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燕
摘要: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此,结合教育经验,简单地谈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考;全面发展;之我见
中圖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素质教育全面的推广和深入发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学科教育中所占据的比例和发挥的重要越来越突出,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构建、良好道德素养的培养以及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下面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出发,对如何优化教育教学、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发挥学科教学的作用与价值、实现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提出几点思考。
一、创设促进小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积极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望
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如何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呢?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入手,从小学生日常生活所接触的环境入手。一般来说,情境教学可以很好的渲染课堂教学的气氛,提高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对于很多道德和法治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通过情境化的方式,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理解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道德規范,之所以出台相关的法律条文其意图何在?又有什么必要性,让学生弄清楚其背后的原理,这样,学生在学习以及应用过程中,才能够知其所以然。例如,现在很多小学生都被教育要懂得分享,要注重于学生的团结协作。然而很多小学生对于这样的要求,感到非常的难以理解,因为他们会认为自己喜欢的东西,真的不想给别人分享。那违背自己的意愿,怎么能叫做快乐呢?所以,让学生能够深切地体会到自己主动分享给别人,以及别人与自己分享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让学生懂得换位思考,懂得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特点。
二、重视教学的设计与安排
在素质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推广下,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全面认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指导作用,积极创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方法,合理地设计与安排课程教学,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真正落实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思想观念的教育,为学生良性的发展奠定基础。(1)遵循学科教学的基本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加强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科的指导性。(2)以教材为基础,适当地对教材进行拓展与延伸,增强学科学习的深度与广度。(3)尊重学生个体化差异性,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创设多层次教学方案,满足整体兼顾个体的教学需求。(4)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感官,增强学生对学科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认知和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适当地创设小组合作形式和情境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相互探讨,帮助学生从多层面、多思维、多角度认识问题,增强学生的学科意识,锻炼学生的学科能力。
三、善于从生活中挖掘素材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道德观,以指导学生健康、良性地学习与成长。相比于其他学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具有灵活性和自由性,涉及范围和跨度更广,更加突出对学生素质教育和素养培养的目的。对此,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多从生活化思维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环境、认知规律、个性发展特点等多个方面,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去关注和探讨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和道德与法治相关的事件和知识点,拉近学生与学科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找准方向和规律,从而使教学有迹可循。(1)多加强与学生交流与沟通,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状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强化对学生的指导和教育。(2)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能接触、了解的事件出发,将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具体事件进行具象化、过程性的展开,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如:对于学生沉迷网络、依赖网络等现象,可以开设“网络安全”这一课程,让学生了解网络上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对自身可能造成哪些危害等,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明辨是非能力,强化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与教育。基于小学阶段学生认知能力、生活经验等各方面的限制性,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多从学生的思维和立场出发,多挖掘生活中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素材,引导学生谈论和参与,让学生深入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会用生活化的视角去思考关于道德与法治的相关问题,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提出观点,增强对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良好思想和观念的感染与熏陶,从而进一步发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指导意义。
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教学效果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发挥教学指导价值的内在要求。因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切实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感官思维,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去加深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和领悟,帮助学生明白知识的真正意义,使教育达到学以致用、教育育人的根本目的。小学阶段,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其思想、行为和观念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网络的普及和各种不良信息的传播,影响学生对事物的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一系列负面的情绪和错误的行为、观念。而且小学生法律意识也比较淡薄,不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自我保護能力、自我约束力比较差,很容易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强调学业知识的传授,还要多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心理变化情况,多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去加强对自我的锻炼,感受真、善、美,在不断学习和成长中提高自身的追求,强化法律意识。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要全面认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重要性,遵循学科教学的基本特征,多从学生思维和教学出发,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去运用生活化的思维强化对道德与法治实践性、应用性的认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法治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良性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雅芳.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J].华夏教师,2017(4):13.
[2]邵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6(12):113.
[3]王文娟.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