝加虎,翁婷婷,等.高职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家庭环境的相關性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2):241-243.

[10]陈树林,郑全全,潘健男,等. 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4):211-214.

[11]江光荣,应梦婷,林秀彬,等. 《中国中小学生学校适应成套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25(3):435-444.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猜你喜欢
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社区心理学视角
大学生拖延心理研究综述
浅谈如何应对讲解员的职业倦怠期
飞行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
师范类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高职生自我价值感、职业价值观与应对方式影响的研究
心理社会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析
新加坡推动TPP的挑战和中国的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