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
小学德育是学生的一生发展的基础,通过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人格素养,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而语文学科更是培养学生德育的主要途径,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育中却出现德育流于形式、教师德育水平过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解决措施,以此推动小学德育教育体系地进步。
一、语文学科在小学德育中重要意义
小学时期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的德育教育也对人生德操高下、品性优劣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德育主要培养小学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人格素养,它贯穿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各个方面,体现着小学教育的基本目的。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学校工作起着基本的导向的作用。小学德育教育是学生一生德育教育的奠基,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也是培养合格公民的起点。因此,通过语文学科教学来做好小学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小学当中,大多数的学生往往为留守儿童,他们主要由爷爷奶奶照看。父亲、母亲一般不在身边,但是由于农村老人的自身受教育水平不高且忙于农事生计等,其精力有限,难以过多的照顾幼儿,他们主要关心学生是否身体健康,是否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要,但是在幼儿的道德教育方面却没有过多的重视,如果不对学生加以引导,在日常授课中予以道德上的教育,学生很可能会走向歧途。而语文学科因其人文性等特点,相较于英语、数学等科目,更能够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因此语文学科是除道法课外最为重要的德育途径。
二、小学语文学科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流于形式
在德育活动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主要采用单方面教育等德育方法,将成人社会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灌输给儿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往往而不会过于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历、个人认知心理状态等,而是要求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教育观念并且将其立刻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从这一德育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处于依从的地位,只是强制性的学习。显然这种教育办法在实际中很难真正的被学生接受,使得德育教育流于形式。此外,小学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往往是要在实践活动中实现的。这是因为德育实践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儿童主动参与德育活动中,在活动接受道德教育。但是许多教师却忽视学生德育活动的开展,不重视实践活动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使德育难以落到实处,学生即使能够学到相关知识,但是也不知道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应用,这极大的影响了德育的质量。
(二)小学语文教师的德育水平不高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的道德教育水平对学生的德育发展产生极大影响。但多数小学不重视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道德教育,也缺乏相应的校内德育机构,小学语文教师只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而没有受过专业的德育工作的指导,这就使得多数语文教师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只依托于以往的教育经验。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讲座等形式,将课程安排在每个月的固定时间;讲座或课堂讲授的方式形式上比较单一,且理论教学多,实际操作性教学少,缺乏案例教学,导致教学效果欠佳,
三、小学德育工作的策略
(一)促进德育教育学科化
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形式化、说教化的模式,要把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道德的载体、要将学科内容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引发学生自觉参与的热情,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具体来说,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往往会有意识地将道德教育与语文教育相结合将德育教育融入语文日常授课中,将小学语文的课程教育和德育教育资源相互渗透,促进德育的学科化。对于小学来说,要引入专业化的德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特别是对高年级学生适当的进行的程序化的管理和教育,在语文日常授课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但是小学采用学科交融的教育方式要坚持针对性的原则,要针对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灵活的教授知识,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德育,要在寓教于乐的环境当中进行教育,使学生能够逐渐向理想的道德状态的转变。
(二)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工作 德育任务是需要由学校各个部门全面协作完成的庞大工程,学生从进入小学之后,教师的德育辅导活动就由此开始,小学不同机构需要部互相协作,为培育具有理想道德价值观的学生而努力。德育系统由小学的领导、德育处负责人员组成,通过合理的分工来有效完成德育工作。教師要明确每一位学生的道德问题、德育目标、德育方向,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建立起具体的德育指导内容体系,以此来实现培养目标。此外,学校要建立起系统化的德育指导工作,小学的德育指导中工作要针对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开设相应内容的德育辅导课,通过定期讲座、开课等等形式灵活安排课程时间,做到老师的德育培训要紧跟学生的身心发展;针对教师的德育辅导的讲座、课堂讲授的方式形式上要多样化,在理论教学外还需要增加实际操作性教学、案例教学,这样能有效的增加教学效果,使小学教师通过培训学习到专业化的德育知识,以此更好的教育学生。
四、总结
小学时期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在德育活动过程中,小学教师主要采用说服等语言教学的办法,学生处于依从的地位,只是强制性的学习;部分小学教师也没有受过专业的德育工作的指导,这就使得德育效果不佳。因此小学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形式化、说教化的模式,要把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道德的载体、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以此增强德育的效果;并且要重视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通过培训学习到专业化的德育知识,以此更好的教育学生。
参考文献
[1]幺文.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 考试周刊, 2015(045):59-59.
[2]尚丹.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 学周刊:下旬, 2014(30):161-161.
[2]王付军.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 祖国(教育建设), 2012(024):119.
[4]钟锐娟.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