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涉在创建景区之路的探索者
——对话中景协文旅项目服务中心主任王先民

2022-01-04 02:32当代旅游王建臣
当代旅游 2021年16期
关键词:先民文旅景区

文 图/ 《当代旅游》 王建臣

访前细语

王先民2003年在北海组建了广西大自然旅游规划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在广西初步接触文旅项目的投资、咨询和规划,也参与了很多项目的前期,如现在的北海冠岭山庄、北海喜来登酒店、北海银河高尔夫(现在的冠山海高尔夫)等对旅游项目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2006年7月到北京闯荡。当时第一站是绿维创景,在东直门的华普花园,公司规模才十多人。董事长林峰博士也是跨行业创业者,从新华社记者到创办旅游规划院,也是对文旅行业的超前眼光。通过在绿维创景的五年历程,让自己对风景旅游规划、旅游目的地策划、乡村旅游和文化旅游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010年离开绿维创景,单漂了几年,他曾在上市公司利海国际干了一年,最终公司也因为太超前,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先驱。最终终于想通了,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服务品牌。2014年进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任协会旅游规划中心主任,协会副总规划师,负责景区康养和养老项目的资源整合。

二十多年走下来,他见证了很多景区的兴旺发展,也领略了全国各地的风土人情,从长白山到海南岛,从新疆和田到崇明岛。文旅人最大的好处就是: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都一一游历。每年创建景区十几个,二十多年共创建300多个景区。由于出差时间太多,兼顾不了家人。最长的路是早上七点走到晚上十点,当年玫瑰坨景区的云花溪谷。四川绵阳虎牙大峡谷考察的时候,28公里的山路,经过大熊猫栖息地。那次山势险峻,险些跌至山谷,事后都吓出一身冷汗,至今难以忘怀。

人生最大的感悟就是,诗和远方是永远的追求!物质可以艰苦,心灵一定要丰满。

采访时间:2021年4月1日下午两点

采访地点:新疆大厦

采访人物:王先民

当代旅游:

王总您好,我是王建臣,当代旅游杂志记者,疫情期间我们就不握手了。

中景协文旅服务中心主任,副总规划师王先民(以下简称王先民)

您好王主任,您坐,我给您倒杯水,我三点半还有一个会,这一个半小时归您。

当代旅游:

好吧,王总,那我们就单刀直入。

听说您在旅游景区方面工作好几十年了。

王先民:

嗨,可不是,大学期间就喜欢旅游,毕业就来到旅游城市——北海,2000年参与涠洲岛的旅游规划,以后一头扎进这个行业,我的最好时光都献给了景区创建和文旅规划设计。以前每年接触的文旅项目倒是不少,四五十个吧,成功签约的也就十个左右。这两年疫情影响很大,整个文旅行业影响都不小。

当代旅游:

那您这些年也创建设计二三百个了,想一想好有成就啊!

王先民:

谈不上,也不敢想啊,一想那些酸甜苦辣都上来了。主要算是见证了不同时期文旅行业的成长和兴衰。

(王总一看就是人们常说的老实人,稳稳当当地给我端来一杯水。可是他也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他对景区创建设计方面总是一次又一次颠覆自己,在中国前人还没人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摸索前行。他说,每创建设计完一个景区都是新的一页,没有重复。)

当代旅游:

听说您正在写作《新人文规划学大纲》这本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您对人文的关注和对新人文规划倾注这么多心血,能否给我们《当代旅游》的读者透露点信息?

王先民:

传统的旅游规划都是从城市规划的分支,从空间角度出发,解决人来了以后怎么办的问题。是空间思维或者产业思维。都是后发型的,是改造型的。太多的景区浪费了很多冤枉钱,制造了很多千篇一律的公园式景区。

我的核心出发点是规避传统思维的局限和认知,从创新,人文和流量出发。打造富有新意、文化遗产、红利的人文景区。解决景区的定位和发展的粘性,持续性和创造文化遗产。很多景区有故事、有历史。缺乏能够活化的东西。打造面向未来的景区,需要我们当代人文规划师挺起胸膛,敢于担当。

当代旅游:

我知道很多人要求在我们讨论这个话题之前,先来定义什么是“成功景区”。但容许我先展开讨论,回过头来再看什么是“成功景区”。

为何大部分景区与“成功景区”无缘?一言以蔽之——大多数景区都选择走平庸之路。没有亮点、没有特色,没有回头客的一锤子景区。

您所在的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的景区都是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资源绝佳,或者地理位置独特,人文厚重,留下很多传说、故事、诗歌。作为文旅项目服务中心主任,听说您从事文旅规划工作将近三十年,您认为成功的景区如何定义?对未来景区规划工作者有什么忠告?

