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国
摘 要:高中化学是高中基础教育中的重点学科之一,也是理科生高考必考科目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化学核心素养,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也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巨大挑战。基于此,故对高中化学三大核心素养进行介绍,分析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教学中渗透化学核心素养的策略,旨在为高中化学教师提供有效帮助与教学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3-00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3.009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课程,由于教材上的知识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渐获得了教师的重视,且开始尝试在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希望可提升学生宏观辨识以及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培养,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化学核心素养简述
化学的理论和实践同等重要,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是让学生在掌握基础化学知识时,利用化学知识以及化学方法去探究未知世界,解释自然现象。化学具有三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宏观辨识以及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它们都是高中化学教学渗透化学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1]。首先,宏观辨识以及微观探析素养是学好化学的基础素养,要求学生可通过观察和辨析对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变化所反映出的宏观现象进行辨识,以此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式进行掌握。学生要具备透过宏观表面深入微观层面对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的能力,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化学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前提,学生要正确认识物质的变化与运动关系,即物质不断在运动,且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变化,以此加深对化学变化中能量转化和化学反应的理解,用对立统一、动态平衡以及联系发展的观点去学习化学。最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手段,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化学知识去尝试解释或创造化学反应,且通过收集各种证据去对现有的化学反应以及物质性质、变化提出假设,并进行推理分析,完成某个化学现象的证实或证伪。
二、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陈旧
唯成績论是当下我国高中教育的“通病”,教师和学生家长只看重学生考试成绩,对于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知识应用能力以及学科思维的关注都比较少,使得学生“死学书”,虽然化学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少,但是能够说出来来龙去脉的屈指可数,能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化学现象或进行化学实验的就更加凤毛麟角[2]。以上问题的出现主要在于教学理念陈旧,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照搬教材上的知识点,复述给学生,并加入自己的一些理解,帮助学生消化,但实质上学生只是将书本上的文字变成了头脑中的记忆,并没有吃透知识,也无法运用。
(二)教学内容死板
高中化学的知识点比较多,且抽象难懂,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按照教材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知识点讲解和化学实验演示,较少考虑到学生接受情况以及知识点的实用问题,教学内容死板,缺少拓展。例如教学“氧化还原反应”,教材的内容主要是概念,仅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以及氧化剂和还原剂进行简单介绍,提到的几个生活例子和工业例子也只是一句话概括,缺少教学意义。学生在学习时只能死记硬背,无法很好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以及实际表现。
(三)教学方式单一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以传统的“说教式”为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进度、教学活动开展方式以及课堂氛围都由教师掌控,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缺少主动性,课堂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较少,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无法第一时间得到解答,进而影响了后面的知识点学习,形成恶性循环,久而久之,知识点的遗漏会越来越多,不利于整体学习的持续进步与发展。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化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前提保障,教师和学生要在课堂上进行密切的交流和沟通,共同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此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化学核心素养时,教师需从课堂教学实际入手,结合学生学习情况以及知识点掌握、应用水平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活动,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化学问题,围绕教材分析并整理化学知识点,找到知识点内部的联系,总结知识规律,形成强化记忆[3]。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上游戏活动,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开展对对碰游戏,将学生分成两组,发给学生不同化学物质的卡片,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和别的同学组成一个可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复习了学过的知识。
(二)强化知识点迁移,培养宏观辨识以及微观探析能力
高中化学知识点涉及方面繁杂,高中教师在渗透化学核心素养内容时,要注重对知识点的迁移,将化学知识点进行分类和整理,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建立联系,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以及微观探析能力。例如在讲解“原子与分子结构”时,教师可指导学生使用化学逻辑或思维导图等方式整理并记忆知识点,找到知识点间存在的联系及差异,提高学生对于原子与分子结构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在进行实例教学时,可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石墨金刚石等物质的微观结构,通过视频演示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去解释和分析物质性质和结构等,使得学生可直观地看到原子和分子的内在联系,从而可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去认识、理解原子与分子,实现知识点的有效迁移。
(三)剖析化学反应规律,培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高中化学教学环节中涉及很多化学反应,以往的教学方式就是由教师解析化学反应方程式,或通过一些课堂实验演示去解释化学反应现象等,学生虽然获得了部分概念知识,但是在整个化学反应以及物质生成的本质理解上并不深刻,容易出现错误的认知和盲目的判别,形成错误记忆,影响后续的学习。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有关化学反应的知识点时,须从化学反应实质以及物质生成的过程入手,对各种化学反应的规律进行剖析,培养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4]。例如在教学“水的电离平衡”时,教师除了要带领学生记忆化学反应方程式以外,还应指导学生对电离平衡的原理和内容进行剖析,归纳并认知整个电离平衡过程,利用动画演示去简化反应,帮助学生思考和总结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四)丰富化学实验内容,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高中化学实验是教学中的重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且很多知识点以及化学反应现象都需要有相应的实验进行演示,才能被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是高中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通过化学实验可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基于此,高中化学教学在开展课堂实验教学活动时,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现有的实验素材,将教材中给出的演示实验和教材外相关的实验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化学实验内容,让学生可接触到更多类型的实验,在实验中学会如何寻找证据并进行推理,或在化学实验中建立各种模型去描述和解释化学反应现象,对物质的变化结果进行预測。如在教学“氯元素”时,教师可引入氯气漂白的实验,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合作实验,通过动手实验去推理和验证氯气漂白实验的可逆性,即被氯气漂白后的布条是否可还原,拿出证据,并给出最终的结论。
(五)加强课堂教学评价,及时反馈和反思教学活动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化学核心素养是为了满足当前素质教育的改革要求,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将其培养为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为了保证教学实效,加快化学核心素养渗透,教师需要加强课堂教学评价,及时反馈和反思教学活动,并以此为参考不断优化和调整教学内容、进度与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在教学评价中,除了要注重学生考试成绩,还应对学生课堂表现以及活动参与度进行客观评价,并引入学生互评、自评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向教师提问题、指出不足,将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以及喜欢的教学方式提出来,由教师筛选后在教学中体现出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高效课堂建立。
综上所述,在我国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推动下,高中化学教师要立足于教学现状,对化学核心素养有深入的认识,并从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教学改进与创新,加快化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不断积累化学知识、掌握化学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提升化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吴南国.浅谈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探究[J].新课程,2019(30):50.
[2] 尹明月.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J].文理导航(中旬),2018(23):61.
[3] 黄德聪.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8(56):165.
[4] 蔡伍南.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高考,2019(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