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花 高玮琼 孔维军 赵向东
矮化密植栽培是当今世界苹果生产主要趋势,应用矮化自根砧苗木建园具有早果、高产、优质,省工、省水、省药、省肥、省地,便于机械化操作等显著优势。 为探索苹果矮化自根砧在甘肃天水产区的适宜栽植密度, 我们进行了不同栽植模式对比试验。
试验设在甘肃省武山县洛门镇牟坪村,海拔1 500~1 650 m,黄壤土,土层厚度60 cm 以上。 2017 年春季栽植,主栽品种红富士,采用矮化自根砧T337 苹果大苗定植 (苗高1.8 m 以上,带8~10 个分枝),树形为主干形。立水泥柱,拉4 道钢丝固定树体。
设定试验面积40 亩,4 个处理, 株行距分别为0.8 m×3.5 m(处理1)、1 m×3.5 m(处理2)、1.2 m×3.5 m(处理3)、1.5 m×3.5 m(处理4), 栽植深度基本一致。 2020—2021 年2—10月调查树体生长结果情况。每处理调查10 株,5株为1 个小区,重复2 次。
2.1 不同栽植模式对红富士树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见表1。
表1 不同栽植模式对红富士3~4 年生树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不同栽植模式南北冠径及外围延长枝发育差异不显著。
1)干径。 与处理3 相比较,处理1、处理2的干径分别缩小12.8%和3.6%,处理4 干径增长不明显。
2)树高。 处理1 缩小了6.4%,其他处理之间差异较小。
3)主枝数量。 各处理主枝数量定植后3 年为33~37 个,4 年为40~43 个,4 年生树体主枝数量逐渐到位。
4)外围延长枝长度。 外围延长枝长度与处理3 相比较,处理1、处理2 缩小了8.6%、8%,处理4 增加不明显。
5)树体生长表现。 总体表现在株间即南北间影响较大,从树体南北冠径情况来看,处理4株间没有影响, 处理3 和处理2 株间有个别交接,交接率分别为16%和23%,而处理1 交接率为42.5%,树体相对郁闭。 因此,在冬季修剪中株间回缩较重,夏季修剪技术要求更为严格,树体营养利用率较低。
2.2 不同栽植模式对红富士3~4 年生树体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见表2。
表2 不同栽植模式对红富士3~4 年生树体产量品质影响
从树体结果情况看,处理1(0.8 m×3.5 m)因为株间交接严重, 花芽质量差, 果园郁闭,湿度较大, 病虫发生重, 第4 年亩产量虽然高达3 270 kg, 但优质果率仅为69%, 每亩优质果产量仅为2 256 kg, 病叶率高达21.4%, 病虫果率达13.6%, 因此该密度栽植前期效益好, 但进入盛果期后果园用工量增加, 病虫基数增大, 通风透光不良, 需要的配套技术难度大。
处理2(1 m×3.5 m)和处理3(1.2 m×3.5 m),第4 年每亩优质果产量分别为2 341 kg 和2 005 kg,病叶率仅为13.3%和10.8%,病虫果率为9.2%和8%。果园光照条件较好,优质果率高, 是适宜天水产区具备灌溉条件的果园采用的栽植模式。
处理4(1.5 m×3.5 m),树冠覆盖率稍低,相对产量形成慢,在水肥条件好、短枝型品种栽植上效益形成慢。
1)在土层中厚、具有灌溉条件的山区,栽植苹果自根砧+短枝型品种, 株行距以1~1.2 m×3.5 m 为宜;在机械化程度较好的果园行距4 m较好;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株距1 m 为主,水肥条件一般的地区株距1.2 m 为主。
2)在川水地采用苹果自根砧+乔化品种栽植,株行距以1.5 m×3~4 m 为宜。
3)矮化自根砧苗木的生长势和栽植深度有很大关系,栽植时不要将品种嫁接口埋入地下,以免品种生根影响矮化效果。
4)苹果矮化自根砧苗木运用高密度宽行栽培,能够达到早果、高产、优质目的,便于机械化作业,但对水肥管理要求较为严格,今后推广应用中要慎重对待。自根砧苗木在适应性、丰产性及抗逆性方面还需进一步观察。 目前在天水产区立地条件较好、具备灌溉条件、机械化程度高的川地可以区域性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