王先民:

第一,大多数景区创始人都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我们曾经做过很多次测试,会让景区的创始人们去思考一个问题:“你这一生究竟想要什么?”经过无数次测试,几乎没有什么人能够把答案脱口而出。你也可以尝试着问问周围的人,看看和我说的情况是否一致。有很多人会很奇怪,为什么要问这样的问题呢?因为他根本没有去独立地思考过,或许他会认为,不去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也没什么,要去思考这个问题才会奇怪。

您也可以问一下员工简化版的问题:“你来这个景区究竟想要看什么?得到什么体验?”也许情况可能稍好一些,但总体来说也不会太乐观。

对这个问题,我在35岁之前,才逐渐思考过,慢慢才有清晰的答案。

第二,大多数景区缺少清晰的目标

如果我们顺着第一个问题去问“你们景区最近3—5年有什么目标?”也很少能够得到对方明确的答案。大部分人会支支吾吾说出:“我想景区未来打造5A景区”,也有少数景区投资人会更直率一些:“我想景区火爆,能够赚到钱”。但是,几乎很少有人能够明确地说出3—5年后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比如何时能够达到怎样的水准,这些目标的完成标准应该如何衡量等等。

如果没有明确清晰的发展目标,规划项目、产品和服务不就是随波逐流吗?有些民营景区,竟然完全根据客户或者投资人一个人拍脑袋的决策,这样的景区生命周期可以想象。

当然,对于清晰的3—5年的工作生活事业目标,我是在40岁时才有第一个版本的认识。

第三,大多数景区不愿意花时间探索和思考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每次我在讲景区投资和规划话题时,体现的极为明显。大部分人会问你如下问题:

什么是好的人文景区?

人文景区投资的关键是?

怎样判断是危机还是机会?

如何判断真正有价值的景区?

怎样才能获得20%以上年收益?

有怎样的投资分期和目标建议?

为什么要在意景区投资的总规模而不是一期资金?

关于这些问题,以前我曾经发过很多文章去详细说明,但是作用并不大,甚至直接将文章的链接放在这里给大家看,也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这个时候我才想明白一件事:如果是将自己获得的经验和结果告诉别人,对他们来说这并没有太多价值,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逼迫大家一起去思考。在我给出一些提示以后,如果对方愿意独立探索和思考的话,也许他自己会多花一些时间去做,但是他所寻找到的答案就是完全属于自己的。

不过很显然,真正愿意静下心来去思考、愿意探索景区投资和发展方向的人终归是很少的,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他们没有体会深刻的痛处吧。

第四,大多数景区投资人回避痛苦

我有一个很深刻的结论:痛苦是极好的驱动力,当我在心里回顾自己过去20多年来的经历,越来越发现痛苦的价值:在感情上遇到的巨大挑战让我对于爱情有更深刻的理解;在与父母沟通上的障碍逼着我的内心更为强大;财务陷入危机让我找到了工资之外的两个收入;职业停滞不前让我找到了写作之路,也让我最终详细地思索出来我在工作上究竟想要得到些什么。

23—36岁之间的我是懵懂而快乐的,但是这一阶段,我所能引以为傲的真正的收获实在太少;39岁以后,直到现在,虽然我是痛苦的,但同时我也是幸福的,因为我在心智和认知方面不断成长,这是我生命的真正转折期。这些痛苦把我从一个只想过小日子的普通人,逼成一个有更大抱负的人。

但是环顾我们周围的人,我所遇到的大多数景区投资人会遭遇几乎同样的痛苦,但是他们却只希望这些痛苦能够快点过去。最终,并不是他们能够将痛苦的源头解决掉,而只是学会了忽视。这种忽视是一个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没用的方法。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并不会痛了,但他们所做的只是向生活缴械投降而已。

回避痛苦,会让自己变得平庸;如果一个人在不断地选择平庸,在年长之后会发现这一生无聊至极。无聊是因为找不到生命的真正意义,而生命的很多意义都深藏在你所遭遇的痛苦之中。

第五,大多数人不知道什么是景区开发最重要的事情

大部分人每天都看起来很忙,但其实他们并不清楚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建议你做一个测试,每天早晨清醒的时候去问自己(也可以在前一天晚上睡前做这个总结):今天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又会是什么?

当你做这个总结已经满30天,就可以进行下一个挑战:在每周一的时候问自己,本周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其中哪个最重要?

