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继春
摘 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教师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不断转变传统的课程教学观念,积极应用新的课程教学方法。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自主合作学习被大多数教师广泛采用。利用自主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就具体的地理问题进行探讨,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文章针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开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3-00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3.037
初中阶段,学生刚开始接触地理课程,正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地理综合素养的关键时期。由于地理知识繁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针对教学内容深入讲解,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针对问题自主探索,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内化所学知识,培养与之相关的多种能力。但从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来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师走入误区,影响了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在探索初中地理课堂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之前,教师要针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误区进行探索。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模式误区
(一)小组活动过于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
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当教师的课程教学难以继续时,例如教师提出了某一个具体的问题但课堂上无人应答,此时教师会让学生就该问题展开合作探究。这种随意的小组活动虽然能使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但大多数学生是抒发己见,没有就问题讨论达成一致,还有一些学生会借助小组活动的机会探讨与课堂无关的话题,偏离课程教学。由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引,出发点也只是为了能够继续进行课程教学活动,所以这种合作学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活动,自然缺乏时效性。其次,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明確的问题引导,没有考虑到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无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都会习惯性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这种方式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也在无意义的探索过程中磨灭了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小组活动缺乏监管机制,实效性不高
初中阶段的学生受身心发展影响,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强有力的自我约束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依据严明的教学纪律让学生深入课堂学习,但在小组活动中,由于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有效的监管依据,大多数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会静等学生的探索结果,也有一些教师会在教室中游走,走到某个小组旁时,学生会展开激烈的讨论,但当教师转到下一组,学生的探究热情立马被其他事物吸引。学生的探究结束后,教师会要求每个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在对课堂进行总结之后结束本节课程。这种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的作用被弱化,合作学习也因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学生难以有效获取知识。因此,教师要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利用良性的制度约束,让学生始终将学习的重心放在问题的探究上,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课程学习,并在小组活动中有所收获。
(三)学生参与热情缺失,教师缺乏引导
大多数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态度存在问题,一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够积极,只依靠其他学生探究问题,并且直接拿其他学生的探究成果作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就导致合作学习过程中少数人在学习,大多数人始终处在神游状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往往会不断地发言,其他人则成为陪衬,长期处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水平不高的学生学习会越来越差,极易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不针对问题进行探究,大多数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为了本小组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不管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是否已经明白,就宣布本组学习结束,导致小组之间欠缺友好,学困生难以跟上学习进度,学生之间无法形成相互带动的学习机制,影响整体进步。
二、初中地理课堂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意义
首先,在课堂上通过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学会合作。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就问题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合作分工,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自己负责的部分,并且融入小组整体工作中共同完成,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共同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
其次,合作学习是面向全体学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针对地理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针对问题的探究发挥自己的长处。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形成有效的学习带动机制,由被动地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索。
再次,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授者,还要做好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这需要教师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有效的策略。在长期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优化课程教学活动,转变教学方法和理念,能更好地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水平。
三、初中地理课堂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的开展
(一)恰当导入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合作学习,教师首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开展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前,创设有效情境恰当地进行新课程导入,利用新课程导入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新课程导入阶段,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性,确保创设的情境与本节课程学习的内容具有关联性,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通过导入活动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其次,教师在课堂导入时要注重情境,利用地理图片、地理地图、视频录像等有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教师还可以利用设置悬念、讲故事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关联新旧知识,为下一步课堂活动奠定基础。
(二)引导学习
自主合作學习不仅强调学生的合作,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阶段,学生首先要掌握本节地理课的基础知识,学习本节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技能,具备良好的思维,才能在接下来的合作环节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具体来说,自主学习分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小组探究两种。在自主探究阶段,教师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程的学习内容,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源和教材,自主查阅相关知识,完成学习内容,并将自己的疑惑和问题记录下来,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我反思能力。接下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带着疑问进行讨论,就本节地理课程中没有掌握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也可以在小组相互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检查各自学习的成果,在小组内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最后,教师以小组成员的身份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既能够以良性的制度约束学生,也能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探究本节地理知识时存在的问题,再针对学生的问题答疑解惑。
(三)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环节要求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究。在教师的宏观调控下,每个小组发表本小组的学习成果,然后在班级范围内共享成果,通过班级展示交流和评价,使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针对本节地理课程学习的新内容进行思考。教师要针对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点拨提升,精讲所学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对地理课程中的知识进行迁移拓展,进而能举一反三。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教师还要针对学生交流展示的成果,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的薄弱点进行有效训练,让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
(四)发展能力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当发挥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情境,也要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打牢基础知识,让学生首先针对问题自主探索。在自主探索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针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小组合作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在小组活动中各抒己见,树立强大的学习自信,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综上所述,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采用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误区。教师首先要走出这些误区,明确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恰当的导入,引导学生学习,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通过这些方式的综合运用,以明确的问题为导向,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自主合作学习分为多阶段进行,让学生在每一个阶段都能获得能力的提升,也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主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增强学习体验,更好地掌握地理课程知识,发展地理学科综合素养,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 马正国.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误区及策略探讨[J].科技视界,2017(9).
[2] 李国平.如何把小组合作学习新观念落实到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J].新课程,2017(11).
[3] 蔡拥灯.论初中地理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J].新教育时代,2018(6).
[4] 王吉业.初中地理课堂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究[J].科学咨询,20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