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宗湘 零的应 孙家帅 张丽萍 张鹤鹤 王 刚 尹立孟
(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 401331)
高教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思想素质的重要体现,是衡量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标准之一。高校教师因职业的特殊性,不仅要向学生传播学术知识,还要引领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师德师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三观取向。在新时代,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对于提高学校的社会竞争力、促进教育现代化具有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迫切需要。
高等院校不仅是一个高层次人才聚集的地方,同时也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教师师德不仅会影响到大学未来的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向。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调整,高校已由以前的精英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教育,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高校教师们也相应承担起比以往更重大的教育教学的重任。在这种情况下,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显得尤其重要。但由于现行教育体制和社会等多方面原因,高校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当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通过了解发现,相当部分高校对教师人文关怀是比较缺失的。尤其是在教育一线的教师,由于大家的上课时间安排不同,碰面的时间相对很少,有时部分教师一学期也难得见上一面,所以彼此的交往及关怀都比较少。对存在心理或者人格不健全问题的老师,不能及时发现,更不可能及时地给予心理的引导,所以不断有教师患忧郁症或出现自杀的现象被报道。当然也有部分高校因师资紧张,会安排一些刚进入高校但没有经过任何道德培训的年轻教师承担教学的重任,他们的教学任务较重,但在待遇方面往往是高校中比较低的,现实生存的压力、逐步攀升的住房负担,必然会导致教师心态的失衡,有时甚至影响教学情绪。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以传承科学文化知识为己任。但受社会上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一些教师已逐渐遗忘了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这一崇高事业的宗旨,开始不思进取、消极应付,仅仅是为了生存而教书,把其看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当然还有一些教师对科学研究急功近利或者是为了完成考核,随意地杜撰数据、胡编乱造等,毫无职业道德可言。
教学是教和学两者的有机统一。教主要是由老师完成的,授课老师需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内容。然而一些学校却对一线教学并不看重,教得好与不好没有一个有效的评价机制,没有教学事故大家的教学都是一样的,而且教学和晋升职称也没有太大的联系。久而久之,一些想踏踏实实搞好教学的老师也逐渐把精力放在科研或第二职业上,对教学本身几乎不关心。还有一些高校制订了院士、教授进课堂的教学计划,但这些计划往往没有真正贯彻落实。这种轻教学重科研的现象在大学是相当普遍的。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同时也应该肩负着育人的重任。但在现实中,部分老师在育人方面做得有欠缺。如教师上课时“只管自己讲,不管课堂纪律”,不安排答疑时间,下课就急于离开。这说明部分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当前情况下,社会和学生家长都寄予老师很大的期望的,他们不仅要讲授理论知识,还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并对心理需求等进行关心和引导。
高校教师出现师德失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物质生活带来富裕的同时,也伴随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潮的出现。以“金钱至上”、“个人为中心”的意识逐渐增强,无私奉献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了。有的教师甚至完全改变了把原有“教书育人”作为崇高职业的价值取向,认为教师就是“穷教书匠”,开始逐渐奉行等价交换、实用主义的物质追求。
高校教师出现道德滑坡与国家和学校的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高校人才培养中,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有时为了专业发展的需要,不惜提供丰厚的待遇来引进这些所谓的“人才”,但这些人才的职业道德和人格素养却往往被忽略。部分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是以偏概全的,往往以发表论文的数量,申请到的项目等作为考核的指标,并没有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评价一个人。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有业务水平的提高,也要有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准不仅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会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所以在目前高校的这种管理机制下,提高教师道德素质是很难的。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最重要的是靠自己修炼,同时也要不断的学习来提高。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偏少的现象。当然这与高校扩招致使大多数学校人力缺乏有关系外,还与学校的领导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有关。目前很多高校的政治学习流于形式,学与不学都一样,没有人监管,更没有奖罚措施。即使想提高思想觉悟、认真学习的也会因为周围的环境而受到影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放任了师德失范现象的产生和蔓延。
目前高校普通老师的待遇普遍偏低。在某些以教学为主的高校中,主要是进行教学,而科研只限于一部分教师。而学校对教学的考核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只要不出教学事故就万事大吉了,教的好与不好没有建立奖惩制度,所以一部分教师为了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生活质量,就利用课外时间去做其他事情,这也是最近几年教学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平时加强思想教育,增进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四观”,追求“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理念。“学不可以已”,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终身的事情。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作为一名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我们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理论,用知识来武装我们的头脑。不仅要学习业务知识,更应该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政治。在新形势下,课堂教学要引入思政,课堂讲授的专业知识与思政紧密结合的迫切需要也要求教师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和提高学术道德修养。目前在我们身边也存在不少不思进取、缺乏激情和动力的教师,这对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教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自身学术水平和学术修养,尊重学术、实事求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目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课外的交流非常有限。如何增进师生的交流、如何体现育人为本?怎么育人?学校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和教师的积极参与,在活动交流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强师生间的感情。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开放性实验、科技创新等形式参与到教师的工作中来,使学生从教师角度来了解教师的工作,这样可增强老师对教书育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专业导师制,通过建立师生互助帮扶制度、帮助学生制订个性化成长计划等形式,关心学生学业发展、关爱学生心理健康,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高校教师大多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们的待遇并没有社会上期望的高,他们同样需要谋生和面临房贷压力等问题,仅靠目前的收入使多数教师难于专心于教学,所以需要高校的领导能够把师德建设与关心教师日常生活、解决实际困难、提高老师经济待遇有机结合起来,让教师没有后顾之忧,这样他才能够安心工作,为学校创造更高经济效益和荣誉,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全面型人才。
提高教师的师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一句话就可以完成做好的。要想提高师德就需要制定严格的师德工作体系来明确、规范教师的行为,并在有效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譬如,学校可将职称评定、资金发放与教师的职业道德挂钩。鼓励高校教师专注教学的同时去关爱学生;职称评定实行师德标准“一票否决”制度,对于学生评价师德较差的教师扣除相应的资金,扣除的标准应根据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来执行,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改变目前高校教师师德下滑的趋势。当然对于师道评价好的教师应给予相应的经济奖励,并结合教学、科研等方面,在满足规定的基本条件下,可优先安排晋职、外出进修和深造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教师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
同时对抄袭的、剽窃的等学术不端行为,设置必要的法定制裁措施。
在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如何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又任重道远的任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学校要认真做好师德建设的各项工作,才能使教师具有与当代社会同步的正确社会价值观,并不断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好地以德育人。