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美
摘要:在数字化改革活动的影响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呈现出了数字化的发展趋势,这不仅使得学生的阅读形式出现了极大的变革,更对传统阅读教学的意义进行了多方面的拓展,赋予了阅读教学以更多的可能性,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中,教师不能一味以机械化的形式应用数字资源,而是真正结合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选择最为契合的数字资源,在科学开展策略的引导下最大化地发挥出数字资源的应用价值,以此助力学生阅读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数字化改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的数字化改革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教育教学活动改革的重要趋势,将数字资源合理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能够以前沿的技术为教学注入强大的活力,从多个角度辅助学生的学习活动,以此推动其学习效率的提高。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数字化改革同样成为教师对课程模式进行优化的方向之一,然而由于教师对数字资源的开发缺乏系统性,导致实际的数字化阅读教学还存在较多问题。为此,教师应该及时摆正自身的教学优化态度,真正投入到数字化创新的系统化研究工作中去,以结合阅读教学内容与数字资源应用特征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式,真正制定有效教学策略,以此推动数字资源在阅读教学环节中的最大化融合,最终搭建一个更为完善的数字化阅读教学平台。
一、以媒体资源优化课堂表现机制
媒体资源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在数字化教育环境中教师可以轻易地通过班级中增设的数字多媒体设备将媒体资源引入教学环节之中,对传统教学表现机制进行数字化地优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媒体资源的合理利用,能够使以文字表现方式为主的阅读教学内容更加具象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将帮助学生更为快速地处理阅读内容的文字信息,并真正对阅读教学产生积极的参与兴趣,最终为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打下重要基础。
例如在《猎人海力布》这一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段根据这一民族故事改编的动画资源。动画形式以动态的方式将海力布的形象呈现在了学生的面前,并以较短的时长对文字内容进行了概括,在演示过程中使学生快速地建立起了对海力布人物形象以及阅读文章内容相关联的具象认知。这不仅将作为学生的认知辅助帮助学生更为有效地理解阅读内容,还能在阅读过程中快速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使学生真正建立起对阅读课堂的魅力体验,在数字媒体资源的优化作用下真正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其未来阅读活动效率的持续提高打下重要基础。
二、以网络资源构建群文阅读体系
通过构建群文阅读体系的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具有联系性的阅读系统突出需要学生掌握的阅读知识,以此推动学生课堂阅读效率的提高。然而以往的群文阅读体系构建模式相对烦琐,教师需要通过翻阅较多的资源以丰富课堂内容,这使得教学耗时较多。在数字化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对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群文阅读体系构建模式的优化,使群文阅读体系更多地出现在阅读课堂之中,辅助学生阅读效率的持续性提高。
例如在《慈母情深》这一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围绕母爱主题教师可以在网络搜索引擎中进行关键词搜索,以此十分快捷地搜集符合学生当前阅读能力的阅读资源,并构建起课堂群文阅读体系。在课堂中通过多篇围绕母爱主题的阅读资源集中阅读,学生能够在情感的叠加作用下真正激荡起自身对母亲的情感,最終真正与《慈母情深》形成情感共鸣,使其更为高效地完成对阅读资源的理解活动,切实实现阅读理解素养的提高。
三、以线上渠道促进课外阅读提效
小学学生拥有十分充裕的课后活动时间,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将极大地丰富学生的阅读阅历,使学生进一步在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中感受阅读的魅力所在,并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真正促成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以及多方面语文素养的发展。在数字化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线上交流渠道与学生保持具有时效性的沟通关系,以线上指导方式使学生的课后阅读更加有效,从而促进学生阅读效率的提高。
例如教师可以时常通过线上交流软件在与学生的沟通群组中发布一些短视频评书的资源,以具有趣味性的短视频形式将值得学生阅读的课外资源推荐给学生,并使其通过浏览群组推荐信息的方式真正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阅读资源,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后续的自主课外阅读活动中去。这种线上指导方式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更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具体指向,使学生能够做到有效阅读,真正实现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提高。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寻求推动阅读内容与数字资源深度融合的教学策略,是为了数字资源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摆脱机械化的应用模式,真正满足学生阅读能力发展需求打造更为前沿的数字化阅读机制,以此切实推动学生阅读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曾南威.浅谈数字化资源对小学语文阅读测试与评价的作用[J].语文课内外,2019,000(015):190-190.
[2]贾红斌.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打造小学语文高效阅读课堂[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9,000(011):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