当这个行为也坚持了一个月,就再问问自己,每个月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直至问自己每个季度、每年最重要的事情都分别是什么。

据我观察,如果一个人没有获得外界的帮助和督促的话,他们基本都无法通过第一阶段的测试。同时我们也能获得另一个答案:大部分无法坚持思考自己每天要事的人,同时也没有清晰的人生目标——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发现,对吗?

我自己开始尝试这么做的时候,会时不时感到恐慌,那就是:几乎想不清楚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也无法知道自己的着眼点该放在哪里。最终,在与其他人的共同努力下,我才能够每天自如地问自己:“今天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这样的做法对所有的文旅人都适用。尤其是项目启动期的职业经理人和投资人。

第六,大多数景区策划师无法坚持做有意义的小事

每天做工作总结

每日运动10分钟

每天坚持读书15分钟

每天坚持写300字

每天对游客做些有益的小事

……

以上这些都是微不足道,但在目前越来越忙碌、知识越来越碎片化的今天,却很少有人能够坚持去做这些有意义的小事。这些简单不过的事情,所需要的最长耗时都不会超过15分钟,不过,这区区15分钟,都很少有人坚持得下来。

其实我们也不要责怪抖音这样的APP,即使是微信,拿张小龙的话来讲,也得臣服于人们“贪痴嗔”的本性。因为大众无法克服自己的贪痴嗔,所以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白白溜走了。

第七,大多数景区策划师和投资人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

我们平均每天在手机上花5小时,却没有5分钟花在阅读上。

我问过很多同行、朋友一个问题:“大家每年读多少本书?”得到的答案平均是10本左右。而且如果继续追问:你记住了书中哪些内容?你从这些书中获得了哪些启发?很少有明确的答案。

如果你去观察巴菲特、查理·芒格、比尔·盖茨、伊隆·马斯克、陆奇等人的阅读量,你会发现这些“大忙人”,在每周的阅读时间基本保持在5小时以上。

这些人的忙碌程度比较高,但他们的阅读效率更高,我认为普通人可以把“每周5小时阅读”视为我们在这个世界里生存的救生底线。

第八,大多数景区策划师和投资人没有耐心等待

因为大部分人很少思考自己人生的使命和最终需求,也无法想清楚自己3—5年后的目标,自然没有耐心去等待一些美好的事情发生。

其实,我最受益的是“以终为始”——再难的事情,当你想到在达到终点时所期望的状态之后,当下的决定反而不纠结了。我用这个办法走出了感情上的危机,也用这个办法走出了财务危机。

如果你无法思考长期的目标

无法面对长期的痛苦

无法说服自己长期的等待

那么这世界上几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与你无缘。

第九,大多数景区策划师和投资人没有真正的行动力

我们大多数人,只是每天在重复自己昨天的日子,即使心里能够知道答案是什么,也不愿意打起精神去行动,甚至是不愿意做一点点改变。这种无力感究竟来自何方?说实话,我不知道。

但其实“做个普通景区”几乎是最差的选择,因为“做个普通景区”实际上意味着“做个平庸的景区”,而平庸的景区烦恼一点也不会少,因为很多人和你想的一模一样,所以你需要面对的竞争更多,抗压能力更差,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差,也看就无法带给自己家庭更好的幸福与保障。

回过头来,让我们看看什么是“成功景区”?虽然我很难明确的定义何谓成功,何谓失败。但我明确的知道,如果我的日常行为中充满了上述行为模式,那么我一定无法成功。也就是说,从因果角度联动考虑,考虑清楚“果”和考虑清楚“因”,可能殊途同归。

王先民语录

故事线、景观线、产业线是文旅项目的三条核心主线,您的景区发力点在哪里要考虑清楚,古人讲功夫在诗外,能否将三者融合起来?打造有粘性和故事性的景区才是景区发展的持续发展之路。

——王先民

做一个优秀的文旅规划师,不仅要勤奋、专注、博学,还要锻炼身体、分配好时间在事业、家庭、情感上,更要关注政策、了解对手,做好竞争分析、快速学习相关行业的门槛和发现市场的痛点、难点、亮点,找到解决方案,赢取客户的尊重和信任,为客户创造价值提升。

——王先民

查理芒格说过:“告诉我我会死在哪里,我将永远不会去那个地方”。同理,想要做一个成功的景区,需要先了解大部分景区失败的原因,学会避免这些情况发生,才会离“成功景区”越来越近。从成功景区中学习经验,从失败景区寻找“避险”的思路和方法,没有一个成功景区是简单模仿和克隆出来的。

——王先民

猜你喜欢
先民文旅景区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摘牌』
汉晋先民的丧葬观:以“魂瓶”为中心的考察
“摘牌”
镜头下的良渚: 还原先民的日常生活
奇妙的博物馆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